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216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10956.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固态连接,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在真空和高温条件下对打磨光滑并紧密贴合的多块CoCrFeMnNi高熵合金通过大的塑性变形实现多块合金层与层之间有效的冶金结合。本发明通过真空和高温条件下的固态变性连接,使多块CoCrFeMnNi高熵合金实现均一性连接,连接接头和母材的成分和性能基本相同,实现了将小尺寸CoCrFeMnNi高熵合金连接成性能、成分均一的大尺寸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711619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710339491.6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15 , B22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螺旋电磁搅拌器,其可广泛应用于金属连铸、半固态铸造等材料电磁加工领域。本发明特征在于磁轭组由两套不同的独立的磁轭组复合形成;所述的磁轭组由磁轭背和若干个磁轭端部组成;磁轭背包含薄壁圆筒形、板形两种结构。磁轭端部分别布置在两种磁轭背上,且所述磁轭端部均匀设置在铸坯外周,所有磁轭端面所在平面的法线夹角为30‑75゜,磁极的极性面均指向铸坯中心。两种磁轭背之间有1‑100mm的间隙。供电采用两相或三相电源供给,可使用一套或者两套电源。使用两套电源时,特别适合于对轴向力需求较大的情况。本发明能驱使金属熔体做螺旋运动,实现对金属熔体的强制均匀搅拌,能改善铸坯质量,抑制液面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27066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700784.1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压约束控制大拉速条件下板坯结晶器弯月面变形的方法,在结晶器窄面附近布置磁场发生器,所述磁场发生器包括多个线圈,所述磁场发生器的工作平面为一组平行的直导线,所述磁场发生器的覆盖范围为由结晶器窄面起至结晶器的结晶器内弯月面变形范围,所述磁场发生器通以频率不低于5kHz的单相交流电,所述磁场发生器的线圈存在疏密差异,即靠近结晶器窄面附近线圈分布密集,远离窄面分布逐渐稀疏,且所述磁场发生器应伸出结晶器窄面不小于5cm。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约束控制大拉速条件下板坯结晶器内弯月面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544075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993559.3
申请日:2015-12-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轧辊辊芯预热时防氧化的保护涂料及制备和使用方法,属高速钢复合轧辊制备领域。保护涂料由主料和辅料粉末混合而成。制备方法:(1)按成分配比称取适量粉状原料混均,置于铂金坩埚内,1150~1300℃下熔炼1~2h,水淬、破碎筛分后得到粉状主料;(2)将β‑锂霞在350~400℃焙烧20~30min,破碎筛分后得到粉状辅料;(3)将主料和辅料按配比混均,制得保护涂料。使用方法:将保护涂料和有机油按体积比混合,喷涂在辊芯表面,风干后,在120~150℃的干燥炉内保温20~30min后,用于电磁连铸。本发明的保护涂料,可有效防止辊芯表面在预热过程中的氧化,且不会对金属液造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586469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510996411.5
申请日:2015-12-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1D1/00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热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金属热处理领域。热处理装置,包括4~10台的热处理炉、外环管道,内环管道、连通管道、循环风机、液氮储罐、放散阀和切断阀。热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在每个工作周期,有一个或几个炉子处于装出料或检修状态,其他的炉子与外环管道、内环管道以及循环风机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该回路中充满着N2,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N2在该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当物料或工件需要缓冷时,液氮储罐用于补充系统中的N2损失;当物料或工件需要速冷时,液氮储罐用于提供低温的冷却介质。本发明装置,设备简单,在同一个系统中可实现退火、淬火、回火、正火以及调质等热处理过程,生产调度灵活,且能实现能量的近极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11633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405112.X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5C3/12
Abstract: 一种电解铝用炭阳极双炉预热系统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炭阳极上电解槽前的预热。本发明在满足炭阳极预热需要的同时,可有效降低阳极炭块与电解液之间的温度差,避免因温度差导致的阳极炭块出现裂纹或破裂的情况发生,并降低阳极炭块的无效消耗,提高电解铝生产的安全性。本发明的预热炉所排出的废气可排入调温室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成本且实现节能减排;调温室中的废气与高温烟气混合形成混合烟气后,在混合烟气中几乎不含氧气,通过混合烟气对炭阳极进行热交换预热时,可有效避免阳极炭块表面发生氧化现象;通过调整废气与高温烟气在调温室内的混合比例,可实现对调温室内混合烟气温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炭阳极的预热温度的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04100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80291.5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制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立式电磁制动装置,包括水平磁极、励磁线圈、立式磁极及磁轭;立式磁极设有两对,水平磁极设有一对或两对;水平磁极为一对时,其位于侵入式水口下方且沿结晶器宽面布置;水平磁极为两对时,分别记为上、下部水平磁极,下部水平磁极位于侵入式水口下方且沿结晶器宽面布置,上部水平磁极位于结晶器内钢液表面附近且沿结晶器宽面布置;两对立式磁极分别布置于结晶器两侧面区域附近且与一对或两对水平磁极相交汇;励磁线圈及磁轭均与水平磁极配装,通过励磁线圈施加电流,在水平磁极与立式磁极之间产生稳态磁场,结晶器内流动的钢液通过稳态磁场时受到与钢液流动方向相反的电磁力,通过电磁力控制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58646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10996411.5
申请日:2015-12-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1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1/00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热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金属热处理领域。热处理装置,包括4~10台的热处理炉、外环管道,内环管道、连通管道、循环风机、液氮储罐、放散阀和切断阀。热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在每个工作周期,有一个或几个炉子处于装出料或检修状态,其他的炉子与外环管道、内环管道以及循环风机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该回路中充满着N2,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N2在该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当物料或工件需要缓冷时,液氮储罐用于补充系统中的N2损失;当物料或工件需要速冷时,液氮储罐用于提供低温的冷却介质。本发明装置,设备简单,在同一个系统中可实现退火、淬火、回火、正火以及调质等热处理过程,生产调度灵活,且能实现能量的近极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41811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835146.2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30 , B22D27/02 , C21D1/04 , C21D6/002 , C22C30/00 , C22C38/22 , C22C38/34 , H01F1/047
Abstract: 一种利用磁场制备纳米级具有规则取向的FeCrCo磁性材料的方法,属于磁性材料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真空熔炼FeCrCo母合金锭;(2)稳恒磁场下的定向凝固;将合金加热融化保温后,置于磁场方向平行于定向凝固拉速方向的稳恒磁场中,然后拉至Ga-In-Sn液池中;(3)固溶处理;(4)恒稳磁场下的退火;将合金锭放置于磁场中,加热后保温;(5)恒稳磁场下的分级回火:将合金锭放置于磁场中,进行分级回火,炉冷至室温,得到纳米级具有规则取向的FeCrCo磁性材料。本发明制备的FeCrCo磁性材料,具有较强的 织构;在制备各阶段均采用强磁场的取向和细化作用,纳米磁性粒子大幅细化和拉长,提高的产品的磁性能:矫顽力达到710~819.42Oe,剩余磁化强度达到120~178.86emu/g。
-
公开(公告)号:CN102031467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563335.6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磁场制备原位形变Cu-Ag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按以下步骤进行:(1)以无氧铜和电解银为原料,制成Cu-Ag合金液或Cu-Ag合金锭;(2)置于真空电炉中,保温后随炉冷却,同时施加稳恒磁场或交流磁场,获得铸态Cu-Ag合金;(3)将铸态Cu-Ag合金保温后热锻,制成形变Cu-Ag合金;(4)将形变Cu-Ag合金拉拔制成形变Cu-Ag复合材料;(5)将形变Cu-Ag复合材料真空热处理,然后再次拉拔;(6)依次重复步骤(5),获得原位形变Cu-Ag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有效改善Cu-Ag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制备的复合材料中性能上有较大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