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NS增强GNSS的高精度动态定位检定基准

    公开(公告)号:CN1088027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810558674.1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NS增强GNSS的高精度动态定位检定基准:首先,将多频GNSS载波(超)宽巷观测值与INS导航数据推算的观测值进行组合,建立多星座多频GNSS/INS融合定位模型;其次,采用卫星高度角决定模糊度优先固定次序并引入模糊度部分固定策略,以避免低高度角卫星模糊度固定错误的影响;然后,利用前向CKF滤波和后向RTS平滑进行迭代求取最终估计值,建立基于多源定位信息融合的周跳探测与修复及自适应抗差模型;最后,采用傅立叶或小波分析去除低频载体运动误差,从信号层面区分基准系统随机误差,追溯分误差产生的源头,标定测量误差,本发明更加客观地揭示GNSS动态定位误差产生机理与演变规律,对于GNSS相关检定标准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种INS增强GNSS的高精度动态定位检定基准

    公开(公告)号:CN10880277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58674.1

    申请日:2018-06-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NS增强GNSS的高精度动态定位检定基准:首先,将多频GNSS载波(超)宽巷观测值与INS导航数据推算的观测值进行组合,建立多星座多频GNSS/INS融合定位模型;其次,采用卫星高度角决定模糊度优先固定次序并引入模糊度部分固定策略,以避免低高度角卫星模糊度固定错误的影响;然后,利用前向CKF滤波和后向RTS平滑进行迭代求取最终估计值,建立基于多源定位信息融合的周跳探测与修复及自适应抗差模型;最后,采用傅立叶或小波分析去除低频载体运动误差,从信号层面区分基准系统随机误差,追溯分误差产生的源头,标定测量误差,本发明更加客观地揭示GNSS动态定位误差产生机理与演变规律,对于GNSS相关检定标准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种车载GNSS信号同源转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270768U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20842970.X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GNSS信号同源转发系统,包括车载GNSS信号接收天线、多路GNSS信号功分器、GNSS信号可调放大器、GNSS信号转发天线、微波暗室、GNSS馈线。其中,多路GNSS信号功分器连接有GNSS接收机,微波暗室放置有GNSS终端。GNSS信号接收天线位于车体外部,用来接收并采集GNSS信号;多路GNSS信号功分器、GNSS信号可调放大器、GNSS信号转发天线以及微波暗室位于车体内部,用来传输、分发、增强、播发以及净化GNSS信号;各部分之间通过GNSS馈线进行连接。GNSS信号可调放大器可增强多路GNSS信号功分器输出的一路信号,而GNSS信号转发天线播发的信号强度会减弱,两者互补,同时利用微波暗室消除转发过程中的多径误差,保证GNSS接收机和GNSS终端的接收信号同源。

    一种面向城市环境的多频BDS-2/BDS-3/INS车载组合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07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1257863.3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城市环境的多频BDS‑2/BDS‑3/INS车载组合定位方法,该发明利用BDS多频观测值信息(BDS‑2三频和BDS‑3四频)进行车载组合定位。面向BDS多频模糊度固定,根据城市观测环境的复杂程度,使用不同的模糊度固定策略:首先基于GF模型单历元取整固定到多频宽巷模糊度,如果观测环境较为复杂,则直接使用已经固定的宽巷模糊度参与定位解算,如果观测环境良好,允许对信号连续观测,则在已经固定的宽巷模糊度基础上再结合GB模型继续固定到窄巷模糊度后参与定位解算。最后根据不同的模糊度固定策略结果,构建相应的组合定位量测模型,既可以快速固定模糊度,又能根据观测条件达到最佳解算精度,进一步提高组合定位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基于静电自组装法制备层状钒酸盐电极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3420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1517559.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适性的静电自组装法方法制备阳离子插层的层状钒酸盐及其水系锌离子电池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通过水热合成制备出五氧化二钒纳米层片胶体乳液前驱体;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向不同种类的阳离子盐溶液加入前驱体获得絮状沉淀并过滤烘干,最终得到阳离子插层的层状钒酸盐通式为MxV2O5·nH2O(M为Li+、Na+、K+、Be2+、Mg2+、Ca2+、Cr4+、Fe3+、Co2+、Ni2+、Cu2+、Zn2+,Al3+、NH4+中的一种)。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层状钒酸盐为正极材料,组装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大、放电平台稳定、工作电位高的性能优势以及普适性强、成本低廉、安全高效的实用价值。

    一种基于北斗三频单历元宽巷/超宽巷的组合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352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710726900.8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三频单历元宽巷/超宽巷的组合定位方法,在车载动态组合定位中融合了北斗三频单历元宽巷/超宽巷模糊度固定技术,在确保连续性的前提下实现高精度定位提供了保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MEMS惯导设计的状态模型,为降低组合定位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本发明的目的旨在确保高精度连续性的前提下降低组合定位系统的成本,而且确保了以卫星定位为主,MEMS惯导为辅的定位结构可行性,将有效减少车载动态高精度设备的成本,促进北斗导航定位设备的设计与研发,其后续应用可推动北斗系统在无人驾驶为代表的动态定位领域的工程化应用。

    一种光伏逆变器控制器外特性测试的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33326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665806.2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高丙团 叶飞 汤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控制器外特性测试的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通过在逆变器与外部电网之间加载并联开关的电网扰动发生装置,以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和交流侧为测量点,进行交流侧小扰动试验、直流侧扰动试验、有功控制试验、无功控制试验并;监测记录每一个试验中光伏逆变器两端电压、电流的值。针对当前光伏发电系统尚未对外开放控制系统的测试接口,基于所提出的外特性测试的试验方案,易于快速获得有效的光伏逆变器的外特性数据,进而利用所测数据进行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工作,以获得光伏逆变器的准确模型。

    基于静电自组装法制备层状钒酸盐电极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3420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1517559.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适性的静电自组装法方法制备阳离子插层的层状钒酸盐及其水系锌离子电池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通过水热合成制备出五氧化二钒纳米层片胶体乳液前驱体;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向不同种类的阳离子盐溶液加入前驱体获得絮状沉淀并过滤烘干,最终得到阳离子插层的层状钒酸盐通式为MxV2O5·nH2O(M为Li+、Na+、K+、Be2+、Mg2+、Ca2+、Cr4+、Fe3+、Co2+、Ni2+、Cu2+、Zn2+,Al3+、NH4+中的一种)。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层状钒酸盐为正极材料,组装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大、放电平台稳定、工作电位高的性能优势以及普适性强、成本低廉、安全高效的实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