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1211269.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桥墩沉降值与行车性能指标间内在拓扑关系的建立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子模型,将两种子模型组装后嵌入桥‑轨变形通用表征关系模型形成考虑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后分析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探明考虑层间联结失效的桥墩沉降幅值与行车动态指标的内在拓扑关系。基于本发明联合仿真模型,显著提高了列车‑轨道‑桥梁变形传递规律与列车动力特性指标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为快速精准的评价桥墩沉降条件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及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985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6882.1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对空监测系统确定病患区间,通过对车监测系统确定轨道不良区间,根据病患区间和轨道不良区间划分风险路段和病患路段,再通过对轨监测系统获取风险路段和病患路段的轨道动态响应数据,通过对地监测系统获取风险路段和病患路段的路基静动态响应及物态数据,便可基于轨道动态响应数据和路基静动态响应及物态数据计算无砟轨道路基服役性能的评价指标系数,从而根据评价指标系数得到无砟轨道路基对应的服役性能评价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无砟轨道路基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41990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324072.0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为种道砟横竖向加速度耦合检测装置及轨道‑桥梁‑基础体化检测系统。道砟横竖向加速度耦合检测装置,包括用于铺设在钢轨与道砟之间作为固定基板的水平钢板,水平钢板沿水平向卡固于钢轨底部,水平钢板底部固接有处于道砟内并用于模拟道砟竖向加速度的竖向加速度耦合检测机构以及固接于竖向加速度耦合检测机构底部并用于模拟道砟横向加速度的横向加速度耦合检测机构。具有装拆方便、测量结果精度高、轻质、结构与功能体化等优点,可作为高精度传感装置应用于轨道‑桥梁‑基础体化检测系统中;人工模拟有机道砟制作简便,相同地质条件下可循环利用,使结果更加符合道砟的真实受力,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施工便利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28984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33206.9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IPC: G01M9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轮轨垂横向力耦合加载模拟装置,包括反力架以及处于反力架底部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拟结构,反力架与高速铁路轨道模拟结构之间设有用于模拟高铁列车实际运行时作用于轨道结构的垂向力的轨道垂直施力机构以及用于模拟高铁列车实际运行时作用于轨道结构的横向力的轨道横向施力机构,轨道垂直施力机构和轨道横向施力机构通过用于模拟高铁列车转向架的转向架模拟机构作用至高速铁路轨道模拟结构上。可以同时模拟列车实际运行时作用于轨道结构的垂向力和横向力,使得试验结果更加贴合实际。为高速铁路轨道-路基垂向、横向动力学分析提供可靠的加载平台,为揭示轨道结构损伤破坏经时性特征提供实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561214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034337.5
申请日:2012-02-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湖南中大建科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结构正弯矩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对原混凝土梁底板(5)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②在原混凝土梁底板(5)植筋(7);③在原混凝土梁底板(5)上制作自密实混凝土浇注孔(6);④制作钢板(9),在钢板(9)上焊接栓钉(8)以及波形钢板(14);⑤搭设反顶支架(2),反顶卸载;⑥绑扎钢筋网(10),安装到位;⑦在钢板(9)上涂结构胶,并撒细砂;⑧安装调平钢板(9)到设计位置,通过预先安装的设备张拉预应力,对钢板(9)预加压力;⑨自密实混凝土拌制及浇注;⑩放松预应力,拆除波形钢板(14)和反顶支架(2),混凝土养护脱模形成结构正弯矩区加固后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新型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正弯矩区施工技术综合利用了组合结构加固、自密实混凝土、波形钢板各自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箱梁、T梁、空心板梁、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正弯矩区加固,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253534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3829.2
申请日:2012-02-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湖南中大建科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预压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对底部钢板(1)预先施加预应力;②安装底部钢板(1);③安装底部钢板(1);④在底部钢板(1)底部沿桥梁纵向有垂直钢板设置的折线形钢板(2),折线形钢板(2)与底部钢板(1)连接为一体;⑤在底部钢板(1)两端设置用来张拉钢筋(3)是用来临时用固定钢筋(3)的固定夹具(4),在底部钢板(1)上张拉预应力钢筋;⑥在底部钢板(1)上安装浇注桥梁板用模具(6);⑦在底部钢板(1)上安装孔管(5)、面板钢筋以及预埋件;⑧在模具(6)内整体浇注混凝土(7);⑨养护成型后拆卸模具(6)、折线形钢板(2)和临时用固定夹具(4),放张或切断预应力钢筋(3),预应力筋弹性回缩,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间的粘结,对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即得到现浇预压预应力钢筋砼与底部钢板相结合的预压预应力桥梁。适合各种铁路、公路桥梁的使用,特别适合各种超低高度路面桥梁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66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76247.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8/21 , G06F18/24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轨‑桥系统行车安全评价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随机动力学模型;构建桥梁的不同损伤工况组合,并模拟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行车过程以得到对应的力学响应序列;基于不同损伤工况组合下的力学响应序列利用TOPSIS评价算法评价打分,以打分结果为模型输入,以损伤工况组合为标签,构建样本数据集;利用样本数据集对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桥梁损伤预测模型;获取列车实际工况下经过轨道‑桥梁时的动力响应序列,并对其评价打分;将实际工况的打分结果输入桥梁损伤预测模型中,得到桥梁的实际损伤工况组合。本发明能实现长期服役下的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77058.6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轨道‑基础结构系统动力响应求解方法及其系统,其包括构建列车‑轨道‑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其将列车、轨道视为子系统A,将基础结构系统视为子系统B;基于车‑轨道‑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系统动力响应;针对每个分析周期,均判断所述子系统A和所述子系统B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区域;若存在,采用混合积分策略分别计算所述子系统A和所述子系统B的动力响应,即所述子系统A和所述子系统B分别采用不同积分方法计算出各自的动力响应;若不存在,采用单一积分策略计算所述子系统A的动力响应。针对大尺度列车‑轨道‑基础结构系统,本发明实现了系统动力响应的高精度和快速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02561213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034336.0
申请日:2012-02-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湖南中大建科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结构负弯矩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①混凝土箱梁顶板(3)负弯矩区界面处理;②在混凝土箱梁顶板(3)负弯矩区表面植筋;③制作钢板(9)以及焊接栓钉(8)、波形钢板(14);④在钢板(9)上制作自密实混凝土浇注孔(13)、定位调平孔(17);⑤搭设反顶支架(2),反顶卸载;⑥绑扎钢筋网(10),安装到位;⑦在钢板(9)上涂结构胶,并撒细砂;⑧安装调平钢板(9)到设计位置,通过预先安装的设备张拉预应力,对钢板(9)预加压力;⑨自密实混凝土拌制及浇注;⑩放松预应力,拆除波形钢板(14),养护混凝土;铺装层施工,拆除反顶支架(2)。新型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负弯矩区加固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箱梁、T梁、空心板梁、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负弯矩区加固,特别是当应用在桥梁加固改造中时,几乎不降低原桥桥下净空高度、不要求原结构表面平整、造价低、不影响结构外观等,经济、安全、适用,工程质量易于保证,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2535355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210038364.X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湖南中大建科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桥梁结构分离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其特征在于:①混凝土梁上、下翼缘连接处界面处理;②混凝土梁上、下翼缘连接处混凝土植筋;③制作钢板(10)、低高度钢箱梁(12)以及焊接栓钉(9);④绑扎钢筋网(11),安装到位;⑤制作安装上下弦节点板(17)及其连接构件;在钢板(10)和低高度钢箱梁(12)浇注结合面上涂结构胶,并撒细砂;⑥安装上下翼缘的钢板(10)和低高度钢箱梁(12)、竖杆(16)、体外索(14)和锚具;⑦制作安装桁架斜腹杆(15);⑧施工桁架支座;⑨自密实混凝土拌制、喷射、养护;⑩张拉体外索(14),得到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的结构。具有不影响车辆运行、体外预应力筋可以更换和多次张拉、梁体整体工作性能优越、耐久性好、工艺简单、维修养护方便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