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屈强比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929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86691.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屈强比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超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4%,Mn:5%‑9%,Si:1%‑2%,V:0.1%‑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其中,所述超高强度钢的Ms点低于250℃。本发明采用低成本Fe‑C‑Si‑Mn‑V低合金中锰成分,通过物理冶金控制原奥氏体结构,以诱导具有织构特征的马氏体相变,进而控制马氏体亚结构和微观织构,使得组织具有层状结构等特征,从而实现结构增塑,同时,结合亚稳奥氏体的控制,实现低屈服强度以及相变诱导塑性效应,最终实现材料的强塑性提升。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屈强比低于0.6,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断后延伸率>10%,可保证材料的冷成型,解决超高强度材料成型困难的问题,拓宽其应用领域。

    淬火至贝氏体区获得Q&P组织的热轧Fe-Mn-Al-C钢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462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1467707.8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淬火至贝氏体区获得Q&P组织的热轧Fe‑Mn‑Al‑C钢及制造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热轧Fe‑Mn‑Al‑C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0.22~0.25%C,2.8%~3.2%Mn,1.8~2.2%Al,余量为Fe。通过成分设计,控制相变动力学,实验钢冷却至Ms温度以上,随后缓慢冷却时避免充分的贝氏体相变,获得马氏体/贝氏体为基体的组织。实验钢在控制轧制后在线空冷至500‑550℃,随后炉冷至室温,最终获得少量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Q&P组织,抗拉强度>1050MPa,延伸率>20%。从而,解决热轧Q&P钢低温淬火不易控制的难题。

    高强塑积铌微合金化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809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95936.3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塑积铌微合金化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制造领域。采用下述化学成分的坯料进行热轧:C 0.18~0.22%、Mn 1.3~1.7%、Al 0.8~1.2%、Si 0.3~0.7%、Nb 0.023~0.027%、S≤0.05%、P≤0.05%,余量为Fe。经过控制轧制工序、控制冷却工序和在线热处理工序,即可得到所述的热轧TRIP钢。其中,在线热处理工序为:将控制冷却工序得到的钢板放置在箱式电阻炉中,保温温度430~470℃,保温时间10~30min,然后取出空冷至室温。本发明利用热轧和在线热处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生产流程简单,等温时间较短,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屈服强度大于2000MPa的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75990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1186695.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大于2000MPa的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超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4%,Mn:6%‑9%,Si:1%‑2%,V:0.1%‑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通过采用低成本Fe‑C‑Si‑Mn‑V低合金中锰成分,相较于马氏体时效钢、纳米贝氏体钢等,没有添加昂贵合金元素Co、Ni等,同时碳含量较低,材料的原料成本低及焊接性能良好。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具有极其优异的零件性能,即屈服强度>2000MPa,抗拉强度>2200MPa,延伸率大于10%,可用于对屈服强度要求极高的特殊工程领域。

    一种基于碳分配技术的一钢多级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5573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1466581.2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强度汽车热轧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碳分配技术的一钢多级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一钢多级热轧钢板的化学成分为:0.19~0.21%C,1.55~1.65%Si,1.55~1.65%Mn,P≤0.008%,S≤0.003%,余量为Fe。本发明将TMCP技术与Q&P理念结合,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后,经过空冷段和超快速冷却段,冷却至320~540℃之间后卷取,利用卷取余热实现碳配分过程。本发明利用低成本的低碳Si‑Mn系钢,采用在线淬火至贝氏体区和马氏体区的方式获得不同强度级别的基体组织,并利用碳分配技术获得8‑16%残余奥氏体,进一步提升塑性,实现一钢多级的控制,抗拉强度覆盖850~1300MPa级别,强塑积大于20GPa.%。

    一种高屈服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29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86677.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屈服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超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4%,Mn:5%‑9%,Si:1%‑2%,V:0.1%‑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其中,所述超高强度钢的屈服强度大于1600MPa,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断后延伸率>10%。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采用低成本Fe‑C‑Si‑Mn‑V低合金中锰成分,相较于马氏体时效钢、纳米贝氏体钢等,没有添加昂贵合金元素Co、Ni等,同时碳含量较低,材料的原料成本低及焊接性能良好,并且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1600MPa,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断后延伸率大于10%,材料的成型性能好,可用于对屈服强度要求较高的汽车、航天及工程机械等领域。

    一种低密度Fe-Mn-Al-C热轧Q&P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462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1467699.7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密度Fe‑Mn‑Al‑C热轧Q&P钢及其制造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低密度热轧Q&P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0.22~0.25%C,2.8%~3.2%Mn,1.8~2.2%Al,余量为Fe。实验钢在控制轧制后在线空冷至280~340℃,随后炉冷至室温,最终获得少量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Q&P组织,抗拉强度≥1135MPa,延伸率>19%。与现有Q&P钢相比,本发明通过合理成分设计,降低实验钢密度,并且减弱马氏体相变对冷速的依赖,以空冷取代淬火过程,克服在线低温淬火(Ms以下)带来的组织性能不均匀及板形不良等难题。

    基于淬火-碳分配理念的低碳Si-Mn系热轧复相钢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3822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1467721.8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强度汽车用钢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淬火‑碳分配理念的低碳Si‑Mn系热轧复相钢及制造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热轧复相钢的化学成分为:C 0.075%~0.085%,Si 1.55%~1.75%,Mn 1.5%~1.7%,P≤0.008%,S≤003%,余量为Fe。本发明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并通过弛豫过程引入特定含量先共析铁素体,实现一次碳分配,随后卷取缓冷至室温。获得热轧钢板微观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在50%~55%之间,残余奥氏体以薄膜状和块状分布于马氏体半条内、铁素体/马氏体界面或铁素体晶粒内等特征位置,其含量大于6%。钢板屈服强度≥460MPa,抗拉强度>800MPa,延伸率>24%,强塑积>20GPa.%。

    一种低屈强比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92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186691.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屈强比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超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4%,Mn:5%‑9%,Si:1%‑2%,V:0.1%‑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其中,所述超高强度钢的Ms点低于250℃。本发明采用低成本Fe‑C‑Si‑Mn‑V低合金中锰成分,通过物理冶金控制原奥氏体结构,以诱导具有织构特征的马氏体相变,进而控制马氏体亚结构和微观织构,使得组织具有层状结构等特征,从而实现结构增塑,同时,结合亚稳奥氏体的控制,实现低屈服强度以及相变诱导塑性效应,最终实现材料的强塑性提升。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屈强比低于0.6,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断后延伸率>10%,可保证材料的冷成型,解决超高强度材料成型困难的问题,拓宽其应用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