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36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1021967.X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秸秆发酵物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的方法,涉及农业秧苗培育工具领域。秸秆粉经1‑2M NaOH溶液处理后,由盐单胞菌Halomonas ZY‑1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发酵转化为PHA。将PHA、β‑磷酸三钙、PBAT或PLA分别占原料总质量分数73‑85%、7‑10%、8‑10%混合制成生物可降解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成不同规格的可生物降解钵盂秧盘,发明的生物可降解钵盂秧盘比石化塑料育秧盘更轻便、强度高、韧性好等优势,满足培育秧苗的钵盂功能,废弃后分解为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本发明将废弃秸秆资源转化为农用物资,分解后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21365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21967.X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秸秆发酵物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的方法,涉及农业秧苗培育工具领域。秸秆粉经1‑2M NaOH溶液处理后,由盐单胞菌Halomonas ZY‑1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发酵转化为PHA。将PHA、β‑磷酸三钙、PBAT或PLA分别占原料总质量分数73‑85%、7‑10%、8‑10%混合制成生物可降解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成不同规格的可生物降解钵盂秧盘,发明的生物可降解钵盂秧盘比石化塑料育秧盘更轻便、强度高、韧性好等优势,满足培育秧苗的钵盂功能,废弃后分解为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本发明将废弃秸秆资源转化为农用物资,分解后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705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103384.5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盐单胞菌Halomonas sp.ZY-1利用秸秆与餐厨废弃油脂合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方法。秸秆经碱液处理得到秸秆上清液,添加餐厨废弃油脂使得秸秆上清液与餐厨废弃油脂体积比为35:1-40:1配制MS培养基。盐单胞菌Halomonas sp.ZY-1利用秸秆上清与餐厨废弃油脂配置的MS培养基发酵获得聚酯类物质,将聚酯类物质60-80质量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30-50份、碳酸钙0.5-1份、二氧化钛0.2-0.5份混匀后熔融挤粒,吹塑制成薄膜,其拉伸强度达16-18MPa,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韧性,可生产可降解地膜。该地膜在20-25℃耕地土壤20-30cm深埋藏35d减重约50%,暴露在室内干燥空气中35d减重约为0.5%。本发明采用秸秆与餐厨废弃油脂合成生物可降解地膜代替石油基地膜,为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4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1448341.6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41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用于福廷瓶头霉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探针及鉴定方法,它涉及基因检测领域,所述的探针的序列如下:5'Cy3‑ACGCATGGTAAAATTGCAAGA‑3'。所述的探针用于福廷瓶头霉的定殖检测。本发明设计的福廷瓶头霉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探针,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可对根系中的真菌定殖进行检测。本发明依据IGS1片段设计的特异性探针,分析根系内部真菌的分布,准确性高。通过接种真菌,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可了解真菌的侵入动态。
-
公开(公告)号:CN10740065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553938.X
申请日:2017-07-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08 , C07K14/32 , C12N9/93 , C12P7/42 , C12Y102/01075 , C12Y604/0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促进3-羟基丙酸(3HP)高产的生物传感器构建方法。本发明拟解决合成3HP过程中,过表达丙二酸单酰CoA羧化酶基因(acc)可提高3HP产量,但过量合成丙二酸单酰CoA对菌体产生毒害的矛盾。基于转录因子FapR对丙二酸单酰CoA敏感,利用FapR与启动子序列设计负反馈调控通路根据丙二酸单酰CoA浓度调控转录,控制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与转化速率,在避免菌体细胞毒害的同时达到提高3HP产量的目的。前期实验发现,丙二酸单酰CoA传感控制器具有动态调控通路并有利于提高3HP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823146.1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9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检测真菌与细菌互作中解磷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引物及方法,它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与菌根辅助细菌互作中,针对想要分析解有机磷相关基因的表达而目前没有有效的定量检测技术的问题,所述的引物为细菌解磷相关基因引物,以及真菌解磷相关基因引物。检测方法:提取细菌RNA和菌根真菌菌丝RNA;将提取的细菌RNA和菌根真菌菌丝RNA反转录成cDNA;以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用所述的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靶标基因的表达水平。本发明并通过筛选出来的解有机磷相关基因引物对基因进行扩增及表达量的检测,以此判断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与菌根辅助细菌互作对解有机磷效应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948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158301.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引物及检测方法,它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杜鹃花类菌根真菌(Oidiodendron maius)目前没有有效的定量检测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检测引物为:上游引物EMS1:5'‑TGAGACCAAAGTCCCCTTCAACCAAAA‑3';下游引物EMS4:5'‑TTGGTGGCAATCAAAAGAGATAC‑3'。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本发明的方法1)特异性好、鉴定快速:引物包括杜鹃花类菌根真菌(Oidiodendron maius)的特异性序列。2)准确定量,灵敏度高。3)实用性好、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1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98289.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合成3‑羟基丙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扩增橙色绿屈挠菌mcr基因构建质粒pA2s‑mcr,将其转入E.coli中。在所述E.coli基因组上,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ldhA基因,并用accDA与accBC基因替代pta/poxB基因。构建特异性响应3‑HP以启动下游氯霉素抗性基因(CmR)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表达的传感器质粒pYB‑0055‑mCherry‑CmR,获得工程菌,将所得工程菌在含高浓度氯霉素的M9培养基中驯化,并逐步提高氯霉素浓度,筛选得到高产3‑HP的工程菌E.coli 3‑HP‑2。本技术为大规模生产3‑HP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823145.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检测真菌两种定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引物及检测方法,它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兰科菌根真菌与菌根辅助细菌互作中,对细胞壁降解酶及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目前没有有效的定量检测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引物含有β‑1,4葡聚糖酶GH45基因引物、β‑1,3葡聚糖酶GH16基因引物、β‑葡萄糖苷酶GH1基因引物、木聚糖酶GH11基因引物、果胶裂解酶Pel C基因引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GH28基因引物、几丁质酶GH18基因引物和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引物。本发明可以定量检测植物根部的兰科菌根真菌与菌根辅助细菌互作中真菌细胞壁降解酶及多酚氧化酶基因表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70501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010103384.5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盐单胞菌Halomonas sp.ZY‑1利用秸秆与餐厨废弃油脂合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方法。碱液处理秸秆获得秸秆上清液,秸秆上清液与餐厨废弃油脂体积比为35:1‑40:1配制MS培养基。盐单胞菌利用MS培养基发酵获得聚酯类物质,聚酯类物质60‑80质量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30‑50份、碳酸钙0.5‑1份、二氧化钛0.2‑0.5份混匀后熔融挤粒,吹塑成薄膜,膜的拉伸强度16‑18MP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韧性,可生产可降解地膜。所述地膜在20‑2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