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5882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14069.X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根、激素二元互作对樟子松冬景容器大苗促根的方法,包括:在樟子松移栽后1个月,以樟子松根基为圆心,围绕根基在基质中打多个圆孔,然后将桩菇菌菌剂和基质混合制成促根介质,将介质倒入圆孔中;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干的西南与东北方向分别倒入吲哚丁酸生根溶液,施完后用基质填充覆盖,每15~20天施加一次;以滴灌方法对幼苗冬景容器苗进行水分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65121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75522.5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方兰花栽培的适宜基质,基质采用树皮、火山石、木炭,三种质料按以下质量配比进行混合:4:1:1。三种质料混合3次,混合均匀后就装入不透气的塑料袋中。树皮粒径大小为6~9mm,所述木炭粒径大小为6~12mm,火山石粒径大小为6~12mm。三种质料混合前进行以下预处理:树皮经过淋洗、发酵、脱油脂、消毒、过筛处理;火山石采用过筛、浸泡处理;木炭采用水洗、阴干、过筛、浸泡处理。树皮、木炭、火山石三种材料,颗粒性好,不容易粉碎。在湿润环境中不易降解,易长时间保持兰花根系环境的恒定,给根系提供一个稳定的水、气环境。适宜于北方的气候,有利于各种兰花的生长和栽培。
-
公开(公告)号:CN10613494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412129.2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蒿柳种子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蒿柳果穗,依次进行:1)采种与制种,2)种子萌发,3)幼苗培养,4)穴盘壮苗,5)移栽,最后得到蒿柳实生苗。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育苗,萌发率可以达到98%,成苗率99%,育苗环境条件可控,植株高,长势好,根系发达,综合得苗率95%以上。本发明突破了蒿柳种子直播育苗萌发率和成苗率低的瓶颈,显著提高蒿柳得苗率和苗木质量,同时有助于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大群体全同胞家系,大大提高柳属植物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334946C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10090496.7
申请日:2005-08-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迎红杜鹃组培快繁和驯化移栽技术。该技术包括以迎红杜鹃无菌实生苗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丛生芽生根诱导,组培苗移栽前水培驯化,最后移到花盆,获得迎红杜鹃再生植株的过程。本方法适用于不同地理种源的迎红杜鹃,组培苗丛生芽增殖系数高,生根整齐,移栽经水培驯化后,成活率较高,适用于迎红杜鹃苗木商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332023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90076.9
申请日:2005-08-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以草地早熟禾成熟种子为材料建立其再生体系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将无菌种子播于无菌芽床诱导萌发后再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植株再生诱导培养获得高频再生植株。培养过程中除植株再生是在含噻重氮苯基脲TDZ的1/2MS培养基上进行的外,其它培养阶段均在含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噻重氮苯基脲TDZ(或激动素KT)不同浓度配比的MSM培养基培养。间接诱导愈伤组织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继代培养过程添加Cu2+,利于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质量,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低浓度TDZ、培养基大量元素及蔗糖用量利于提高愈伤组织植物再生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320108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510087729.8
申请日:2005-08-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止植物愈伤组织褐化现象产生的方法。主要通过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外源多胺精胺Spm或亚精胺Spd,并保持黑暗培养;同时,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每隔5~10天,将培养容器内气态物质与无菌空气进行充分气体交换后,封闭培养容器,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培养,继代周期为20~30天,能有效地防止愈伤组织褐化现象的产生,甚至完全消除褐化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737124A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510087729.8
申请日:2005-08-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C12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止植物愈伤组织褐化现象产生的方法。主要通过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外源多胺精胺Spm或亚精胺Spd,并保持黑暗培养;同时,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每隔5~10天,将培养容器内气态物质与无菌空气进行充分气体交换后,封闭培养容器,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培养,继代周期为20~30天,能有效地防止愈伤组织褐化现象的产生,甚至完全消除褐化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736173A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510090495.2
申请日:2005-08-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结缕草遗传转化效率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以结缕草属草坪草成熟种子或幼穗为原始受体材料,诱导并筛选出淡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为转基因直接受体材料,采用改进了的农杆菌转化法,结缕草愈伤组织共培养3-5天后GUS瞬时活性可达400~550个蓝斑/克组织。转化后的愈伤组织保持较高的再生能力,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转化率达6%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47072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00472.8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桐子茎尖嫩枝弥雾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穗母株的处理;(2)健壮插穗的选择;(3)插穗的防污染处理;(4)扦插池设置;(5)扦插管理。通过上述多个方面进行控制,扦插7‑10天皮孔即有根系形成,15天左右根系大量生成,20‑25天即可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高达99%以上。按照该技术要点操作,可以防止山桐子插穗的污染,提高插穗生根率和根系质量,解决山桐子扦插无性繁殖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39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136377.3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G01N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旱柳枝条皮层叶绿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树皮采集;2)机械匀浆;3)纱布过滤;4)叶绿体粗沉淀制备;5)叶绿体粗沉淀悬浮;6)连续密度梯度液制备;7)等密度离心;8)完整叶绿体回收。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皮层叶绿体的纯度、完整性能够满足下游实验的要求。本发明为在细胞器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旱柳枝条皮层光合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非叶光合器官叶绿体提取提供了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