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净化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091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12324.7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净化系统,包括:密闭的第一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水口,底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出水口;设于第一箱体底部的生物填料层,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横向地安装于第一箱体内的分隔板,尺寸与第一箱体截面尺寸相适配,分隔板上设有贯穿分隔板的贯穿孔;设于分隔板之上的初步过滤层,用于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本申请通过初步过滤层以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雨水通过分隔板上的贯穿孔进入生物填料层,生物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细菌群在生物填料上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水中磷、氮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被吸附到生物膜上并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河流截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84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551944.0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截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可弯曲变形且不透水的软围隔,软围隔立设于河流内且与河岸相对设置,软围隔的底部固定于河流基底,软围隔的顶部设有浮力结构,通过浮力结构漂浮于河流表面实现软围隔随河流的水位的变化而呈弯曲状或伸直状,从而实现了调节软围隔的支护高度;设于软围隔的相对两端且可透水的一对过滤围挡,过滤围挡的一端和软围隔可上下相对移动地滑设连接,过滤围挡的另一端和河岸固接,从而一对过滤围挡、软围隔和河岸围设形成沿河污水排放区。可形变的软围隔对水的冲击力有缓冲作用,通过过滤围挡使内外水位平衡,从而内外压差小且能利用部分河流的自净能力。

    直排河涌雨水口的初雨过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384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420074.5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排河涌雨水口的初雨过滤装置,包括固定式过滤墙(1)、升降式挡水墙(2)、旋流式沉积管(3)、水生景观(4)、雨水口(5)和过滤池地基(6);过滤池地基施工河涌内,固定式过滤墙周向设在过滤池地基四周,形成过滤池结构,过滤池结构通过固定式过滤墙连通河涌;雨水口设在固定式过滤墙上并连通雨水直排口;升降式挡水墙下端连过滤池结构,升降式挡水墙上端漂浮式设在河涌水面上,升降式挡水墙周向环绕在过滤池结构顶部与水面之间,形成挡水池结构;若干根旋流式沉积管设在过滤池地基上,水生景观种在河涌水面上,位于挡水池结构内并覆盖过滤池结构的顶部。本发明能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后排入河涌中,改善河涌水环境。

    BIM指导施工作业的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8761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72169.7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BIM指导施工作业的方法及其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施工图建立待施工结构的模型;将所述模型以图片格式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模型生成二维码;施工人员通过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以获取所述待施工结构的模型。本发明以图片格式存储模型,通过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查看对应的模型,无需安装对应的软件,使用方便便于施工人员推广使用,方便施工信息的传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扫码下载的BIM三维模型,其文件格式必须要用对应软件才能打开,终端或电脑未安装对应软件时查看十分不方便的问题。

    直排河涌雨水口的初雨过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3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20074.5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排河涌雨水口的初雨过滤装置,包括固定式过滤墙(1)、升降式挡水墙(2)、旋流式沉积管(3)、水生景观(4)、雨水口(5)和过滤池地基(6);过滤池地基施工河涌内,固定式过滤墙周向设在过滤池地基四周,形成过滤池结构,过滤池结构通过固定式过滤墙连通河涌;雨水口设在固定式过滤墙上并连通雨水直排口;升降式挡水墙下端连过滤池结构,升降式挡水墙上端漂浮式设在河涌水面上,升降式挡水墙周向环绕在过滤池结构顶部与水面之间,形成挡水池结构;若干根旋流式沉积管设在过滤池地基上,水生景观种在河涌水面上,位于挡水池结构内并覆盖过滤池结构的顶部。本发明能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后排入河涌中,改善河涌水环境。

    超高层水平二次结构预埋钢筋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48553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298111.0

    申请日:2013-0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层水平二次结构预埋钢筋施工方法和结构,其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加工预埋钢筋,对预埋钢筋进行弯折形成一锚固段与一预埋段;2)将预埋钢筋的预埋段收折入预埋线槽,并使锚固段穿设出预埋线槽;3)将装有预埋钢筋的预埋线槽安装在水平二次结构与超高层核心筒竖向墙体结构交接处,将锚固段绑扎于待浇筑的超高层核心筒竖向墙体结构内;4)安装模板,浇筑超高层核心筒竖向墙体结构;5)拆除模板,打开预埋线槽,调直预埋钢筋的预埋段。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确保预埋钢筋的准确性,保证预埋钢筋的质量,减少后期打凿对核心筒的损坏,并且节省费用及施工时间。通过采用PVC材质的预埋体还可以避免打凿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碎片。

    超高层核心筒倾斜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727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7891.6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倾斜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于所述第一直墙段的顶部绑扎第一斜墙钢筋;安装所述第一斜墙模板以及加固组件,在斜墙模板内设置预埋件;于所述内架体靠近所述第一斜墙模板处设置斜墙支撑组件;浇筑第一斜墙混凝土,形成第一斜墙;于所述预埋件的连接端焊接箱型牛腿,箱型牛腿相对所述连接端的一侧形成爬模支撑面,竖直爬升所述外架体至所述第一斜墙的顶部,所述外架体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箱型牛腿的爬模支撑面连接固定。采用预埋件埋入斜墙内,然后连接箱型牛腿,为斜墙处的外架体提供附着基础,解决了外架体与斜墙之间的稳固连接,确保了外架体的结构强度。且具有结构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

    超高层核心筒倾斜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727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217891.6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倾斜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于所述第一直墙段的顶部绑扎第一斜墙钢筋;安装所述第一斜墙模板以及加固组件,在斜墙模板内设置预埋件;于所述内架体靠近所述第一斜墙模板处设置斜墙支撑组件;浇筑第一斜墙混凝土,形成第一斜墙;于所述预埋件的连接端焊接箱型牛腿,箱型牛腿相对所述连接端的一侧形成爬模支撑面,竖直爬升所述外架体至所述第一斜墙的顶部,所述外架体通过固接装置与所述箱型牛腿的爬模支撑面连接固定。采用预埋件埋入斜墙内,然后连接箱型牛腿,为斜墙处的外架体提供附着基础,解决了外架体与斜墙之间的稳固连接,确保了外架体的结构强度。且具有结构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

    用于河涌的清淤防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7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34384.2

    申请日:2022-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河涌的清淤防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清淤船,该清淤船的一端设置有挖掘机,该清淤船的另一端设置有截留网,以防止淤泥中的污染物扩散;泥舶船,该泥舶船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储泥池,该储泥池中设置有若干供放置淤泥的泥斗;设于河岸靠近泥舶船处的若干围护墙,若干围护墙围合形成封闭的围护空间;以及位于围护空间内且靠近泥舶船设置的吊车,以吊运泥斗至运输车处进行倾倒。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河涌清淤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扩散的问题,通过对清淤全过程的管控,以防止出现污染扩散,也避免在运输和装载过程中淤泥撒漏的问题,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清淤效果,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河流截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846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1944.0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截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可弯曲变形且不透水的软围隔,软围隔立设于河流内且与河岸相对设置,软围隔的底部固定于河流基底,软围隔的顶部设有浮力结构,通过浮力结构漂浮于河流表面实现软围隔随河流的水位的变化而呈弯曲状或伸直状,从而实现了调节软围隔的支护高度;设于软围隔的相对两端且可透水的一对过滤围挡,过滤围挡的一端和软围隔可上下相对移动地滑设连接,过滤围挡的另一端和河岸固接,从而一对过滤围挡、软围隔和河岸围设形成沿河污水排放区。可形变的软围隔对水的冲击力有缓冲作用,通过过滤围挡使内外水位平衡,从而内外压差小且能利用部分河流的自净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