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20046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04753.9
申请日:2009-02-23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可高效地将油分离,防止油与制冷剂气体一起朝密闭容器外排出。本密闭型压缩机,其在一端设置有排出管的密闭容器内的一端侧收纳具有定子和转子的电动机部,在密闭容器的另一端侧收纳由所述电动机部通过转轴进行驱动的压缩机构部,在电动机部的反压缩机构部侧,在转轴的轴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油分离部件,该油分离部件与所述转轴和转子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地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950611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580013879.2
申请日:2005-06-09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PC: F04C23/00
Abstract: 一种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密闭壳体(1)内收容有轴支承在轴承(9、11)上的旋转轴(4)、与旋转轴连接的电动机部(3)及第1~第3压缩机构部(2A~2C),各压缩机构部具有:将设在旋转轴上的偏心部(4a~4c)和偏心滚轮(13a~13c)收容的气缸室(14a~14c);具有该气缸室的气缸(8A~8C);设在该气缸中、前端缘与偏心滚轮的周面抵接并将气缸室一分为二的叶片(15a~15c),各压缩机构部的各滑动部的间隙中至少一个间隙被设定成:不与轴承接触的第2压缩机构部大于与轴承接触的第1、第3压缩机构部,从而可减小随旋转轴的旋转引起的旋转轴的振摆回转,可提高压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890468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480035621.8
申请日:2004-12-02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野田泉
IPC: F04C23/00 , F04C18/3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8/06 , F01C21/0863 , F04C23/001 , F04C23/008 , F04C2270/56
Abstract: 一冷却循环系统设置有一双汽缸型旋转压缩机,它具有一压缩机构,该机构包括一切换机构,以便在一低压模式和一高压模式之间切换一叶片的后表面侧并在低压模式切换时控制汽缸室的内部空间至高压。在一高负载状态下,通过切换一个压缩机构的叶片的后表面侧的压力在高压模式而执行正常运转。在一低负载状态下,通过切换一个压缩机构的叶片的后表面侧的压力在低模式并控制汽缸室的内部空间至高压以移动叶片离开辊子而执行非压缩运转。这使它可以提供不产生噪声和不危及叶片的冷却循环系统,这样,允许非压缩运转连续地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52004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10004751.X
申请日:2009-02-23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野田泉
Abstract: 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和包括该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可阻止全能力运转时休缸运转侧的吸入通路的阻力增加来确保节能性,并可消除润滑油不足来提高可靠性。在密闭型压缩机包括的多个压缩机构部中,第二压缩机构部(2B)包括第一休缸机构(Ka),从储罐(17)经由吸入管(16b)将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朝缸室(14b)引导,对缸室的叶片(15b)的后端部施加低压的背压来消除叶片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差压,使叶片的前端部从滚筒(13b)的周面离开,从而实现使该缸室的压缩运转停止的休缸运转,在储罐的下游侧,设置有将可进行休缸运转的第二压缩机构部和不进行休缸运转的第一压缩机构部(2A)的吸入管彼此连通的连通路(30)。
-
公开(公告)号:CN101529098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80039040.5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3/008 , F04C18/30 , F04C23/001
Abstract: 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1)、设置在该密闭壳体(1)内的电动机部(3)、通过主轴(20)被该电动机部(3)驱动并将压缩气体从与电动机部(3)侧相对的排出阀(12a)排出的压缩机构部(2)、以及被螺栓(16)固定在该压缩机构部(2)上并覆盖排出阀(12a)的上部阀盖(14),电动机部(3)与压缩机构部(2)相对配置,并使电动机部(3)与上部阀盖(14)的螺栓(16)之间的距离成为2至8mm。
-
公开(公告)号:CN101008389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710007765.8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PC: F04C18/356 , F25B1/04
Abstract: 一种密封型旋转式压缩机,在主轴承(11)、副轴承(13)上设有将在气缸室(5a、5b)内压缩后的制冷剂予以排出的排出孔(14a、14b),当将气缸室(5a、5b)排除容积设为A mm2、叶片(10a、10b)位于下死点时的压缩室(9a、9b)的截面积设为B mm2、排出孔(14a、14b)的截面积设为C mm2时,将该排出孔(14a、14b)设定成为:200≤A/C≤280,C/B≤0.15,且排出孔(14a、14b)的长度做成小于等于3mm,排出孔(14a、14b)面向气缸室(5a、5b)的面积的比例做成大于等于排出孔(14a、14b)的截面积的87%,在气缸(6a、6b)上未设有制冷剂排出用的缺口槽。采用本发明,不在气缸上设置制冷剂排出用的缺口槽就可降低过压缩,提高压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634500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10163736.X
申请日:2004-12-02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野田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8/06 , F01C21/0863 , F04C23/001 , F04C23/008 , F04C2270/56
Abstract: 一冷却循环系统设置有一双汽缸型旋转压缩机,它具有一压缩机构,该机构包括一切换机构,以便在一低压模式和一高压模式之间切换一叶片的后表面侧并在低压模式切换时控制汽缸室的内部空间至高压。在一高负载状态下,通过切换一个压缩机构的叶片的后表面侧的压力在高压模式而执行正常运转。在一低负载状态下,通过切换一个压缩机构的叶片的后表面侧的压力在低模式并控制汽缸室的内部空间至高压以移动叶片离开辊子而执行非压缩运转。这使它可以提供不产生噪声和不危及叶片的冷却循环系统,这样,允许非压缩运转连续地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0447424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580013879.2
申请日:2005-06-09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PC: F04C23/00
Abstract: 一种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密闭壳体(1)内收容有轴支承在轴承(9、11)上的旋转轴(4)、与旋转轴连接的电动机部(3)及第1~第3压缩机构部(2A~2C),各压缩机构部具有:将设在旋转轴上的偏心部(4a~4c)和偏心滚轮(13a~13c)收容的气缸室(14a~14c);具有该气缸室的气缸(8A~8C);设在该气缸中、前端缘与偏心滚轮的周面抵接并将气缸室一分为二的叶片(15a~15c),各压缩机构部的各滑动部的间隙中至少一个间隙被设定成:不与轴承接触的第2压缩机构部大于与轴承接触的第1、第3压缩机构部,从而可减小随旋转轴的旋转引起的旋转轴的振摆回转,可提高压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08389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07765.8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PC: F04C18/356 , F25B1/04
Abstract: 一种密封型旋转式压缩机,在主轴承(11)、副轴承(13)上设有将在气缸室(5a、5b)内压缩后的制冷剂予以排出的排出孔(14a、14b),当将气缸室(5a、5b)排除容积设为A、叶片(10a、10b)位于下死点时的压缩室(9a、9b)的截面积设为B、排出孔(14a、14b)的截面积设为C时,将该排出孔(14a、14b)设定成为:200≤A/C≤280,C/B≤0.15,且排出孔(14a、14b)的长度作成小于等于3mm,排出孔(14a、14b)面向气缸室(5a、5b)的面积的比例作成大于等于排出孔(14a、14b)的截面积的87%,在气缸(6a、6b)上未设有制冷剂排出用的缺口槽。采用本发明,不在气缸上设置制冷剂排出用的缺口槽就可降低过压缩,提高压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761817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7340.1
申请日:2004-02-19
Applicant: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IPC: F04C18/3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8/065 , F04C18/3564 , F04C23/008 , F04C2270/56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作成外壳内高压包括:具有分别将偏心滚筒(13a、13b)进行收容的缸室(14a、14b)的第1缸(8A)和第2缸(8B);将缸室分成两部分的阀(15a、15b)以及收容阀的背面侧端部的阀室(22a、22b),第1缸侧的阀,利用配设在阀室中的弹簧构件(26)被推压施力,第2缸侧的阀,根据向阀室引导的外壳内压力与向缸室引导的吸入压力或排出压力之差压被推压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