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186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09026.4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应用于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领域,加固装置包括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和绞盘,预应力筋设置在梁体的侧面且两端分别通过锚固装置固定至梁体的同侧两端部,绞盘安装在相邻两根预应力筋上,相邻两根预应力筋通过绞盘施加扭转力,并通过同向扭转的方式缠绕在一起,缠绕后能够对梁体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筋在缠绕后状态保持固定;该加固方法,能够应用在不同的桥梁上,能够将张拉施工的位置由梁体的端头移动到梁体中间,避开了梁体两端的狭小空间,扩大了梁体的加固范围,在预应力损失后,能够进行二次张拉,重复施加预应力,实现对梁体的多次加固。

    利用Dynamo建立公路装配式梁桥病害及加固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2640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10715619.9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Dynamo建立公路装配式梁桥病害及加固模型的方法,按照功能将公路装配式梁桥结构进行拆分,将每类构件的基本特征的几何要素定义为参数,建立相应的Revit族文件数据库,族文件以其结构类型和特征进行命名;建立桥梁结构数据库;编制建立桥梁模型的Dynamo程序代码;基于Revit建立桥梁病害族库;建立桥梁病害信息数据库;编制建立病害模型的Dynamo程序代码;基于Revit建立桥梁加固构件族库;建立桥梁加固信息数据库;编制建立加固模型的Dynamo程序代码。本发明结合公路预制装配式梁桥的结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快速参数化建模方法,简化了桥梁模型的建模流程,提高了建模效率。

    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1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09026.4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应用于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领域,加固装置包括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和绞盘,预应力筋设置在梁体的侧面且两端分别通过锚固装置固定至梁体的同侧两端部,绞盘安装在相邻两根预应力筋上,相邻两根预应力筋通过绞盘施加扭转力,并通过同向扭转的方式缠绕在一起,缠绕后能够对梁体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筋在缠绕后状态保持固定;该加固方法,能够应用在不同的桥梁上,能够将张拉施工的位置由梁体的端头移动到梁体中间,避开了梁体两端的狭小空间,扩大了梁体的加固范围,在预应力损失后,能够进行二次张拉,重复施加预应力,实现对梁体的多次加固。

    桥梁吊索监测传感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704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50282.9

    申请日:2016-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041 G01N2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吊索监测传感器,包括固定于吊索顶部拱肋的传感器固定机构和固定于吊索下侧的非接触式位移计固定机构,非接触式位移计固定机构所固定的非接触式位移计向上无摩擦插入传感器固定机构所固定的传感本体元件内。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吊索两端锚固点间的距离得出不同的数据信号,进而来评判吊索的安全状态,无需与吊索进行直接接触,避免对吊索造成二次损坏;可以对整根吊索、整个断面、全部病害进行检测评价;检测结果稳定,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提高了桥梁索力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方便、成本不高,适合大范围推广。

    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往复式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001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108309.7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往复式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应用于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领域,往复式加固装置包括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导向装置和绞盘,预应力筋从梁体的一端至另一端来回往复式设置,可设置在梁体的一侧或绕其两侧,一根或多根预应力筋弯曲形成多条相互间隔的预应力筋段,绞盘安装在相邻两条预应力筋段上,相邻两条预应力筋段通过绞盘进行同向扭转,并通过扭转的方式缠绕在一起,缠绕后能够对梁体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筋段在缠绕后状态保持固定;该加固方法能够应用在不同的桥梁上,主要施工位置避开了梁体两端的狭小空间,扩大了梁体的加固范围,预应力损失后,能够进行二次张拉,实现对梁体的多次加固。

    双面剪切蠕变试验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4572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840905.8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剪切蠕变试验装置,包括底纵梁、立柱、加载纵梁、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和配重块;立柱竖直安装于上下平行布置的加载纵梁和底纵梁之间,加载纵梁以立柱顶端为支点成为杠杆,杠杆一侧悬挂配重块,另一侧与底纵梁之间设置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本发明首先解决了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的制作问题,利用本发明中的模板和制作流程,能够保证试件两侧粘贴面高度一致,同时保证施加于试件上的拉力作用线与试件的中心线和外贴FRP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其次降低了试验加载装置的加工难度和成本,使其对试验场地有更好的适应性,更适合于大批量试验研究,且能够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桥梁吊索监测传感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7048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1611150282.9

    申请日:2016-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吊索监测传感器,包括固定于吊索顶部拱肋的传感器固定机构和固定于吊索下侧的非接触式位移计固定机构,非接触式位移计固定机构所固定的非接触式位移计向上无摩擦插入传感器固定机构所固定的传感本体元件内。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吊索两端锚固点间的距离得出不同的数据信号,进而来评判吊索的安全状态,无需与吊索进行直接接触,避免对吊索造成二次损坏;可以对整根吊索、整个断面、全部病害进行检测评价;检测结果稳定,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提高了桥梁索力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方便、成本不高,适合大范围推广。

    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往复式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70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108309.7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体外绞式预应力往复式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应用于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领域,往复式加固装置包括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导向装置和绞盘,预应力筋从梁体的一端至另一端来回往复式设置,可设置在梁体的一侧或绕其两侧,一根或多根预应力筋弯曲形成多条相互间隔的预应力筋段,绞盘安装在相邻两条预应力筋段上,相邻两条预应力筋段通过绞盘进行同向扭转,并通过扭转的方式缠绕在一起,缠绕后能够对梁体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筋段在缠绕后状态保持固定;该加固方法能够应用在不同的桥梁上,主要施工位置避开了梁体两端的狭小空间,扩大了梁体的加固范围,预应力损失后,能够进行二次张拉,实现对梁体的多次加固。

    利用Dynamo建立公路装配式梁桥病害及加固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264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15619.9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Dynamo建立公路装配式梁桥病害及加固模型的方法,按照功能将公路装配式梁桥结构进行拆分,将每类构件的基本特征的几何要素定义为参数,建立相应的Revit族文件数据库,族文件以其结构类型和特征进行命名;建立桥梁结构数据库;编制建立桥梁模型的Dynamo程序代码;基于Revit建立桥梁病害族库;建立桥梁病害信息数据库;编制建立病害模型的Dynamo程序代码;基于Revit建立桥梁加固构件族库;建立桥梁加固信息数据库;编制建立加固模型的Dynamo程序代码。本发明结合公路预制装配式梁桥的结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快速参数化建模方法,简化了桥梁模型的建模流程,提高了建模效率。

    一种双面剪切蠕变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537318U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21202101.7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剪切蠕变试验装置,包括底纵梁、立柱、加载纵梁、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和配重块;立柱竖直安装于上下平行布置的加载纵梁和底纵梁之间,加载纵梁以立柱顶端为支点成为杠杆,杠杆一侧悬挂配重块,另一侧与底纵梁之间设置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本实用新型首先解决了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的制作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模板和制作流程,能够保证试件两侧粘贴面高度一致,同时保证施加于试件上的拉力作用线与试件的中心线和外贴FRP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其次降低了试验加载装置的加工难度和成本,使其对试验场地有更好的适应性,更适合于大批量试验研究,且能够满足试验精度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