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79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10422.5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滑桩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斜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滑坡区域的加固处理。该斜撑结构包括斜撑结构主体和斜撑结构基础,斜撑结构基础采用C30素混凝土,斜撑结构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两端分别与斜撑结构基础和抗滑桩连接,通过化学植筋方式固定。斜撑结构主体的主筋和箍筋分别采用直径25mm和14mm的HRB400钢筋,且在连接处附加水平箍筋以增强连接强度。施工方法包括现场勘查与设计、施工准备、抗滑桩施工、斜撑基础施工、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与验收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提高了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刚度和整体性,有效增强了滑坡区域的抗滑能力,具有结构稳定、经济合理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1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20501.5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强夯地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强夯地基劣化效应评价方法,为了解决技术没有针对强夯地基劣化效应进行定量评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依据施工场地的强夯设计建立强夯地基处理能级Q的分布图;对强夯地基上的既有建筑物建成监测网进行持续监测并获得各监测点处的累积沉降值S;采用公式计算强夯地基劣化效应系数K:划分强夯地基劣化等级。本发明能够对强夯地基的劣化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并依据定量评价结果对强夯地基上既有建筑物分区加固进行指导;从而使得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措施更加科学和精准,在减少加固成本的同时,防止既有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诱发的安全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4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7072.0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高地应力超长山岭隧道支护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支撑板的位置固定不能根据隧道顶部围岩的情况进行调整的问题。本发明包括(1)移动至山岭隧道的支护位置;(2)观察隧道顶部两侧延伸出隧道宽度的区域是否有局部脱落或者坍塌情况;(3)根据步骤(2)的情况调整支撑机构的位置;(4)利用支撑机构对隧道顶部进行支撑;(5)注浆口喷射注入混凝土进行注浆加固;(6)应力和应变监测;(7)带动支护结构移动至下一段山岭隧道的支护位置。本发明能够依照围岩的具体情况调整支护结构的各个支撑机构的位置,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支撑,从而达到提高支护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07044.9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高地应力隧道支护及裂纹养护方法,为了解决当前支护技术适应性差、施工效率低、裂纹监测与养护不足以及成本控制难等问题。本发明的支护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框架,框架的顶部经过横板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安装有水平框架,所述水平框架的上安装有弧形支撑框,所述弧形支撑框的顶部安装有弧形顶板;所述横板上经支座、步进电机、支架安装有喷头和裂纹探头。本发明集支护与裂纹养护、智能化、高效节能于一体,能够大大降低隧道支护的成本。同时利用改进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能够预测易发生裂纹和裂缝的位置,以便于利用喷头预先进行喷涂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08750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33844.1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长灌注桩的钢筋笼拼接方法,为了解决现有超长灌注桩的钢筋笼在下放过程中进行拼接而导致对接精度差、花费时间长而影响灌注桩质量的问题。本发明包括(1)将节段钢筋笼吊运至第一工作台上;(2)调节该节段钢筋笼在第一工作台上的位置与第二工作台上的钢筋笼对齐;(3)节段钢筋笼与第二工作台上的钢筋笼进行连接;(4)将节段钢筋笼滑动至第二工作台上,重复步骤(1)至(3)直至钢筋笼的长度达到设计长度;(5)将拼接好的钢筋笼完全推送至第二工作台上进行吊运;(6)待钢筋笼吊运至设定位置时,第二工作台与钢筋笼相互分离,由吊运设备吊运钢筋笼。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75791.8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损伤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所用压电片规格参数和监测布置方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获取不同工况下的压电阻抗信号及二次衬砌损伤状态;S2.量化二次衬砌的损伤状态,并划分阻抗信号中的电导信号为多个子频段,计算各子频段的损伤指标;S3.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损伤指标作为输入、衬砌损伤特征值作为输出,输入到PSO‑BPNN模型进行训练;S4.输入现场实测压电信号各子频段的损伤指标,得到现场监测截面抗弯刚度退化率。本发明针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监测手段成本高、测点少、易漏检、无法直接识别损伤等问题,成本较低,可以布置较多测点,同时能够对衬砌损伤进行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09023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74311.8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边坡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为了解决采用抗滑桩来治理边坡导致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快速的对山区富水滑坡进行处理(即利用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和锚杆形成临时支撑体系),以便于快速的恢复山区道路交通,降低滑坡对山区交通道路的影响。同时本发明既能够作为,同时又能够用作永久加固体系(第一工序钢管桩和第二工序钢管桩以及锚杆共同形成),确保山区富水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后续滑坡风险,提高山区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901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89953.2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层地区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层高填方地基PS‑C双注浆微型桩沉降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红层高填方由于无法准确获取微型钢管桩内的注浆量而导致浇筑质量差、沉降量超出合理范围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测量放线、钻进成孔、桩孔清理、植入微型钢管,所述微型钢管内安装有注浆管;还包括如下步骤:(1)填充米石;(2)通过注浆管注入浆液。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准确获取地下注浆情况进而提升注浆管达到提高浇筑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双管注浆的方式,能够增加浆液的渗透性能,从而提高与钢管桩周围红层的粘结的紧固性,进一步减少沉降量,提高加固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0518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73753.0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钢筋笼防偏心和桩帽成型一体装置及施工方法,用于灌注桩钢筋笼下方防偏心及桩帽一体成型,包括垫板(1)、外护筒(2)、内护筒(3)和桩帽模板(4),所述垫板(1)安装在灌注口的四周,所述外护筒(2)和内护筒与垫板(1)连接并延伸至灌注口内,所述桩帽模板(4)垂直固定在垫板(1)上,钢筋笼(5)从所述内护筒(3)内下放。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钢筋笼防偏心和桩帽成型,并且可拆分使用,同时本发明大大提升了钢筋笼下放精准度,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9759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56800.5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2D17/04 , G06F30/20 , G06F16/903 , G06F16/9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法,为了解决现有基坑支护设计所花费时间周期长、工作量巨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以往的各个基坑支护结构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分类,然后对各个基坑的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反演和对比,筛选出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数据;然后通过依照新基坑的信息作为筛选条件,逐步进行筛选,从而获取到极具参考意义的基坑支护结构,并以该基坑支护结构作为参考,并根据新基坑的数据信息对获取到的基坑支护结构的进行调整,从而快速的完成新基坑的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