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结构拉伸断裂状态的分阶段监测系统监测碳纤维结构拉伸断裂状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9089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10042909.9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结构拉伸断裂状态的分阶段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光纤光栅分析仪、Y型光纤耦合器、FBG应变传感探头、FBG应变波传感探头、第一耦合器接头、第一传感光纤、第二耦合器接头和第二传感光纤;计算机和光纤光栅分析仪相连,Y型光纤耦合器包括一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入端和两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Y型光纤耦合器输入端与光纤光栅分析仪相连;两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其中一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依次与第一耦合器接头、第一传感光纤、FBG应变传感探头相连,另一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依次与第二耦合器接头、第二传感光纤、FBG应变波传感探头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对碳纤维结构断裂的全过程监测。

    一种桥面移动车辆载荷的随机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90977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9146.7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面移动车辆载荷的随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桥面布置光栅、应变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移动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桥梁在移动车辆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应变和加速度响应;(2)对桥梁结构建立准确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缩聚,使得缩聚后桥梁模型的自由度与动态应变信号测量部位匹配;(3)基于实测动态应变响应样本,利用KL分解技术获取桥梁随机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确定性成份;(4)采用直接求逆法和洪吉诺夫正则化方法识别桥面随机移动车辆载荷的确定性成份;(5)获得随机移动车辆载荷的统计特性:平均时间历程以及方差。

    大跨钢桥扁平钢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3671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10162861.6

    申请日:2011-06-16

    Abstract: 大跨钢桥扁平钢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方法,钢箱梁结构为六角形扁平钢箱梁,分析钢箱梁的截面温度梯度分布,获取最大温度沿竖向分段线性变化的梯度曲线,进行温度影响钢箱梁的应力与变形分析。本发明适用于带人行道翼缘板的正交异性扁平钢箱梁和无人行道翼缘板的正交异性扁平钢箱梁。根据本发明方法获取的截面温度梯度分布、竖向梯度曲线及公式,与扁平钢箱梁结构在日照温差下截面温度的分布情况一致;按照本发明获取的加温度梯度分布,即可进行温度影响应力与变形分析。本发明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G15B03的资助。

    工程结构有限元模型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6279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05997.8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费庆国 韩晓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工程结构有限元模型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评估方法的数学模型;(2)建立有限元模型的评估模型;(3)利用评估模型计算工程结构的力学特征的上下界;(4)运用数学模型,根据上下界和实测数据对有限元模型的质量进行评估。本发明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评估模型,并建立评估方法的数学模型,可以对有限元模型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估,实现工程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质量评估,可填补目前有限元方法研究与应用的空白,保障工程设计人员正确地建立和应用有限元模型。

    大跨钢桥扁平钢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3671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62861.6

    申请日:2011-06-16

    Abstract: 大跨钢桥扁平钢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分析方法,钢箱梁结构为六角形扁平钢箱梁,分析钢箱梁的截面温度梯度分布,获取最大温度沿竖向分段线性变化的梯度曲线,进行温度影响钢箱梁的应力与变形分析。本发明适用于带人行道翼缘板的正交异性扁平钢箱梁和无人行道翼缘板的正交异性扁平钢箱梁。根据本发明方法获取的截面温度梯度分布、竖向梯度曲线及公式,与扁平钢箱梁结构在日照温差下截面温度的分布情况一致;按照本发明获取的加温度梯度分布,即可进行温度影响应力与变形分析。本发明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G15B03的资助。

    一种输电塔全场应力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9974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1010275930.X

    申请日:2010-09-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费庆国 韩晓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塔全场应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输电塔高保真有限元模型;(2)在输电塔上安装GPS;(3)获得工作状态下的GPS数据,运用姿态求解技术获得高精度的输电塔姿态数据;(4)将姿态数据代入输电塔高保真有限元模型,获得工作状态下的全场应力。本发明克服现有监测技术仅能获得输电塔工作状态下数量有限测点应力的不足,通过将GPS数据与结构有限元数据相结合,获得工作状态下输电塔的全场应力。

    一种改进的二维陶瓷基复合材料Z-pin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4714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221587.4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提供一种改进的二维陶瓷基复合材料Z-pin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二维碳纤维平纹编织预制体;(2)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Z-pin构件;(3)在二维碳纤维平纹编织预制体上按照一定分布规律配钻斜置孔洞;(4)将碳纤维Z-pin构件斜置嵌入二维碳纤维平纹编织预制体的斜置孔洞中;(5)用CVI工艺沉积带碳纤维Z-pin构件的二维碳纤维平纹编织预制体,使其致密化,获得二维陶瓷基复合材料板;(6)对碳纤维Z-pin构件部位进行加工修整。本发明通过将碳纤维Z-pin构件按照一定规律分布斜置植入从而使其连接剪切受载转化成挤压受载与剪切受载的组合,更有效增强二维陶瓷基复合材料Z向强度,抑制分层破坏。

    碳纤维结构拉伸断裂状态的分阶段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908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42909.9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结构拉伸断裂状态的分阶段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光纤光栅分析仪、Y型光纤耦合器、FBG应变传感探头、FBG应变波传感探头、第一耦合器接头、第一传感光纤、第二耦合器接头和第二传感光纤;计算机和光纤光栅分析仪相连,Y型光纤耦合器包括一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入端和两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Y型光纤耦合器输入端与光纤光栅分析仪相连;两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其中一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依次与第一耦合器接头、第一传感光纤、FBG应变传感探头相连,另一个Y型光纤耦合器输出端依次与第二耦合器接头、第二传感光纤、FBG应变波传感探头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对碳纤维结构断裂的全过程监测。

    一种输电塔全场应力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9974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010275930.X

    申请日:2010-09-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费庆国 韩晓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塔全场应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输电塔高保真有限元模型;(2)在输电塔上安装GPS;(3)获得工作状态下的GPS数据,运用姿态求解技术获得高精度的输电塔姿态数据;(4)将姿态数据代入输电塔高保真有限元模型,获得工作状态下的全场应力。本发明克服现有监测技术仅能获得输电塔工作状态下数量有限测点应力的不足,通过将GPS数据与结构有限元数据相结合,获得工作状态下输电塔的全场应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