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金属充气杆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370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71192.3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金属充气杆装置,涉及充气防失稳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薄壁金属杆身,所述薄壁金属杆身的顶端设置封闭,底端设置有开口,且薄壁金属杆身的底端同轴安装有端盖,端盖的中心位置同轴安装有充气导杆,且充气导杆贯穿端盖并与薄壁金属杆身相互贯通;所述端盖的下方同轴安装有底座。本发明提出的薄壁金属充气杆整体采用分体式设计,将薄壁金属充气杆结构分为薄壁金属杆身和端盖两部分,分别采用冲压和数控车的工艺进行加工,极大地降低了加工难度与加工成本,且设置的底座不仅能够增强充气时的稳定性,保持气体稳定输送,而且充分考虑了万能试验机轴压实验工况的特点,无需其余安装步骤即可进行轴压实验,简化操作步骤。

    一种基于LSTM的转子系统支承刚度与阻尼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030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011349211.8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的转子系统支承刚度与阻尼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根据转子系统的结构特征确定各支承刚度与阻尼的取值范围;分析支承刚度与阻尼对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选择关键的刚度与阻尼作为识别目标;在识别目标的取值范围内取值,并获得对应的不平衡响应,以不平衡响应为输入、识别目标取值为输出构造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建立以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为核心层的深度学习网络,使用训练样本训练该网络,使用测试样本测试该网络识别精度;使用实测不平衡响应与识别精度满足要求的深度学习网络对识别目标进行识别。

    一种点阵结构力热电磁多学科构建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586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26134.5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阵结构力热电磁多学科构建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涉及飞行器天线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对点阵胞元模型进行力/热/电磁性能表征,构建点阵胞元结构参数与其力/热/电磁性能的对应关系;根据点阵胞元结构参数与其力/热/电磁性能的相互关系,建立点阵力/热/电磁等效模型。本发明针对点阵天线罩结构开展力热电磁多学科设计研究,能够解决目前点阵天线罩在复杂严酷的力/热耦合环境下信号的衰减、方向图的畸变问题,实现点阵天线罩承载、防隔热、透波的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有效提升点阵天线罩设计效率与设计精度,对高速飞行器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变形翼面平面滚珠轴承接触等效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036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28981.6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形翼面平面滚珠轴承接触等效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等效建模技术领域。本发明接收有限元计算文件,作为等效建模基础文件,同时将其计算结果作为等效建模参数识别基准;在两接触面之间采用杆单元作为等效接触单元,采用杆单元弹性模量E、接触面距离h及单元长度系数α三个等效建模参数进行参数化表征,通过移动部分节点实现接触面分离一定距离h,通过判断杆单元长度是否满足单元长度系数确定是否生成杆单元。本发明在建模时仅需节点两两相连,在接触区域发生改变时,可以直接移动平面滚珠轴承或变形翼面,而后直接建立等效接触单元,无需调整接触表面网格,简化了建模流程,解决了传统等效建模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种脉冲激励下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线性阻尼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7907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0445319.5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激励下基于数据驱动的非线性阻尼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成一个脉冲信号,作用在两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上获得测试后的响应,利用实测瞬态响应得到特征位移和特征速度,提取瞬时频率,根据特征位移和瞬时频率获得阻尼‑速度曲线;根据获得的阻尼‑速度曲线提出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定义阻尼,与前述阻尼‑速度曲线进行拟合,基于模式搜索算法确定系统未知阻尼参数。本发明基于测量获得输出信号,通过对实测瞬态响应的数据处理,基于模式搜索算法有效地识别了系统的非线性参数,确定了两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未知阻尼参数,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一种基于十字形试验件的双向拉伸试验标定调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71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10933208.7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十字形试验件的双向拉伸试验标定调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十字形试验件的特定位置粘贴应变花,利用应变花计算得到该粘帖位置的剪切应变,通过调节作动器或其他连接构件,在弹性范围内,使切应变的数值变化规律及数值基本一致,此时可认为该试验件存在较小的附加载荷。在此基础上,可按一般力学试验对数据清零后加载,即标定完成。该调试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易于实施,能够达到较优的标定效果,适用于准静态试验或疲劳试验等动态试验前的标定调试。

    一种叶片倾角可调的碰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0791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022414.X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倾角可调的碰摩装置,包括底座、电机、转子叶片系统、定子、轴承和轴承支座。电机、转子叶片系统、定子、轴承和轴承支座设置在底座上;电机与转子叶片系统相连,转子叶片系统通过轴承和轴承支座安装在底座上。本发明调节结构简单,可以调节叶片宽度方向与轴轴向的角度α,调节相邻叶片长度方向的角度β。

    基于离散元的单向增强复合材料代表性体元的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4628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0049537.5

    申请日:2018-0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元的单向增强复合材料代表性体元的生成方法,属于复合材料仿真以及数值模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给定RVE的几何尺寸、纤维体积分数和纤维半径,其中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生成过程中将纤维视为基本的离散元,RVE剩余部分视为基体,即可生成满足参数的代表性体元;生成纤维的过程是随机的,生成的纤维在空间上是周期性分布的,即纤维在代表性体元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左边界和右边界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所生成的代表性体元不依赖纤维的预先分布和排列,能够得到纤维体积分数很大的代表性体元。

    一种可调的自动对中宽板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921166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926879.0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4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的自动对中宽板夹具,包括夹具体,所述夹具体的凹槽内固定有转盘,所述的转盘中央设有导轨,所述的导轨关于转盘的中心呈对称分布,导轨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端面均设有若干用于固定试验件的螺纹孔。本发明的夹具制造成本低、结构紧凑、操作便捷,对厚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宽板可自动适应,并且定位夹紧后,该宽板即为自动对中夹持,对以宽板为研究对象且需要夹持的测试或试验而言,提高了试验精度和效率。

    一种基于双轴拉伸试验的材料泊松比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718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933222.7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轴拉伸试验的材料泊松比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双轴试验件某一拉伸方向粘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连接好,将双轴试验件连接紧固于双轴试验装置,操作双轴试验装置,按给定加载轨迹进行弹性加载并卸载,获得应变片应变数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确定其零点和该时刻加载曲线对应位置,根据该位置数值,按公式计算所述材料的泊松比μ,该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只需通过单片即可测量泊松比,适用于复杂材料或新材料的泊松比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