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522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21241.2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D21/02 , G06F18/24 , G06F18/2135 , G06F18/25 , G06V10/56 , G06V10/77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1N33/02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基于智能传感器的栀子炒制程度检测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栀子进行图像和气味信息采集,得到反映栀子颜色变化的图像帧序列和反映栀子气味变化的传感器响应值集合;确定图像帧序列中颜色特征值的变化趋势,得到栀子的颜色特征;确定传感器响应值集合中气味特征值的变化趋势,得到栀子的气味特征;对颜色特征和气味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要特征;确定主要特征的主成分,得到新的特征向量;对于特征向量,通过融合策略将颜色特征向量和气味特征向量结合,得到新的综合特征向量;基于综合特征向量,生成检测结果。该实施方式加速了栀子炒制程度的检测,更能满足栀子炒制程度检测对实时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2024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72898.9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栀子炒焦过程监测方法。针对现有的方法不能完成对栀子炒焦过程实时监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栀子炒焦过程监测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实时采集栀子图像,并提取图像中的栀子区域,再去除其内表面区域,获得分割后的栀子图像,再对分割后的栀子区域提取HSV和Lab各个单通道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得到描述栀子颜色信息的特征向量,将该特征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将得到的前5个主成分作为模型输入数据模型,炒焦状态数据作为模型输出。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机器视觉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栀子炒焦过程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2024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472898.9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52 , G06V10/44 , G06V10/56 , G06V10/26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栀子炒焦过程监测方法。针对现有的方法不能完成对栀子炒焦过程实时监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栀子炒焦过程监测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实时采集栀子图像,并提取图像中的栀子区域,再去除其内表面区域,获得分割后的栀子图像,再对分割后的栀子区域提取HSV和Lab各个单通道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得到描述栀子颜色信息的特征向量,将该特征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将得到的前5个主成分作为模型输入数据模型,炒焦状态数据作为模型输出。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机器视觉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栀子炒焦过程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4748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83178.4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中药炒制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对目标视频进行前景区域检测,得到反映前景区域的灰度图像帧序列;将在灰度图像帧序列中灰度值存在增高趋势的图像区域确定为可疑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确定可疑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的面积是否为零,若为零,则确定目标视频中不包括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若不为零,则进入下一步;将可疑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中非零像素点的坐标的平均值确定为可疑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的中心位置;基于可疑适宜烟雾浓度判别区域的位置,生成检测结果。该实施方式加速了烟雾浓度的检测,更能满足烟雾浓度检测对实时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67897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766835.7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川芎茶调散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步骤为:制备供试品溶液;制备对照品溶液;建立供试品的指纹图谱;建立对照品的色谱图;确定参照峰,并标定特征峰;对标定的特征峰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升麻素苷、甘草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洋川芎内酯I、亥茅酚苷、洋川芎内酯A和亥茅酚苷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达到仅能通过指纹图谱的手段定性和定量控制川芎茶调散的目的,所需时间短,效率高;获得的指纹图谱背景干净,各峰分离效果好,基线平稳,准确度良好,适于构建的川芎茶调散整方指纹图谱;定量方法精密度好、重复性强、稳定性高,加样回收率高,定量结果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1259154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710064173.X
申请日:2007-03-05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 A61K36/238 , A61K9/20 , A61K9/48 , A61P9/00 , A61P9/10 , A61P25/06 , G01N30/02 , G01N33/15 , C07D307/88 , C07D493/04 , C07C51/48 , C07H1/08
Abstract: 川芎、防风、白芷的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方,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按照原复方的组成比例和各配伍组分或成分分别在各饮片中的含量,以川芎、防风、白芷等三味中药的有效组分或“主成分”配伍而成。药理学实验表明,该配方具有显著的血管活性,可以有效舒张由氯化钾、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痉挛。该组分或成分配伍方组方明确,可研制成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偏头痛等多种血管性疾病的1至6类新药。
-
公开(公告)号:CN1197923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13344.1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 A61K36/605 , A61K9/00 , A61J3/00 , A61P11/00 , A61P11/14 , A61P11/06 , A61P7/10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白皮呋咀饮片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桑白皮呋咀饮片的制备方法为:将桑白皮药材闷润20‑30min后,切成4‑6mm规格的小块,经烘干后,得到所述桑白皮呋咀饮片。本发明优化了桑白皮#imgabs0#咀饮片的切制规格、闷润时间和干燥温度,优化了炮制工艺,为桑白皮#imgabs1#咀饮片的生产加工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本发明还建立了桑白皮#imgabs2#咀饮片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为桑白皮#imgabs3#咀饮片的工业化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912422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255098.7
申请日:2010-08-17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 A61K36/00
Abstract: 一种用于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研究的模拟炮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研究的模拟炮制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方法针对中药炮制原理研究的关键问题,建立了一种以“空白饮片”为载体,以填充有效组分(成分)模拟饮片的炮制加工过程,通过研究炮制前后有效组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来揭示饮片炮制原理的研究方法。该发明较之以往的单成分模拟加热炮制方法,更接近于主要药效成分群在饮片中的真实存在状态,因此研究结果更为可靠。同时组分的添加,更能从整体上反映多成分群的变化规律。该发明不仅揭示了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而且明确了同一中药不同饮片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揭示饮片炮制原理,指导不同饮片的临床合理应用以及建立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370680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62270.1
申请日:2010-08-25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 A61K36/236
Abstract: 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临床疗效。传统炮制方法是将中药原植物的药用部位干燥成药材后,再经浸润软化加工炮制成饮片。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极易造成药材变质、损耗,同时药材软化过程也会造成饮片有效成分的不同程度损失。本发明在于改进川芎饮片的传统炮制方法,建立在药用部位适当干燥后直接进行切制、干燥的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以含水量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通过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饮片进行比较,确定药用部位含水量在22%~38%时为川芎饮片产地加工的适宜条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能减耗,提高饮片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炮制方法推广应用到其他同类中药饮片的加工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9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48699.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IPC: G01N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顶空‑GC‑IMS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判断栀子炭炮制程度的方法,属于中药饮片分析鉴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待测栀子炭打粉,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孵育,进样,经GC‑IMS检测得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确定待测栀子炭的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和非特征性挥发性成分;根据所述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和非特征性挥发性成分的峰强度比值判断待测栀子炭的炮制程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快速、无损地进行判断,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简单、环保,检测成本低,结果直观,适合批量快速客观准确地判断栀子炭炮制程度,可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