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08200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115362.X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博宁霉素(Z-893)产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向博宁霉素的产生菌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Streptomycesverticillus Var.Pingyangensis n.var)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前体物精胺,然后发酵培养,并从培养液中回收博宁霉素。该方法使发酵产生的有效复合物中博宁霉素的含量比大幅度提高至25~35%。
-
公开(公告)号:CN1303949A
公开(公告)日:2001-07-18
申请号:CN99111053.6
申请日:1999-07-2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率生产博安霉素(博莱霉素A6)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博安霉素的末端胺体,然后发酵培养能够产生博安霉素的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并从培养液中回收博安霉素。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发酵产物中博安霉素的含量比例可提高2-7倍。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199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115361.5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博宁霉素(Z-893)的生物合成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向博宁霉素的产生菌轮枝链霉菌或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末端胺体单乙酰精胺,然后发酵培养,并从培养液中回收博宁霉素。该方法使发酵产生的有效复合物中博宁霉素的含量比大幅度提高至50~85%。
-
-
公开(公告)号:CN1460519A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03141374.9
申请日:2003-06-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博宁霉素在治疗银屑病及脂溢性皮炎中的新用途,动物模型试验表明,该药对小鼠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有明显抑制作用,又促进小鼠尾表皮颗粒层形成,并对T淋巴细胞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证明,博宁霉素不仅对银屑病有效,而且对脂溢性皮炎取得更为满意的结果,由于博宁霉素毒性较低,不损害机体免疫和造血功能,无局部刺激,有望开发出该药在治疗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不明病因的疑难病中的新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37539A
公开(公告)日:1989-11-29
申请号:CN88102759
申请日:1988-05-1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新的大分子肽类抗肿瘤物质C-1027,是用能产生该物质的菌株或其变株,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基的pH以中性为好,培养温度在20—37℃范围,培养时间一般2—5天),其产物C-1027可采用一般分离提取发酵产物的方法进行,如盐析、疏水性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可单独或任意组合方式进行,然后离心、分离、过滤、反复精制、冷冻干燥、制得纯品,该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疗效优于临床使用的阿霉素和丝裂霉素C。
-
公开(公告)号:CN1481893A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申请号:CN03141375.7
申请日:2003-06-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抗肿瘤抗生素博宁霉素在治疗乳头瘤病毒所致疾病中的新用途,该病是一种皮肤肿疣,既常见于乳牛等动物,也广泛存在于人类,如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寻常疣和扁平疣等,目前尚无满意地治疗手段,本发明是将抗肿瘤抗生素博宁霉素制备成所需剂型如霜剂,用以治疗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肿疣等疾病,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疗效显著,毒性很低,未发现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或其它不良反应,有望开发成为治疗乳头瘤病毒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新药。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20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10115362.X
申请日:2008-06-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博宁霉素(Z-893)产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向博宁霉素的产生菌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Streptomycesverticillus Var.Pingyangensis n.var)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前体物精胺,然后发酵培养,并从培养液中回收博宁霉素。该方法使发酵产生的有效复合物中博宁霉素的含量比大幅度提高至25~35%。
-
-
公开(公告)号:CN1173045C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99111053.6
申请日:1999-07-2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率生产博安霉素(博莱霉素A6)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博安霉素的末端胺体,然后发酵培养能够产生博安霉素的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并从培养液中回收博安霉素。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发酵产物中博安霉素的含量比例可提高2-7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