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75625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788450.5

    申请日:2017-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同步施工方法,它包括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施工和普通混凝土施工,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其中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在外层、普通混凝土在内层;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两层主筋分别为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在内层主筋上敷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外层主筋之间设置串筒,串筒通过导向钢筋固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浇筑和普通混凝土浇筑交叉进行,始终保持内外层不同材质混凝土保持15~35cm的高差。本发明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之间不相互串料,消除塔柱内部组分界面和缓和界面应力,施工难度较低。

    一种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轨道整体浇筑模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204057U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21907244.5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运工程船闸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轨道整体浇筑模板系统。包括迎土侧模板、迎水侧模板和船柱内模,所述的迎水侧模板与船柱内模的模口拼接,所述的迎土侧模板与船柱内模通过对拉件连接紧固;所述的船柱内模中设置有活动连杆,活动连杆上设置有起吊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迎土侧模板、迎水侧模板和船柱内模的配合,组成了一体浇筑的闸室墙体和船柱轨道模板,在进行起模时,通过活动连杆使船柱内模方便与浇筑面脱离,提高了效率,整个浇筑模板系统简化了浇筑施工的工艺,提高了浇筑的质量,还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866312U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21613981.4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中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两端口均连通至调节水阀组件;所述的调节水阀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两路调节水管,冷却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至两路调节水管且每个端口处均设置控制阀;还包括测温控制组件实时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灵活控制的调节水路,实现冷却水管中冷却水的换向流动,以温度控制组件实时检测分析混凝土内的温度情况,做出对应的冷却水控制调整,可提高对混凝土内的温度控制效率;同时设置的多层冷却水管,增加了对混凝土的温度调节的区域,减少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619848U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21126784.8

    申请日:2017-0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系统,它包括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所述的泵送系统包括下游1#拖泵、下游2#拖泵、下游1#汽车泵、上游2#汽车泵、上游3#拖泵;所述的布料系统包括横梁中间布料杆、上游侧布料杆、下游侧布料杆、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和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塔柱和横梁分别施工的弊端,实现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解决了由于塔柱和横梁分别施工的混凝土龄期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内外采用不同材质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施工时内外混凝土串料,影响外侧白色仟维混凝土的功能问题。使用该方法,塔柱和横梁混凝土龄期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工期大大缩短,功效提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船闸闸室墙整体浇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561459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1104648.0

    申请日:2020-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闸闸室墙整体浇筑系统,包括悬吊系统、设置在悬吊系统下方的门架系统、设置在门架系统上的模板系统,所述的门架系统包括位于闸室墙两侧的支腿系统,所述的模板系统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支腿系统内侧面且分别位于闸室墙两侧的模板,所述的模板与支腿系统之间连接有可伸缩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能够对闸室墙两侧的模板进行支撑,增强模板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增强模板抗混凝土冲击的能力,不受船闸闸室宽度限制,适应性和可周转性高,有利于提高施工的精度,同时能够减少拉杆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拉杆孔的数量,降低后期渗透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