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941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358171.5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太阳能热化学储热系统,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包括排列成环形结构的多个储热单元,每个储热单元的反应腔放置氧化还原反应材料,并设有环形管道使各个反应腔相通,定日镜场将太阳光反射至储热单元,在加热过程中,储热材料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的氧气被反应腔中的氮气稀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五氧化二锑的热化学储热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储热效率高、环保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太阳能储热应用。本发明能够使反应腔内的材料受热均匀,提高反应速率和储热效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热化学储热,储能密度更大,储热效果更佳;相邻反应腔之间的环形管道设计,使氧气流动稳定且均匀,促进储热材料继续发生还原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384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82264.9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1J20/04 , B01J20/02 , B01J20/28 , B01J20/30 , B01D53/86 , B01J27/232 , B01J23/78 , B01J23/83 , B01J37/08 , B01J3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天然矿物基二氧化碳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含MgxCayCO3成分的天然矿物在含氢气气氛中进行两段气固改性处理,得到所述的天然矿物基二氧化碳处理材料;所述的两段气固改性处理中的第一段的温度为240℃~500℃,第二段的温度为550~750℃;所述的MgxCayCO3成分中,所述的x为0.01~0.9;x+y=1。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材料及其在二氧化碳捕集和还原转化中的应用。本发明不仅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率,降低了反应成本,同时提高了天然矿石作为双功能材料的循环利用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09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45489.4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23C28/00 , C23C14/16 , C23C14/35 , C23C16/40 , C23C16/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HfO2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有金属W层,所述金属W层上覆盖有Hf0.5Zr0.5O2薄膜,所述Hf0.5Zr0.5O2薄膜上覆盖有ZrO2薄膜。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基底上沉积金属W层;再在金属W层上沉积Hf0.5Zr0.5O2薄膜;然后在Hf0.5Zr0.5O2薄膜上沉积ZrO2薄膜,获得HfO2基无定形薄膜后,于保护气氛或真空条件下退火处理后,获得HfO2基薄膜成品。本发明有效解决了HfO2薄膜介电常数与剩余极化值相矛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57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97377.X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新疆喀拉通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矿山下向进路采场稳定性的监测方法及装置,属于地下矿山开采区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在一步骤采场充填体内布设压力传感器,监测充填体所受压力变化情况,在二步骤回采进路内布设位移传感器,监测顶板位移,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协同监测下,分析矿柱和顶板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分析预测采场是否发生冒顶、片帮危险,评判采场作业面的安全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下向进路采矿法开采充填成本高的问题,能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矿石资源,在降低充填成本的同时保证采场作业面安全,特别适合于二步骤采场不接顶的地下矿山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77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87467.0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22 , C22C33/06 , B22D7/00 , C21C7/00 , B22D27/04 , B22D46/00 , C21D6/00 , C21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耐磨性高强韧性含稀土Cr‑Mo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稀土Cr‑Mo合金,以42CrMo钢为基准,同过引入0.18~0.21%的Al和0.011~0.015%的Ce并控制S与O质量比为6.5~7.3,得到了具有高耐磨性高强韧性的产品。其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和后期分阶段的降温。本发明通过调节合金中元素配比,采用独特的控温程序,调控合金的凝固组织,解决Cr‑Mo合金中析出的铁碳等相粗大的问题,进而得到一种高耐磨性高强韧性含稀土Cr‑Mo合金。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267524.1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40/30 , G06F40/211 , G06F40/253 , G06F16/35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体语义融合的关系抽取方法,包括:获取待抽取关系的目标语句;构建目标语句的预置向量;构建目标语句的句法依存树,并建立句法依存树的邻接矩阵;其中,句法依存树以实体节点作为全局节点,并增设全局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连接以及所有节点到自身的连接;将预置向量及邻接矩阵输入GCN神经网络进行语义提取,得到第一特征向量;将第一特征向量输入PCNN分段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二特征向量输入Softmax分类器进行关系类别预测,实现实体关系抽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实体关系抽取效果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82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370310.9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构造及施工工艺,该连接构造,包括预制下柱、叠合框架梁和预制上柱,所述叠合框架梁布置在预制下柱顶部的两侧并且通过梁柱后浇带与预制下柱连成一体,叠合框架梁的顶部间隔设置有多根延伸至梁柱后浇带内的U型钢筋,叠合框架梁的底部铺设有多根其弯钩端伸向预制下柱一侧且伸入梁柱后浇带内的L型带弯钩钢筋;所述预制上柱和预制下柱内均预埋有多根纵筋,所述预制下柱内的纵筋顶端伸出梁柱后浇带,所述预制上柱内的纵筋底端与预制下柱内的纵筋顶端拼装固定连接。采用本申请的连接构造和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的便利性,加强了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663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95557.4
申请日:2021-05-29
Applicant: 贵州铁建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nventor: 李建 , 罗晓丰 , 刘德安 , 胡晓 , 陈敏 , 刘飞翔 , 杨文国 , 彭学军 , 汤宇 , 刘磊 , 阳军生 , 童昌 , 苏志来 , 凌涛 , 方文应 , 段磊 , 彭静 , 曾玉德 , 王圣 , 彭雨杨 , 方星桦
IPC: E21D9/00
Abstract: 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欠挖测量控制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隧道开挖施工,对隧道开挖断面进行扫描,获取三维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2)得到开挖隧道的实际三维模型;对理论设计的隧道模型与所述实际三维模型进行合成,表示隧道的超欠挖测量信息;(3)对隧道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4)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并对隧道进行初期支护;(5)数据处理分析,确定已开挖隧道的仰拱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确定隧道的变形等级情况;(6)建立已开挖隧道的施工控制标准,保证隧道施工完成。本发明能够满足超欠挖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比传统检测方式的效率更高,可以应用于各种隧道工程的安全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515341.1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7/01 , G06T17/05 , G06F18/2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盾构掘进数字孪生地层构建方法及系统,首先利用钻孔、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等勘察数据,考虑地层分布及岩土参数的“稀疏性”、“多维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特征,构建基于多层感知机的地层三维分布模型,建立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技术的岩土参数多元相关三维条件随机场;利用地层分布及多元岩土参数随机场,建立盾构隧道掘进随机有限元数字孪生模型;基于耦合双无损卡尔曼滤波融合盾构掘进力学参数及地层变形监测数据,对地层分布不确定性及岩土参数空间相关性开展基于施工反馈的动态反演,实现盾构掘进面前方地层分布及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进而得到盾构掘进动态数字孪生地层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17696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1650999.0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Inventor: 刘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科医学用外科手术伤口恢复装置,包括支撑床板,支撑床板底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支撑床板顶面通过滑动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滑动部上的安装箱,安装箱内中部设置有驱动部,安装箱内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两侧均设置有提升部,固定部和提升部均与驱动部传动配合,固定部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部顶端的安装块,安装块远离驱动部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两侧均安装有距离调节件,距离调节件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顶端固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两固定带对应设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