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8017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252981.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过程结晶器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构建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铸坯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待预测结晶器进行反算,得到结晶器热流密度,并确定铸坯热流密度;将结晶器热流密度作为结晶器边界条件对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得到结晶器温度场和结晶器应力应变场;基于铸坯边界条件对铸坯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得到铸坯温度场和铸坯应力应变场;基于结晶器温度场数据、结晶器应力应变场、铸坯温度场、铸坯应力应变场、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铸坯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摩擦磨损模型对结晶器和铸坯之间进行摩擦磨损模拟;基于所述摩擦磨损结果,确定待预测结晶器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62302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7702.1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刚度、高屈服强度铸造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涉及镁合金定向凝固技术领域,通过定向凝固工艺参数和合金成分调控柱状晶生长取向,进而调控拉伸载荷下实验合金形变模式为:基面 滑移(取向因子SF小于0.03,硬取向)+{101_1_1}压缩孪生;再通过定向凝固工艺参数和合金成分调控柱状晶亚结构、凝固过程中溶质的再分配,进而调控LPSO相形态与分布、数量及大小,使所占面积分数8%~15%、14H结构的LPSO相多分布于柱状晶的纵向晶界,且其性能优势取向 与纵向晶界间取向差较小,亦即设计、制备具有高刚度、较高屈服强度的LPSO相增强铸造镁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9749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60069.9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62D57/032
Abstract: 一种改善腿部重量分布的双足机器人,髋部框架体固连在腰部框架体底部中心处;大腿部框架体上端与髋部框架体之间通过电机直驱式髋关节组件相连,大腿部框架体下端与小腿部支撑杆上端通过膝关节组件相连,小腿部支撑杆下端与足部支撑板上表面之间通过踝关节组件相连;在大腿部框架体与小腿部支撑杆之间设有腿部屈伸驱动组件;在大腿部框架体与足部支撑板之间设有足部俯仰与偏摆驱动组件。本发明将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驱动电机上移至大腿部位,通过连杆传动方式实现驱动电机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驱动,降低小腿重量和小腿转动惯量,在双足机器人动态行走过程中,降低重心调控难度,提高双足机器人行走姿态稳定性,实现小腿运动性能与轻量化需求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31173.2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合金钢大方坯结晶器传热设计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对每层结晶器热面节点和铸坯表面节点进行排序;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铸坯模型和对应的铸坯信息,确定铸坯表面节点数组的第一层节点的温度和位移信息,并形成铸坯混合数组;其次根据结晶器信息和预设的结晶器倒角角度,基于预先建立的结晶器模型,确定每个与铸坯表面节点对应的结晶器热面节点的实际温度;根据铸坯混合数组分析保护渣的分布状态,并确定保护渣的厚度信息,进而确定每个结晶器热面节点的理论温度;最后,通过计算迭代得到目标气隙厚度和目标气隙位置,并分析结晶器的传热效果。本公开提高了大方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008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10298379.0
申请日:2010-09-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E02D17/20
Abstract: 一种岩体边坡三维模型及块体滑落分析方法,属于岩土工程、矿山开采、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岩体工程的实体结构空间建模建立和分析领域。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获取工程岩体现场结构原始数据;步骤二、工程岩体原始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步骤三、构建工程岩体模型;步骤四、识别块体及稳定性分析;步骤五、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工程岩质边坡的空间模型建立,关键块体的识别,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快速辨别新结构面,并能自动搜索关键块体,统计出可移动块体数量和几何信息,并能初步计算分析关键块体的可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0477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27707.4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条状准晶结构诱发压缩孪晶获得高强塑定向凝固镁合金的方法,涉及镁合金定向凝固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利用定向凝固技术、通过调控合金成分和定向凝固工艺参数制得屈服强度为178MPa,抗拉强度为314MPa,延伸率达42%,强塑积高达11128MPa·%的柱状多晶Mg97.85Zn1.85Y0.30合金。该合金的组织结构特征:柱状晶生长取向多集中于#imgabs0#方向;柱状晶纵向晶界分布着条状(长岛状)准晶I‑Mg3Zn6Y相。该制备方法简捷,合金成本低,且在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都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9354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3289.7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56 , G01N3/02 , G01N19/02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质结晶器镀层高温摩擦性能分析方法,涉及钢连铸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正弦模式往复运动的摩擦磨损平台展开结晶器铜板镀层摩擦磨损实验,测得高温条件下结晶器铜板镀层的摩擦系数,获得一定时间后的磨损深度;然后在有限元分析ABAQUS软件中建立结晶器镀层摩擦磨损有限元模型,引入实验测得的摩擦系数进行摩擦磨损仿真计算,对比分析摩擦磨损实验与仿真计算的结果,确定结晶器铜板在复杂工况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实现对结晶器铜板镀层高温服役性能的分析。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结晶器铜板镀层高温条件下的摩擦性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对优化结晶器铜板镀层制作工艺,提高镀层性能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17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52981.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16C60/0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过程结晶器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构建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铸坯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待预测结晶器进行反算,得到结晶器热流密度,并确定铸坯热流密度;将结晶器热流密度作为结晶器边界条件对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得到结晶器温度场和结晶器应力应变场;基于铸坯边界条件对铸坯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得到铸坯温度场和铸坯应力应变场;基于结晶器温度场数据、结晶器应力应变场、铸坯温度场、铸坯应力应变场、结晶器三维有限元模型、铸坯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摩擦磨损模型对结晶器和铸坯之间进行摩擦磨损模拟;基于所述摩擦磨损结果,确定待预测结晶器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1070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23352.1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5J9/00
Abstract: 一种托举型上肢助力外骨骼,包括穿戴背架、左臂助力机构及右臂助力机构,左臂助力机构和右臂助力机构镜像对称安装在穿戴背架的左右两侧;穿戴背架与人体的背部躯体通过背带和腰部绑带进行穿戴式配合;左臂助力机构与人体的左臂通过腕部绑带和臂部绑带进行穿戴式配合;右臂助力机构与人体的右臂通过腕部绑带和臂部绑带进行穿戴式配合;穿戴背架包括左肩关节运动补偿机构、右肩关节运动补偿机构及躯体支撑固定机构;左肩关节运动补偿机构和右肩关节运动补偿机构镜像对称安装在躯体支撑固定机构左右两侧。本发明的外骨骼能够针对人体肩关节转动中心位置变化进行补偿,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舒适性,提高工作效果,提高外骨骼助力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008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98379.0
申请日:2010-09-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E02D17/20
Abstract: 一种岩体边坡三维模型及块体滑落分析方法,属于岩土工程、矿山开采、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岩体工程的实体结构空间建模建立和分析领域。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获取工程岩体现场结构原始数据;步骤二、工程岩体原始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步骤三、构建工程岩体模型;步骤四、识别块体及稳定性分析;步骤五、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工程岩质边坡的空间模型建立,关键块体的识别,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快速辨别新结构面,并能自动搜索关键块体,统计出可移动块体数量和几何信息,并能初步计算分析关键块体的可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