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66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74320.6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三线圈变压器的紧凑型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网络、第一级放大电路、级间匹配网络、第二级放大器、可变增益电路、输出匹配网络共六个部分。通过调节可变增益电路中第三开关晶体管M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栅极电压,使电路工作于三种不同模式。当第三开关晶体管M3与第四开关晶体管M4均关断时,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工作在最高增益状态。随着栅极偏置电压Vgc逐渐升高,无源晶体管将进入模式2,其输出阻抗ro1减小。当ro1>>ro时,可变增益电路将近似等效为一个无源衰减器结构。当Vgc进一步增大时,无源晶体管工作在模式3,第二晶体管M2的漏端电流将流过无源衰减器,降低第二晶体管M2的跨导gm,进而降低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93124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181929.7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路径循迹传感器和循迹方法。路径循迹传感器包括供电单元、信号检测单元、选频滤波单元、信号放大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和连接固定单元。传感器通过连接固定单元安装在运动载体上,信号检测单元采集周围磁场信号,选频滤波单元提取出有效信号,信号放大单元对有效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信号输出单元传输至运动载体控制器的AD通道,然后计算出运动载体相对于路径中央导引线的偏移值,纠正运动载体回到路径,实现自动循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磁传感器体积质量大、输出信号不稳定、可维护性差的问题,同时配套的循迹方法解决了对信号源端装置依赖性高和传统差值法存在轨迹曲线非单调的问题,提高了自动循迹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311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91367.3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底层可变增益放大器跨导阵列第一晶体管M1,i、第二晶体管M2,i、第三晶体管M3,i、第四晶体管M4,i,底层可变增益放大器尾电流源第五晶体管M5,i、第六晶体管M6,i,级间匹配网络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顶层可变增益放大器跨导阵列的第七共栅晶体管M7,j、第八共栅晶体管M8,j、第九共栅晶体管M9,j、第十共栅晶体管M10,j,顶层可变增益放大器主放大通路的第十一共源晶体管M11、第十二共源晶体管M12,隔直电容;通过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设计方法进行晶体管尺寸的选择,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大调节范围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同时能够应对工艺角、温度、电压偏差引起的性能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9312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181929.7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路径循迹传感器和循迹方法。路径循迹传感器包括供电单元、信号检测单元、选频滤波单元、信号放大单元、信号输出单元和连接固定单元。传感器通过连接固定单元安装在运动载体上,信号检测单元采集周围磁场信号,选频滤波单元提取出有效信号,信号放大单元对有效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信号输出单元传输至运动载体控制器的AD通道,然后计算出运动载体相对于路径中央导引线的偏移值,纠正运动载体回到路径,实现自动循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磁传感器体积质量大、输出信号不稳定、可维护性差的问题,同时配套的循迹方法解决了对信号源端装置依赖性高和传统差值法存在轨迹曲线非单调的问题,提高了自动循迹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164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34269.4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3H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融合式低插入损耗超宽带衰减器,包含一条信号支路(Ks),三条衰减支路即第一衰减支路(K1)、第二衰减支路(K2)、第三衰减支路(K3),以及两条补偿支路即第一补偿支路(K4)、第二补偿支路(K5);第一衰减支路(K1)、第二衰减支路(K2)间跨接用于扩展带宽的电容Cpall2;第一补偿支路(K4)、第二补偿支路(K5)间跨接电容Cpall1;本发明利用开关内嵌式衰减器结构实现对信号的衰减,采用将传统π型衰减器与T型衰减器融合的方式实现了整体插入损耗的降低,采用在衰减支路跨接电容的方式扩展了衰减带宽,采用补偿电容的方式降低了整体的附加相移,实现小衰减量、中等衰减量和大衰减量三档衰减功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