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21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54783.1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江苏恒昌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0 , C22C33/04 , C21C7/076 , C21C7/00 , C21C7/06 , C21C7/0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稀土微合金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稀土微合金模具钢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C 0.69%~0.68%,Mn 0.80%~0.81%,Si1.01%~1.04%,Cr 1.08%~1.10%,V 0.22%~0.23%,Mo 0.41%~0.43%,O≦0.004%,S≦0.003%,Al 0.03%~0.05%,稀土0.009%~0.1%,余量Fe。本发明对深度且适当脱硫脱氧的钢液进行稀土合金化,稀土以固溶的形式存在或者以稀土复合夹杂物MCe2O3(M为Al或Mg等)形式存在,实现稀土复合夹杂物改性、细化晶粒和稀土微合金化;改善稀土钢微观组织,提高稀土微合金模具钢强韧性;同时,本发明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稀土钢冶炼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867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15156.3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22C21/10 , C22C1/03 , C22B9/00 , C22B9/05 , C22B9/02 , B22D1/00 , B22D27/02 , B22D27/04 , B22D37/00 , B22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Zn含量7系铝合金铸锭及其制备方法,所述7系铝合金铸锭,按质量百分比计,成分组成如下:Zn 8.5~11.5%,Mg 1.5~2.5%,Cu0.5~1.5%,Zr 0.1~0.4%,Cr0.1~0.4%,Ti 0.1~0.3%,稀土元素0.1~0.5%,所述稀土元素为Y和/或Er,余者是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含量少于0.1%。本发明通过合理调控7系铝合金中元素配比,采用多种微量元素协同处理,结合灵活的永磁搅拌工艺、中间包过渡和分流浇铸技术,有效实现大尺寸7系铝合金圆锭的制备,使其具备均匀的凝固组织和良好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516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28042.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22D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旋往返式永磁搅拌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套筒、永磁体、永磁体旋转机构、升降式支撑、行道、小车、托盘和控制系统,所述永磁体与套筒嵌套装配,所述行道通过升降式支撑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小车与行道往复滑动装配,所述托盘通过托盘旋转机构支撑设置在小车上,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永磁体旋转机构、升降式支撑、小车和托盘旋转机构电连接。本申请的装置与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简便,成本低廉,磁场模式多元化,提高了铸坯质量的可调控性,改善了铸坯质量。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熔体永磁搅拌领域,也可用于实验研究领域,满足了实验室多元化研究永磁搅拌对熔体凝固、组织及性能等的影响,为之后的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713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27428.8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22D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量永磁搅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套筒、永磁体、永磁体旋转机构、A托盘、B托盘、小车、环形行道、A伸缩杆、B伸缩杆和控制系统,所述套筒与永磁体嵌套装配,所述环形行道通过B伸缩杆支撑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A托盘通过A伸缩杆支撑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B托盘通过托盘旋转机构设置在小车上,所述小车与环形行道滑动装配。采用本申请的永磁搅拌装置,可同时进行多个熔体的永磁搅拌实验,可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永磁搅拌实验,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熔体永磁搅拌领域,也可用于实验研究领域,满足了实验室多元化研究永磁搅拌对熔体凝固、组织及性能等的影响,为之后的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3970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36404.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江苏恒昌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改性无氟脱硫精炼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包括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和氧化铈在内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研磨,依次进过煅烧和破碎,即得;所述氧化钙与氧化硅的质量比为5.6~6.0。该精炼渣通过研磨加煅烧工艺,对原料进行表面赋能,降低精炼渣的表面活化能,并提升精炼渣的纯度。该精炼渣基于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通过控制碱度和稀土氧化物的添加量,有效提升钢液中硫化物的传质系数和硫容,并将主要硫化物MnS改性为Ce2S3,进一步提高钢材品质。该精炼渣具有成本低廉,便于存放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钢铁精炼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0190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82640.1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22D1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冷镦钢保护渣,属于钢铁冶金连铸领域。本发明首次尝试用适量镁铬铁矿作为保护渣的原料之一,不仅在控热性能上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还降低了成本。通过提高过渡金属Cr3+和Mn2+的含量来提高渣膜的辐射吸收系数,减少红外线的热辐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保护渣的控热能力的目的。本发明所开发的冷镦钢保护渣,其熔点、粘度适当,使用时钢渣界面稳定性高、抑制卷渣能力强、润滑性能好,并能很好地控制传热,保证了冷镦钢连铸过程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防止纵裂纹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531142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0559089.0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双辊薄带连铸工艺过程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用于熔化金属的熔炼系统、位于熔炼系统上方的冷却基体组件、控制冷却基体组件升降以插入熔炼系统内熔化金属中的升降机构以及对冷却基体组件表面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冷却基体组件包括平行并排设置的一对冷却基体,一对冷却基体之间留有用于模拟薄带连铸结晶辊辊缝的空隙,空隙内设有测温热电偶,还包括带动一对冷却基体相向运动的热轧系统以及连接在一对冷却基体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冷却基体中设有冷却流道,测温热电偶和冷却系统均与温度采集系统连接。该装置可以模拟双辊的挤压过程和薄带的在线热轧过程,这对于提高钢薄带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48479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859989.4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铝硅锰铁合金抗粉化性能的电脉冲处理方法,所述铝硅锰铁合金中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Mn 49‑51%,Al 19‑21%,Si 17‑20%,Fe 5‑14%,余量为碳等杂质元素。合金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按设计组分称取各原料。(2)按照设计顺序加入各原料熔炼。(3)在所有原料融化时,关闭感应炉电源,同时将连接电脉冲电源的两根纯铁电极插入高温熔池,向熔池内施加高能量密度的脉冲电流。(4)电脉冲处理5‑10分钟后,冷却,得到铝硅锰铁合金。本发明所得产品中晶粒尺寸较小、合金组织致密、结构稳定,抗粉化性能优越,合金储存周期长。其符合炼钢用的脱氧剂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0893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70057.1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1/28 , G01N1/32 , G01N17/00 , G01N23/22 , G01N23/2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析出物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硫微合金钢MnS特殊显示方法。所述含硫微合金钢为工业常见的非调质钢,主要用于汽车行业零件制造。本发明先采用传统金相抛磨方法制备试样金相样,再采用特殊侵蚀方法进行深度侵蚀,最后进行特殊擦拭处理制备得到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钢中MnS的三维形貌。该方法对于含硫微合金钢中硫化锰析出物的立体显示效果非常显著,对于含硫微合金钢中硫化锰析出物的精准检测分析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1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44874.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江苏恒昌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3/06 , C21C7/076 , C21C7/064 , C21C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韧性好的冷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模具钢以质量百分比计,有下述组分组成:C 0.65‑0.75%、Mn 0.65‑1.05%、Si 0.85‑1.15%、Cr0.90‑1.20%、V0.15‑0.30%、Mo 0.20‑0.5%、O≤0.0050%、S≤0.0050%、0.05%≤Al≤0.6%、余量Fe;所述轻质含铝强韧性模具钢中渗碳体组织呈非连续状分布;所述轻质含铝强韧性模具钢中含有夹杂物,所述夹杂物的外层为Ca、Mn的硫化物,内核为含有铝和/或镁的氧化物。本发明首次提出针对模具钢铸态产品,通过成分和微观住组织以及析出物结构的优化,得到抗拉强度高、韧性高的铸态模具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