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系统频域辨识系统及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5524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048712.4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频域辨识系统及辨识方法,其中辨识系统包括电机参数读入模块,读取伺服系统中所用伺服电机的额定电流和伺服电机的参考负载惯量比;幅值自适应随机测试序列生成模块,生成幅值自适应随机测试序列;速度开环测试模块,采集测试结构的电机转速;频率特性求解模块,得到伺服系统的频率特性;频率模型辨识模块,建立待求频率模型,通过待求频率模型来逼近频率特性求解模块得到的频率特性。本发明的频率模型辨识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更高的有益效果。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环模型预测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100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96091.4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环模型预测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转速及转子角位置,以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环PI控制器得出d轴电压;建立预测模型,将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环和q轴电流环合并为单控制环结构并采用MPC控制形成单环MPC控制器,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考虑进预测模型中并对反馈控制量进行优化,形成单环MPC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器得出q轴电压;根据d轴电压和q轴电压计算三相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实现电机控制。本发明通过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嵌入到预测模型中,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速度环带宽的提升。

    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预测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1006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396091.4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环模型预测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转速及转子角位置,以永磁同步电机的d轴电流环PI控制器得出d轴电压;建立预测模型,将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环和q轴电流环合并为单控制环结构并采用MPC控制形成单环MPC控制器,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考虑进预测模型中并对反馈控制量进行优化,形成单环MPC与参考信号前馈的复合控制器得出q轴电压;根据d轴电压和q轴电压计算三相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实现电机控制。本发明通过将速度参考信号的前馈控制量嵌入到预测模型中,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速度环带宽的提升。

    一种用于永磁电机的永磁制动器及永磁制动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047447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1910767463.3

    申请日:2019-08-20

    Inventor: 李大勇 钱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永磁电机的永磁制动器及永磁制动电机,所述永磁制动器包括永磁体、线圈、压板及衔铁;永磁体包围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作为制动器及转子的共用磁钢;线圈嵌设于电机端盖的线圈槽内与永磁体相对,用于提供制动压紧力;压板设于线圈的外侧用于封闭所述线圈槽及支撑电机转子轴承的外圈;衔铁通过连接件可活动设于压板与永磁体之间,衔铁在线圈的吸引力下与转子铁芯的端面接触产生制动摩擦力。本发明的制动器可以和电机共用端盖、轴承压板及转子磁钢,极大地减小了电机尺寸及重量,简便了电机的装配工艺,提高了永磁制动器的安装精度及制动性能。

    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及碰撞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1348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1394987.9

    申请日:2019-12-30

    Inventor: 臧家炜 张圣 钱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及碰撞检测的方法,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由保护罩、旋转调整平台、微机电系统类型的加速度测量单元和锁紧螺钉组成;通过调整碰撞检测装置与机器人之间的连接部分和旋转调整平台可以实现微机电系统类型的加速度测量单元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之间的标定;利用微机电系统类型的加速度测量单元和带阻滤波器可实现机器人末端加速度信息的测量;结合所获得的机器人末端加速度信息、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其微分模型可实现机器人的碰撞检测。本发明的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及碰撞检测的方法能够在尽量降低系统成本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机器人的碰撞检测能力。

    一种工业机器人停止过程段的振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58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835110.5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业机器人停止过程段的振动抑制方法,从信号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各关节端直接规划,以所设计轨迹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幅域为目标函数,使所规划减速段轨迹中的各具体关节端主共振频率的幅值占比最小。同时使得该目标函数满足确保轨迹的二阶连续性(c2)和保证速度的单调性及最大加速度限幅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凸优化的方法获取轨迹参数进而实时插补完成停止运动。本发明方法方法,直接对各关节加速度轨迹进行优化,使得频域内该共振点附近的幅值占比最小,进而实现主动振动抑制。同时,该方法可减少因逆解计算负载所致延时,避免整形或陷波等所致时滞,严格保证预设的停止时间机运行距离,保障人员及设备安全。

    一种抱闸与自冷风扇一体化协作机器人关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89487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117924.X

    申请日:2021-01-28

    Inventor: 韦焱 钱巍 张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抱闸与自冷风扇一体化关节结构,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谐波减速器、高速轴及高速轴编码器、低速轴及低速轴编码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系统、风扇一体式刹车盘及电磁铁组件;风扇一体式刹车盘固定在高速轴上与电磁铁组件组成插销式抱闸系统,机壳的后端设有后罩,后罩上设有通风孔,机壳侧壁设有连通机壳内外腔的通风道。本发明具有外部散热回路,有利于伺服电机的散热,可以将电机体积缩小,提高伺服电机的功率密度,整体可以减小协作机器人重量,达到轻量化及提高整个协助机器人的性能。

    一种紧凑型多轴驱控堆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808664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1105267.6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紧凑型多轴驱控堆叠结构,由中央控制板、前端板和多个放大器模块组成。中央控制板和前端板均为多边形,彼此之间平行堆叠,通过结构件固定,通过连接器传递电信号。放大器模块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结构件依次固定在中央控制板和前端板多边形边上,通过总线通讯接口和上层中央控制板进行电信号连接,通过功率接口和下层前端板进行电信号连接,两个接口均为硬连接形式。各放大器模块接收来自于中央控制板的控制信息,拖动一台或多台电机运行,根据需要实现一台或多台电机的原本由中央控制板实现的部分控制功能。该紧凑型多轴驱控堆叠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给客户提供配置灵活度和维护便利度,同时功率密度高,能够简化客户配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