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31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62809.2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2SiO4包覆的硅藻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该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一步水热法将硅藻粉与无水乙醇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混合,并在加热条件下加入锰源溶液搅拌,固液分离收集沉淀,经冷冻干燥、高温煅烧形成具有Mn2SiO4‑C‑SiO2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制备为锂离子电池活性负极,表现出优异电化学性能,Mn2SiO4的包覆显著提高了SiO2负极材料的导电性、放电比容量以及倍率性能,并抑制SiO2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实现具有超高放电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容易获取,制备方法简便高效、绿色低耗的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3814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90491.X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纳米颗粒负载生物二氧化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以LaCl3、YCl3中的至少一种为硅藻生长培养基添加剂,对硅藻进行培养,培养周期结束后收集藻液,将培养得到的硅藻进行简单的除杂、洗涤、煅烧之后得到稀土纳米颗粒负载的生物二氧化硅负极材料,将该复合材料制备为锂离子电池活性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绿色高效,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91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93354.9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B33/1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4/1391 , H01M4/36 , H01M4/48 , B22F9/24 , B22F1/054 , B82Y40/00 , B82Y30/00 , C12N1/12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氨络合碳化还原载银硅藻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在该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三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硅藻生长所需硅源,在硅藻壳体上引入氨基官能团,加入银离子络合,最后碳化还原,获得了载银硅藻壳体材料,并制备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均匀负载的Ag纳米颗粒极大地提高硅藻生物二氧化硅的导电性,获得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具有简便高效,绿色低耗的优点,为二氧化硅负极材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720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70215.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B33/12 , C01B32/05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硅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以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共培养硅藻,将硅藻进行简单的除杂、洗涤、煅烧后得到改性硅藻材料,稀土共培养的硅藻能将稀土元素吸附到硅藻壳体结构上,将稀土共培养的硅藻收集获得其壳体,制备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改良方法简便易行,对环境无污染,适合大规模的生产,特别是以稀土提取液共培养的硅藻壳体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