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86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407377.9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层桩基的施工方法,在岩溶地层上的待钻孔处向下垂直钻孔,且在钻孔时判断是否存在溶洞,若存在,继续判断所述溶洞的高度,若所述溶洞的高度小于设定高度,采用混凝土对所述溶洞进行填筑;若所述溶洞的高度大于设定高度,采用钢护筒跟进的方法;将提前制作的钢筋笼沿所述钻孔吊放到位;沉放导管,使所述导管接近所述钻孔底部,从所述导管内向所述钢筋笼中连续注入混凝土形成桩基。本发明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孔现象,而且施工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7876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71206.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码头钢管桩结构,包括钢管桩和梯形加劲肋板,所述梯形加劲肋板围绕钢管桩的圆周方向均匀安装于钢管桩的外壁上,所述梯形加劲肋板还沿钢管桩的轴向均匀安装于钢管桩的外壁上。本发明通过梯形加劲肋板与钢管桩相邻的两个侧面,有效增加钢管桩结构与土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钢管桩结构与土层之间的静摩擦力,由钢管桩和梯形加劲肋板与地层之间的静摩擦力共同承受上部荷载。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大桩基的承受力,有效减短桩身结构长度,且可以有效增加钢管桩自身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4939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07378.3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地质钻孔桩的施工方法,在岩溶地质上的待钻孔处向下垂直钻孔,且在钻孔时判断是否存在溶洞,若存在,继续判断所述溶洞相对所述桩基的位置,若所述溶洞位于桩尖设定的范围内,采用混凝土对所述溶洞进行填筑;若所述溶洞不在桩尖设定的范围内,采用回填粘土钻孔固壁的方法;将提前制作的钢筋笼沿所述钻孔吊放到位;沉放导管,使所述导管接近所述钻孔底部,从所述导管内向所述钢筋笼中连续注入混凝土形成桩基。本发明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孔现象,而且施工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11080226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1444701.9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沉桩的限位抱桩装置及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轨道,且所述第一轨道与桩架上的第二轨道配合,所述机架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且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第一导向滚轮和两个第一臂,其中所述第一臂上安装第二臂,所述第二臂的前端设有翻脚以及与所述翻脚相连的第二导向滚轮,所述第一导向滚轮和所述第二导向滚轮配合夹持管桩。本实用新型不但整个结构简单,增强了抱桩的效果,而且沉桩效果好,可以避免桩体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219430737U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23295561.8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钢管桩结构,包括钢管桩、钢板、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所述钢管桩的外表面上涂覆有防腐蚀层,所述钢板的中心设有钢板通孔,所述钢板套设于钢管桩上,且所述钢板沿钢管桩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加劲板围绕钢管桩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第一加劲板分别与钢板的下表面、钢管桩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劲板在钢管桩的轴向呈螺旋状安装于钢管桩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由钢管桩与土层之间的静摩擦力、钢板与地质层之间的端承力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并利用第一加劲板和第二加劲板增大了桩基局部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强了整根桩在淤泥层的承载力,适用于不良地质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219033795U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22973804.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应力放张用退锚器,包括:退锚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内部沿轴线开设有穿束孔;多个支撑块,设置在退锚器本体的一端,围绕穿束孔均匀设置,为梯形结构,下底与退锚器本体的端部连接,相邻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夹片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支撑块的设置,使多个支撑块能够抵在夹片锚具的端部,便于使力完全施加在夹片锚具上,避免与相邻的夹片产生挤压而造成夹片或者退锚器受力不均而破损,保证施工的安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