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14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83292.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中信重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压闪蒸余热发电装置,包括双压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耦合闪蒸罐和给水系统,汽轮机包括高压段和低压段,双压余热锅炉包括高压段和低压再热段;双压余热锅炉高压段的蒸汽出口和汽轮机高压段的入口之间连接,汽轮机高压段的出口与耦合闪蒸罐的蒸汽入口连接,双压余热锅炉的饱和水出口与耦合闪蒸罐的饱和水入口连接,耦合闪蒸罐的饱和水出口与给水系统的入口之间连接,给水系统为双压余热锅炉高压段供水;耦合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双压余热锅炉低压再热段的蒸汽入口连接,双压余热锅炉低压再热段的蒸汽出口与汽轮机低压段的入口连接,汽轮机低压段的出口处设有冷凝器。本发明能够降低汽轮机末级叶片湿度,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82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60316.X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 Y02P10/283 , F27D17/004 , F01D15/10 , F01K11/02 , F22B1/18 , F23L15/00 , F27D15/00 , F27D15/02 , F27D17/008 , F27D2017/009 , F27M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工序多产物间耦合节能装置,包括烧结矿显热高效炉冷利用系统、热风烧结系统、烧结大烟道余热利用系统和发电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烧结工序内多产物余热综合发电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烧结生产过程中的烧结矿显热和烧结烟气余热,提高了利用效率,并提高余热利用设备的寿命;高温烧结矿显热采用高效炉冷系统,不仅可实现烧结矿高质量冷却,还能够大幅提高余热利用效率,比传统烧结矿显热利用效率提高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3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05239.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中信重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7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矿磁悬浮冷却装置及余热回收工艺,包括烧结机、下料槽、冷却机构、余热回收机构及磁性机构,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机及风机Ⅰ,下料槽的一端与烧结机的出料口相连通,下料槽的另一端与冷却机的进料端相连通,风机Ⅰ通过输入管与冷却机的输气端相连,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管,回收管的一端与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回收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机的排气端相连;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通过风机Ⅱ与冷却机的输气端相连;磁性机构包括供磁装置、消磁装置、上磁板、下磁板及励磁装置;采用本专利不仅可保证烧结矿的有效冷却,而且可降低烧结矿冷却电耗、提高冷却烟气余热品质和余热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3589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384012.3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一种利用回转窑筒体热发电的装置及工艺,包括:回转窑筒体、1#轮带、2#轮带、3#轮带和窑头双压余热锅炉,所述的窑头双压余热锅炉的给水端设有除氧器和中压给水泵,所述的1#轮带和2#轮带之间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依次设有换热面I、换热面Ⅱ和换热面III,所述的2#轮带与3#轮带之间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依次设有换热面Ⅳ、换热面Ⅴ、换热面Ⅵ和换热面Ⅶ,所述的换热面由内到外依次设有膜式水冷壁、保温岩棉和外壳,本发明是解决传统利用回转窑筒体热产生热水方式存在的余热利用效率低、受季节影响生产波动较大等问题,并解决回转窑筒体热加热凝结水发电利用方式存在的影响锅炉效率,发电量小等问题,最终实现回转窑筒体热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18348641U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22045809.4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中信重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2D1/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余热电站的负荷可调的热力除氧头,包括除氧头壳体,除氧头壳体设置在给水箱的上方,除氧头壳体内设置有水室和填料层,除氧头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水室相连通,水室内设置有旋膜管及自调节重力隔板,自调节重力隔板套设在旋膜管的外部,填料层设置在水室的下方,除氧头壳体上设置有上进汽口和下进汽口,本专利能够通过自调节重力隔板自调节适应负荷的变化,保证除氧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