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65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80012145.7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纤维增强塑料成型体,其由包含纤维增强树脂的面状结构体的层叠体(A)、和接合于层叠体(A)的外周侧面部及/或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的树脂部件(B)构成,层叠体(A)的构成包括:夹层结构部件(E),其是以由单向性的连续纤维和基体树脂构成的单向性纤维增强树脂(D)夹持芯层(C)的两表面而成的;和层叠于纤维增强树脂(D)的一个表面的、由织物纤维和基体树脂构成的织物纤维增强树脂(F),在将层叠体(A)沿厚度方向分割成二等分、将在相对所分割的中央线而言靠层叠有织物纤维增强树脂(F)的一侧的区域(R1)中存在的树脂部件(B)的量设为Am1、在靠未层叠织物纤维增强树脂(F)的一侧的区域(R2)中存在的树脂部件(B)的量设为Am2时,Am2/Am1在2~25的范围内。可提高纤维增强塑料成型体的外观设计性,并且虽然是非对称层叠结构,也能抑制成型体的翘曲的发生而实现平滑性且能实现薄壁化和高强度·高刚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36581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80012145.7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纤维增强塑料成型体,其由包含纤维增强树脂的面状结构体的层叠体(A)、和接合于层叠体(A)的外周侧面部及/或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的树脂部件(B)构成,层叠体(A)的构成包括:夹层结构部件(E),其是以由单向性的连续纤维和基体树脂构成的单向性纤维增强树脂(D)夹持芯层(C)的两表面而成的;和层叠于纤维增强树脂(D)的一个表面的、由织物纤维和基体树脂构成的织物纤维增强树脂(F),在将层叠体(A)沿厚度方向分割成二等分、将在相对所分割的中央线而言靠层叠有织物纤维增强树脂(F)的一侧的区域(R1)中存在的树脂部件(B)的量设为Am1、在靠未层叠织物纤维增强树脂(F)的一侧的区域(R2)中存在的树脂部件(B)的量设为Am2时,Am2/Am1在2~25的范围内。可提高纤维增强塑料成型体的外观设计性,并且虽然是非对称层叠结构,也能抑制成型体的翘曲的发生而实现平滑性且能实现薄壁化和高强度·高刚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139747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80005723.7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体化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一体化成型体是将其他结构体(C)接合于由包含不连续纤维和热塑性树脂(A)的芯层及包含连续纤维和树脂(B)的皮层构成的夹层结构体的至少端部的一部分而成的一体化成型体,夹层结构体至少在端部的一部分具有阶差部,该阶差部由主体部、边界面部和最薄壁部构成,所述主体部形成该阶差部中的高的面,边界面部形成将阶差部的高的面与低的面连接的边界面,所述最薄壁部具有空隙率低于主体部中的芯层的空隙率的芯层,并且,其他结构体(C)未与边界面接触而仅与最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可得到轻质、高强度·高刚性且为薄壁、而且具有优异的设计面的一体化成型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501112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680055460.8
申请日:2006-07-28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IPC: C08J5/14 , C08J9/36 , B24B37/00 , H01L2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37/24 , B24D18/0027 , C08F2/38 , C08F2/40 , C08F265/04 , C08F283/00 , C08J3/246 , C08L33/10 , C08L75/00 , C08L2205/04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高分子成型体含浸含有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的工序、及在含浸该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的高分子成型体的膨润状态下使该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聚合的工序,其中,在使高分子成型体含浸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的工序之前,将链转移剂及/或自由基聚合抑制剂添加到该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及/或该高分子成型体中。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均匀性高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体。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磨时的研磨速度的面内均匀性高、平坦化特性优异、改良了研磨时的垫寿命的研磨垫及其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452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80049619.9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电子设备壳体用构件,其具有:具有纤维增强塑料的板状部件;和与前述板状部件的周缘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化的热塑性树脂部件,前述热塑性树脂部件包含增强纤维A和热塑性树脂D,前述增强纤维A的一部分以单丝状分散,前述增强纤维A的另一部分不以单丝状分散,而是以由多根单丝构成的集束部E的形态随机地配置而成的。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的电子设备壳体用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302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80014680.X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相对现有技术赋予设计自由度更高的形状从而具有高的设计性的一体化成型体。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即,一体化成型体,其为层叠体与树脂构件一体化而成的一体化成型体,该层叠体包含具有连续纤维和树脂的预浸料坯作为层,前述层叠体中,厚度方向上的一个面为设计面侧、与设计面侧的面相反的面为非设计面侧,前述层叠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前述树脂构件具有:包含面向前述层叠体的设计面侧表层的从前述贯通孔露出的露出面的部位;和与前述层叠体的非设计面侧表层接合的、与前述层叠体的重叠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1013974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80005723.7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体化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一体化成型体是将其他结构体(C)接合于由包含不连续纤维和热塑性树脂(A)的芯层及包含连续纤维和树脂(B)的皮层构成的夹层结构体的至少端部的一部分而成的一体化成型体,夹层结构体至少在端部的一部分具有阶差部,该阶差部由主体部、边界面部和最薄壁部构成,所述主体部形成该阶差部中的高的面,边界面部形成将阶差部的高的面与低的面连接的边界面,所述最薄壁部具有空隙率低于主体部中的芯层的空隙率的芯层,并且,其他结构体(C)未与边界面接触而仅与最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可得到轻质、高强度·高刚性且为薄壁、而且具有优异的设计面的一体化成型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501112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80055460.8
申请日:2006-07-28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IPC: C08J5/14 , C08J9/36 , B24B37/00 , H01L2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37/24 , B24D18/0027 , C08F2/38 , C08F2/40 , C08F265/04 , C08F283/00 , C08J3/246 , C08L33/10 , C08L75/00 , C08L2205/04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高分子成型体含浸含有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的工序、及在含浸该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的高分子成型体的膨润状态下使该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聚合的工序,其中,在使高分子成型体含浸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的工序之前,将链转移剂及/或自由基聚合抑制剂添加到该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及/或该高分子成型体中。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均匀性高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体。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磨时的研磨速度的面内均匀性高、平坦化特性优异、改良了研磨时的垫寿命的研磨垫及其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21022068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90000462.1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成型体。为了提供高强度化、高刚性化、轻量化、薄壁化且在用于例如个人电脑等的框体的情况下容易在其内部确保构成部件设置空间的一体化成型体,提出一种一体化成型体,其为由单侧表面为设计面的层叠体(A)和与所述层叠体(A)的外周侧面部接合的包含不连续纤维及热塑性树脂的树脂部件(B)构成的一体化成型体(C),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A)具有表层和芯层,并具有由所述表层夹持着所述芯层的夹层构造,所述表层含有由包含连续增强纤维和树脂的纤维增强树脂部件构成的部件,所述芯层是选自膜、发泡体及多孔质基材中的任一者,在所述层叠体(A)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有朝向设计面侧隆起为凸状的凸形状部,在所述凸形状部的最大高度位置具有平坦部(E),从所述平坦部(E)起在该平坦部(E)的面内方向上延伸的延长线与从所述延长线起相对所述平坦部(E)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而与树脂部件(B)相交的交点(F)的距离是0.05~4.0mm。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