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35713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274280.7
申请日:2010-09-07
Applicant: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绵羊肺腺瘤病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引物,该引物由一对内引物和一对外引物组成,其中,内引物对由引物SEQ IDNO.1和SEQ ID NO.2组成;外引物对由引物SEQ ID NO.3和SEQ ID NO.4组成。enJSRV与exJSRV的LTR主要差异存在于U3区,本发明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均位于U3区,成功排除了enJSRV的干扰,保证了诊断的特异性。根据所设计的两对特异性引物,本发明建立JSRV的LAMP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本发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的检测绵羊肺腺瘤病病毒,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绵羊肺腺瘤病的临床检测和基层检疫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39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180318.1
申请日:2009-10-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Virus,EIAV)致病强毒株EIAVDLV34的驴胎皮肤(FDD)细胞适应株及其应用。本发明选择FDD细胞作为感染介质,将EIAVDLV34毒株在FDD细胞进行6次传代,获得的毒株命名为EIAV-DLV34-F6,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3231。本发明所建立的毒株可以在体外培养的FDD细胞上进行良好复制,并保持其致病性和基因特点,该毒株的建立为EI AV及慢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32850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810132409.3
申请日:2008-07-1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断马流感病毒(EIV)和鉴定其亚型的多重RT-PCR方法,包括:以待检样品RNA为模板,以SEQ ID NO:1和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两组核苷酸序列为多重引物进行RT-PCR反应;如果从样品中只扩增出了227bp的产物,则该样品为EIV的H7N7亚型;如果同时扩增出了227bp和595bp的产物,则该样品为EIV的H3N8亚型;如果未扩增出227bp的产物,则该样品不含有EIV。本发明根据RT-PCR技术原理,根据EIV只有两种HA亚型的特点,建立了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可以用于EIV的快速诊断和亚型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294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239152.7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IPC: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的试剂盒及其用途。本发明所述试剂盒中包含由保藏号CGMCC NO.9106以及保藏号为CGMCC NO.9107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任选一种单克隆抗体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异硫氰酸荧光素或生物素标记的。本发明发明人制备并筛选得到的两株杂交瘤细胞株能够识别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不同抗原表位,且实验证明该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只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而不与其他马源病毒反应,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抗原,其最低检测下限为98pg。本发明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准确性高的新的检测手段,同时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181820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010163049.0
申请日:2010-04-3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猕猴属动物TRIM5基因座突变的PCR方法,包括:(1)从猕猴属动物毛发中提取DNA;(2)以SEQ ID NO:1和SEQ ID NO:2为引物进行PCR扩增;(3)如果扩增产物为一条2300-2400bp片段,则待检测动物TRIM5基因座没有发生突变;如果扩增产物分别为2300-2400bp和3000-3150bp的两条片段,则TRIM5基因发生杂合突变;如果扩增产物仅为一条3000-3150bp的片段,则TRIM5基因座发生纯合突变。本发明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猕猴属动物的TRIMCyp基因型,可以用于调查TRIMCyp在中国地区猕猴中分布,筛选阳性个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25052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084383.X
申请日:2008-03-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编码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可溶性受体的cDNA序列。所述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cDNA序列所表达的蛋白为可溶性的受体多肽,可有效抑制或降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在靶细胞内的复制水平,可用于预防或治疗马传染性贫血病。
-
公开(公告)号:CN101935714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74291.5
申请日:2010-09-07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鉴别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和美洲毒株的引物。鉴别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的引物由引物对1和引物对2所组成,其中,引物对1的序列为SEQ ID NO.1和SEQ IDNO.2所示,引物对2序列为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鉴别美洲株的引物由引物对3和引物对4所组成,引物对3的序列为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引物对4的序列为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以本发明特异性引物所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可以准确的鉴别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和美洲毒株,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398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80318.1
申请日:2009-10-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Virus,EIAV)致病强毒株EIAVDLV34的驴胎皮肤(FDD)细胞适应株及其应用。本发明选择FDD细胞作为感染介质,将EIAVDLV34毒株在FDD细胞进行6次传代,获得的毒株命名为EIAV-DLV34-F6,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3231。本发明所建立的毒株可以在体外培养的FDD细胞上进行良好复制,并保持其致病性和基因特点,该毒株的建立为EIAV及慢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665841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810214354.0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分马传染性贫血中国弱毒疫苗株与美洲流行毒株的方法,包括:(1)从感染了待检测毒株的马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2)以该DNA为模板,以P1/P3为引物进行第一轮PCR扩增;(2)以P2/P3为引物进行第二轮PCR扩增;(3)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分析;如果酶切出了340bp,190bp和150bp片段,则该检测毒株为美洲流行毒株;如果仅切出了340bp片段,则该检测毒株为中国弱毒疫苗株。本发明方法可以对阿根廷代表毒株感染马和中国疫苗免疫马进行准确的区分,可以灵敏特异的检测感染马传贫病毒的马匹,能够鉴别到0.2ng细胞染色体DNA中的病毒特异性DNA片段,而且只用5-7小时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29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39152.7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IPC: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6983 , G01N33/54373 , G01N33/58 , G01N33/581 , G01N33/582 , G01N2333/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的试剂盒及其用途。本发明所述试剂盒中包含由保藏号CGMCC NO.9106以及保藏号为CGMCC NO.9107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任选一种单克隆抗体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异硫氰酸荧光素或生物素标记的。本发明发明人制备并筛选得到的两株杂交瘤细胞株能够识别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不同抗原表位,且实验证明该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只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而不与其他马源病毒反应,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检测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26蛋白抗原,其最低检测下限为98pg。本发明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准确性高的新的检测手段,同时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