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23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14025.5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 , G01R31/382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间歇式均衡的浮充下电池内短路定量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磷酸铁锂电池包充电至浮充电状态;步骤S2,维持浮充电状态一段时间后,随机采集磷酸铁锂电池包的浮充电压数据,观察磷酸铁锂电池包中各个电芯的电压曲线来判断电芯是否存在内短路故障;步骤S3,判断对应电芯存在内短路故障后,通过判断电压极差是否超出阈值来启动或关闭均衡系统;步骤S4,记录间歇性均衡中的电压、均衡电阻阻值、均衡时间和非均衡时间;步骤S5,根据记录的电压和均衡电阻阻值计算出每一时刻的均衡电流,计算出均衡开启时间段的平均均衡电流,计算出平均漏电流;步骤S6,计算均衡关闭后到下一次均衡开启间的平均电压,计算出内短路阻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6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21796.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88 , G01R31/367 , G01R31/396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元‑铁锂混合电池组的SOC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三元锂电池SOC估计值,在此基础上,基于串联电池组同时间段内各单体电量变化量相同的特性,计算得到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值。由于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值仅依靠电量变化量,因此算法复杂度较低,几乎不会增加BMS的运算负担。而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合电池组配型的特殊性,在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满充条件下,采取了LFP的自校正机制,同时,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可能存在的自放电,引入可变化的修正系数Ki,在两次满充工况之间,能够进行持续的反馈修正,从而避免误差逐渐增大的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估算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精准度高且适应性强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257011.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52 , G01R31/385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浮充工况下的电池内短路定量诊断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标定两块正常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SOC差异下串联的浮充电压曲线Map图;S2:随机采集两块铁锂电池在串联下浮充的电压数据,观察电池电压曲线,电压曲线不呈现下降趋势判断电池不存在内短路故障,电压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判断电池存在内短路故障;S3:当电池发生内短路时,基于S1中标定的电压曲线Map图,找到S2故障电池电压曲线与Map图的交点,记录交点的时间和电压;S4:记录在Map图中某两个交点所对应的SOC差ΔSOC,以及两个交点的时间差ΔT,根据ΔSOC和ΔT计算漏电流Ileak。S5:计算S4中两个交点间的平均电压U,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短路电阻R=U/Ileak。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87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52944.9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87 , G01R31/389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池组内单体充电曲线差异的电池容量和SOC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容量和SOC与单体的充电时间间隔差异曲线斜率和截距的理论对应关系;2)基于充电数据,找到电池组第一个到达充电截止电压的单体作为基准单体,选择其余单体(除基准单体外)作为待测单体;3)计算基准单体与待测单体的内阻差异,通过上下平移基准单体充电曲线得到修正内阻差异后的基准单体充电曲线;4)利用插值法得到基准单体与待测单体的充电时间间隔差异曲线,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得到斜率和截距;5)通过容量和SOC与单体充电时间间隔差异曲线斜率和截距的理论对应关系,计算得到待测单体的容量和SOC。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87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952944.9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R31/387 , G01R31/389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池组内单体充电曲线差异的电池容量和SOC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容量和SOC与单体的充电时间间隔差异曲线斜率和截距的理论对应关系;2)基于充电数据,找到电池组第一个到达充电截止电压的单体作为基准单体,选择其余单体(除基准单体外)作为待测单体;3)计算基准单体与待测单体的内阻差异,通过上下平移基准单体充电曲线得到修正内阻差异后的基准单体充电曲线;4)利用插值法得到基准单体与待测单体的充电时间间隔差异曲线,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得到斜率和截距;5)通过容量和SOC与单体充电时间间隔差异曲线斜率和截距的理论对应关系,计算得到待测单体的容量和SO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