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挤压内齿圈感应正火处理方法及内齿圈

    公开(公告)号:CN11509420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687447.5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挤压内齿圈感应正火处理方法及内齿圈,其包括如下步骤:将经冷挤压成型的内齿圈放入感应器的有效线圈内,并旋转;以第一功率,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所述感应器,将所述内齿圈预热至第一温度;以第二功率,在第二时间内,通过所述感应器,将所述内齿圈加热至第二温度;将所述内齿圈保温第三时间后,在第四时间内,将所述内齿圈冷却至第三温度。其中,第二功率大于第一功率,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本申请先采用小功率预热,再采用大功率加热,使内齿圈加热更加均匀,减少内齿圈因加热导致的变形,进而避免出现表层晶粒和基体晶粒存在不均匀现象,彻底解决后期热处理出现混晶现象,可提高内齿圈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等温淬火球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6295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739030.4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等温淬火球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采用常规的方法制备成球墨铸铁试件;将球墨铸铁试件置于气体渗碳炉中,升温至760~780℃,并保温6~10分钟,整个升温保温过程控制炉气碳势为0.6~0.7;将炉气碳势升至0.8~0.9,然后将炉温升温至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温;对球墨铸铁试件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得到高强度高韧性等温淬火球铁材料。本发明通过对球铁成分的选择和控制,能够稳定生产出抗拉强度Rm≥1200MPa且延伸率≥8%的高强度高韧性等温淬火球铁材料,和现有等温淬火球铁材料相比,克服了强度提高的同时韧性降低的不足。

    一种发动机缸盖单品热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57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8493.4

    申请日:2021-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单品热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缸盖支架、感应加热装置和冷却气路,其中,缸盖支架用于支撑缸盖;感应加热装置用于在设定时间给所述缸盖的待检区域按设定温度场进行加热,冷却气路用于与所述缸盖的进气道和排气道连通,其用于在待检区域达到设定温度场并保持设定时间后,向所述进气道和排气道排入冷空气。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拟理论温度场十分困难,不能对缸盖的局部温度做到精确的控制的问题。

    一种大型热处理零件的分区冷却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00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96885.2

    申请日:2023-06-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型热处理零件的分区冷却设备及方法,其包括:多块可拆卸地设于冷却室内的具有不同过风面积的控冷吹风板,用于将流进冷却室的气流分散并引导至待冷却零件,控制单元用于监测待冷却零件的温度,并根据待冷却零件的温度辅助调节处于不同位置的控冷吹风板的过风面积,以使待冷却零件的实际降温曲线满足预设冷却曲线,本申请提供的分区冷却设备通过设置具有不同过风面积的控冷吹风板,在与控制单元的配合下可以根据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待冷却零件而调节当下控冷吹风板的过风面积,以满足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待冷却零件的冷却需求,使其的实际降温曲线满足预设冷却曲线,避免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残余应力大的问题。

    一种调质蠕墨铸铁、蠕墨铸铁调质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5549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602384.4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质蠕墨铸铁、蠕墨铸铁调质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奥氏体化处理:将蠕墨铸铁毛坯置于870~930℃的淬火炉中,保温至基体组织完全奥氏体化;(2)淬火处理:蠕墨铸铁毛坯出炉后快速浸入维持在70~85℃的淬火油中,冷却速率≤85℃/s,冷却至马氏体转变温度点以下,取出空冷至室温;(3)高温回火处理:将蠕墨铸铁毛坯放入550~650℃的回火炉中,保温1~4小时,最后将蠕墨铸铁毛坯空冷至室温,得到调质蠕墨铸铁。本发明开发了适合蠕墨铸铁的调质工艺,避免了淬火开裂,调质蠕墨铸铁金相组织以细小的索氏体组织为主,可以有效阻止热疲劳裂纹的扩展,且残余应力最小,有利于延长蠕墨铸铁零部件使用寿命。

    调质处理的灰铸铁、灰铸铁调质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3769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02412.2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质处理的灰铸铁、灰铸铁调质方法及其应用,灰铸铁调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灰铸铁毛坯置于850~950℃的淬火炉中保温0.5~2h,出炉后立即放入65~85℃的淬火油中淬火3~6min,控制冷却速度为65~85℃/s,出油后空冷至不高于200℃;将灰铸铁毛坯置于550℃~650℃的回火炉中保温1~4h,出炉后空冷至室温,得到调质强化灰铸铁。本发明开发出了适合灰铸铁的调质工艺,避免了灰铸铁淬火开裂,调质灰铸铁组织均匀,石墨形态及大小不发生变化,基体组织以细小的索氏体组织为主(大于90%),内应力最小,可以有效阻止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在保证导热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机械强度和抗热疲劳性能;调质灰铸铁本体强度提高,有利于延长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发动机缸盖总成冷热疲劳试验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1322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95511.7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总成冷热疲劳试验方法及装置,属于发动机冷热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将发动机缸盖总成接入感应加热系统和冷却液循环系统,发动机缸盖总成向外排出的低温空气经感应加热系统感应加热后变成高温空气,感应加热系统将高温空气重新输入发动机缸盖总成内部以加热缸盖的火力面至预设高温,冷却液循环系统利用其内部循环流动的含有纳米铜粉的冷却液将缸盖的火力面冷却至预设低温。利用感应加热系统和冷却液循环系统对缸盖重复进行加热‑冷却操作直至缸盖鼻梁区出现裂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精确模拟发动机缸盖总成实际工作时的加热冷却过程,以解决现有冷热疲劳试验效率较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