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银硅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171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545101.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银硅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制备过程中采用四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联合硅源培养硅藻以引入巯基官能团,以硝酸银溶液为银前体,实现了载银硅藻抗菌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生物相容性良好,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保留了硅藻比表面积大的优点的同时,通过巯基与银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对银离子的负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一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XJ01及其在固定CO2和生产微藻油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66062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310187830.5

    申请日:2013-05-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Y02E50/13 Y02P20/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XJ01及其在CO2固定和生产微藻油脂中的应用,该小球藻株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3103。此发明的小球藻株能够高效固定0.03~20%的CO2,CO2固定效率为140~376mg/L/d,生物量(干重)浓度为760~2460mg/L,油脂含量为23.7~34.5%,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6、C18短链脂肪酸,适合生物柴油的生产。此小球藻株与已报道的微藻藻种相比具有更高的CO2固定效率及生物量产量,并可通过选择适合的培养条件,得到高产量的微藻油脂,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微藻油脂生产成本,为高效固定环境中CO2及微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提供了一株优良的生产藻种。

    一株小球藻ChlorellasorokinianaCS-01及其产油脂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5190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10252395.3

    申请日:2009-11-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及其产油脂的培养方法,该小球藻保藏号为:CCTCC M209220。其产油脂的培养方法是将经过指数培养的藻株接种于BG11灭菌培养液中,加入0.3~1.5g/L硝酸钠或尿素,1×10-5mol/L~1×10-3mol/L EDTA-Fe(III),25~35℃,pH 6~11;6600~10000Lx,光暗比为14∶10条件下通气培养或非通气培养收获;可收获细胞干重最高达970mg/L,油脂含量可达到57%。该藻株为淡水单细胞绿藻,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油脂产量较高,有潜力作为生物柴油制备原料在内陆地区大规模培养。

    小球藻ChlorellasorokinianaCS-01的脂质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99483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96618.9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CCTCC M 209220)的脂质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氯仿/甲醇提取法。其主要的步骤为:收集藻体→干燥→氯仿/甲醇抽提→超声破碎→洗涤→干燥。经过验证,该方法的脂质提取率较索氏提取法、酸热提取法、氯仿/甲醇提取法分别提高了1.4、1.7和0.5倍;同时,由于脂质萃取相位于细胞碎片固体相的下面,有利于后续的脂质直接分离,符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一种硅藻土-表面钴掺杂纳米黄铁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9978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04312.8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土‑表面钴掺杂纳米黄铁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具体步骤如下:将硫酸钴,溶于沸点在180‑300℃能够溶解硫酸钴,且不参与反应的有机溶剂中,加入FeS2纳米粉末和硅藻土,混合均匀;将混合溶液转移至反应釜,进行水热反应后,分别使用稀硫酸,二硫化碳洗涤,然后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洗涤,进行烘干后得到的硅藻土‑表面钴掺杂纳米黄铁矿复合材料。本发明有效提高了FeS2纳米材料光催化氮气还原的能力;本发明首次提出构建硅藻土‑表面钴掺杂纳米黄铁矿复合材料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一株产半纤维素酶菌株及其微型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8589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25377.7

    申请日:2013-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基于降解柑橘囊衣产半纤维素酶的棘孢曲霉野生菌株及其微型发酵产酶方法。所述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ZC-1005菌株从埋于湖南岳麓山土壤中的柑橘废弃物(囊衣、橘皮等)中筛选到,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3324。本发明利用麸皮作为唯一碳源,微型液体发酵制备获得高产半纤维素酶的粗酶液。本发明获得的具有降解囊衣的半纤维素酶制剂,对柑橘加工过程中降解囊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为废弃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同时,微型发酵产半纤维素酶研究方法应用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

    一株小球藻ChlorellasorokinianaCS-01及其产油脂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5190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52395.3

    申请日:2009-11-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CS-01及其产油脂的培养方法,该小球藻保藏号为:CCTCC M209220。其产油脂的培养方法是将经过指数培养的藻株接种于BG11灭菌培养液中,加入0.3~1.5g/L硝酸钠或尿素,1×10-5mol/L~1×10-3mol/L EDTA-Fe(III),25~35℃,pH 6~11;6600~10000Lx,光暗比为14∶10条件下通气培养或非通气培养收获;可收获细胞干重最高达970mg/L,油脂含量可达到57%。该藻株为淡水单细胞绿藻,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油脂产量较高,有潜力作为生物柴油制备原料在内陆地区大规模培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