-
公开(公告)号:CN10599393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98603.0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兰蒴果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方法,选择树兰属的树兰种子,确定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分组用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后,统计确定半致死剂量LD50,并用相关软件拟合为直线方程;将种子萌发的原球茎接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分化出再生植株,120d后调查再生植株分化的情况及形态学指标,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利用60Co‑γ进行诱变处理,观察不同辐射剂量对树兰种子的诱变效应,确定适宜辐射剂量。建立树兰蒴果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为其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选择和确定提供依据,并选育获得新品种。方便取材、可以降低污染率、节约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60138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087295.3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铁线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以杂交铁线莲无菌试管苗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增殖培养基配方为:1/2DKW+TDZ 0.1mg/L+GA30.1mg/L+6‑BA 0.5mg/L,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DKW+6‑BA 0.2mg/L+GA30.1mg/L+IBA 1.0mg/L,生根率为86.33%。移栽前将生根苗从培养瓶内移出并用清水洗净根上粘附的培养基,栽于事先准备好的草炭土∶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容器中,移栽后浇透水,再覆盖塑料薄膜10‑20d保湿保温,适当遮荫。在保证F1代数量的基础上,还能保证其性状的稳定遗传,为进一步筛选、育种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49684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347726.7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丝梅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以金丝梅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外植体表面消毒用5%的次氯酸钠浸泡;初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mg/L+NAA 0.1mg/L;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GA3 0.1mg/L;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活性炭0.1g/L;移栽前将生根苗从培养瓶内移出并用2%的多菌灵溶液洗净根上粘附的培养基,栽于事先准备好的草炭土∶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容器中。对环境的危害较小,诱导率高,节省了成本;移栽后植株生长良好,移栽后的成活率为100%。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33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07614.1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硬叶兰与卡特兰种子萌发的胶膜菌属真菌的筛选及共生体系建立方法,采用Tcs1菌株与以下任一种或多种兰科植物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硬叶兰种子、卡特兰YK种子、卡特兰YD种子。在人工培养基上采用胶膜菌属真菌和兰科植物种子进行共生萌发试验,并与不接菌的兰科植物种子对照组进行对比,筛选可广泛高效促进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以及适宜的共生培养基。获得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阶段的有效共生真菌,并利用共生萌发培养技术提高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率,建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8048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711407614.1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硬叶兰与卡特兰种子萌发的胶膜菌属真菌的筛选及共生体系建立方法,采用Tcs1菌株与以下任一种或多种兰科植物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硬叶兰种子、卡特兰YK种子、卡特兰YD种子。在人工培养基上采用胶膜菌属真菌和兰科植物种子进行共生萌发试验,并与不接菌的兰科植物种子对照组进行对比,筛选可广泛高效促进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以及适宜的共生培养基。获得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阶段的有效共生真菌,并利用共生萌发培养技术提高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率,建立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8719336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810480918.9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担菌属真菌促进兰科植物生长的方法,通过角担菌属菌株与兰科植物的原球茎/根状茎及幼苗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兰科植物生长,所述角担菌属菌株为角担菌科角担菌属真菌,其拉丁文命名为:Ceratobasidium sp.,GenBank注册号为:MG669582,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5373。通过角担菌属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为角担菌属真菌在兰科植物的高效繁殖以及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60138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87295.3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铁线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以杂交铁线莲无菌试管苗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增殖培养基配方为:1/2DKW+TDZ 0.1mol/L+GA30.1mol/L+6-BA 0.5mol/L,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DKW+6-BA 0.2mol/L+GA30.1mol/L+IBA 1.0mol/L,生根率为86.33%。移栽前将生根苗从培养瓶内移出并用清水洗净根上粘附的培养基,栽于事先准备好的草炭土∶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容器中,移栽后浇透水,再覆盖塑料薄膜10-20d保湿保温,适当遮荫。在保证F1代数量的基础上,还能保证其性状的稳定遗传,为进一步筛选、育种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496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1347726.7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丝梅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以金丝梅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外植体表面消毒用5%的次氯酸钠浸泡;初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mg/L+NAA 0.1mg/L;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GA30.1mg/L;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活性炭0.1g/L;移栽前将生根苗从培养瓶内移出并用2%的多菌灵溶液洗净根上粘附的培养基,栽于事先准备好的草炭土∶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容器中。对环境的危害较小,诱导率高,节省了成本;移栽后植株生长良好,移栽后的成活率为100%。
-
公开(公告)号:CN110881478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1082683.9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壳属真菌促进树兰属植物(Epidendrumsecundum)和兜兰属植物(Paphiopedilum)种子萌发的方法,采用3‑1菌株(Sebacinasp.)同时与树兰和兜兰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培养基为:浓度2.0g/L的OMA。树兰种子与3‑1菌株在2.0g/L的OMA中共生关系建立时间为21天,萌发率为83.35±0.88%;兜兰种子与3‑1菌株在2.0g/L的OMA中萌发时间为25天,萌发率为66.23±2.55%。筛选可高效促进不同兜兰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共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并利用共生萌发培养技术提高树兰和兜兰属植物种子萌发率,建立树兰和兜兰属植物与蜡壳菌属真菌的共生体系,对兜兰属植物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881478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82683.9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壳属真菌促进树兰属植物(Epidendrumsecundum)和兜兰属植物(Paphiopedilum)种子萌发的方法,采用3-1菌株(Sebacinasp.)同时与树兰和兜兰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培养基为:浓度2.0g/L的OMA。树兰种子与3-1菌株在2.0g/L的OMA中共生关系建立时间为21天,萌发率为83.35±0.88%;兜兰种子与3-1菌株在2.0g/L的OMA中萌发时间为25天,萌发率为66.23±2.55%。筛选可高效促进不同兜兰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共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并利用共生萌发培养技术提高树兰和兜兰属植物种子萌发率,建立树兰和兜兰属植物与蜡壳菌属真菌的共生体系,对兜兰属植物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