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6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62235.X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所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包括:所述微地形塑造结构包括河漫滩和将河漫滩分隔的主河槽,所述河漫滩上开挖辫状水系和深潭;辫状水系位于河漫滩上;所述辫状水系之间形成沙洲,所述深潭位于所述湿地的出入口处;所述生态安全系统为所设置的微地形的形体维护系统,由低至高依次为护底段、护坡段和沙洲段,所述护底段上铺有卵石,所述护坡段上铺有植物防冲毯,并用U型钉固定。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了水流相互交错的辫状水系和“槽‑洲‑滩‑塘‑潭”多种地形生境的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一种基于底泥絮凝效果自动调节药剂投加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90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25815.6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絮凝效果自动调节投加量的底泥智能加药方法,包括:S1调试阶段构建数据表:采集管道进泥密度和管道进泥流速,计算最大平均进泥密度、最小平均进泥密度、最大平均进泥流速和最小平均进泥流速,将平均进泥密度分为n档,平均进泥流速分为m档人工调试絮凝药剂投加量直到达到最佳絮凝效果并采集最大振幅出现的次数,形成数据表;S2,运行阶段采集管道进泥密度、管道进泥流速、最大振幅出现的次数;S3,根据采集的数据和数据表对絮凝药剂投加量进行自动控制。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自动、实时、精确的底泥加药,提高了对絮凝药剂投加量的控制精度和实时控制能力。

    一种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634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62235.X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所述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包括:所述微地形塑造结构包括河漫滩和将河漫滩分隔的主河槽,所述河漫滩上开挖辫状水系和深潭;辫状水系位于河漫滩上;所述辫状水系之间形成沙洲,所述深潭位于所述湿地的出入口处;所述生态安全系统为所设置的微地形的形体维护系统,由低至高依次为护底段、护坡段和沙洲段,所述护底段上铺有卵石,所述护坡段上铺有植物防冲毯,并用U型钉固定。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了水流相互交错的辫状水系和“槽‑洲‑滩‑塘‑潭”多种地形生境的塘泡型近自然河流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一种用于农田沟渠末端的微型沉淀池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4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11290.7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田面源退水收集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田沟渠末端的微型沉淀池系统及其方法,所述用于农田沟渠末端的微型沉淀池系统包括外体轮廓和1~5层的内层导流墙,所述外体轮廓上设有进水孔,最内层的内层导流墙设有出流延伸管,所述出流延伸管从最内层的内层导流墙内部延伸至外体轮廓外部。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提高农田面源污染的拦截处理能力,降低后续措施的处理负荷,能够针对分散性强、分布广农污和农田污染特点的兼具多功能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结构简单改变的用于农田沟渠末端的微型沉淀池系统及其方法。

    一种小型河流拦污隔油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539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338807.0

    申请日:2018-1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流拦污隔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河流拦污隔油装置及方法,所述小型河流拦污隔油装置包括隔油挡板、拦水坝、清污平台,所述清污平台设置在一侧河堤上,所述隔油挡板位于拦水坝的上游,所述隔油挡板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河堤上,所述隔油挡板与水流方向呈现一定的角度且向所述清污平台方向倾斜。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拦截小型河流水面的油污、漂浮垃圾等漂浮物,并可在干燥的清污平台上对漂浮物进行收集和清理,可使得部分密度较大的固体垃圾在拦水坝前进行沉淀,另一方面可抬高河面深度,形成跌水充氧,增加河水中的溶解氧浓度的小型河流拦污隔油装置及方法。

    一种新型海水取水结构及一体式取水泵房

    公开(公告)号:CN1198600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96737.6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海水取水结构及一体式取水泵房,包括取水泵和取水头部,取水头部包括金属材质的外框架以及非金属材质的滤芯板,取水头部的外框架表面设置有多个取水口,滤芯板安装在外框架的取水口处。取水头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泵房构筑物的外墙上,或通过取水管与泵房构筑物中取水泵连接,泵房构筑物下方的复合地基将海底软弱地基替换,实现在海底软弱地基上的重力式结构形式的构筑物。本发明提出的创新型取水工艺方案,集取水、稳流和泵站一体功能的构筑物,避免繁琐的格栅设计,缩减工艺流程,减小占面积,功能高度集中,降低整体的投资费用,为同类工程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案例支撑和理论支持。

    一种小型污水卸水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40684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615545.6

    申请日:2022-10-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型污水卸水装置,包括调蓄池、进水流道和通气管,调蓄池设置在地下;在调蓄池顶部一侧设置进水流道和过滤空间;进水流道下部位于调蓄池内,上部高出地面;在进水流道的顶面上间隔设有多个进水口,每个进水口处安装有单向快速接头;进水流道尾端设置有出水口;过滤空间顶部与进水流道和调蓄池的顶部形成封闭面;在过滤空间内装有提篮格栅,用于拦截从出水口排出的污水中的垃圾;进水流道底部形成坡度;通气管包括短通气管和长通气管,它们竖直设置且底部均与调蓄池连通。该装置减小了环境污染、便于操作、安全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