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冷凝水的膜蒸发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69996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1267344.3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冷凝水的膜蒸发冷凝器,冷凝器的翅片上设有纳米多孔薄膜,室内蒸发器侧冷凝水出口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室外的水箱,水箱的低温冷凝水出口连接开孔管,开孔管连通纳米多孔薄膜;使室内蒸发器侧冷凝得到的冷凝水经由冷凝水管送至室外的水箱中,水箱中的低温冷凝水通过开孔管中的小孔流到纳米多孔薄膜中,依靠重力作用及纳米薄膜的毛细管压力,使得冷凝水均匀充注在纳米多孔薄膜中,形成一条水膜,不断发生蒸发冷却吸热过程,使冷凝器表面温度降低,同时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本发明利用蒸发器侧产生的“废水”即低温冷凝水,充分利用这部分冷凝水通过蒸发冷却及膜技术可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制冷量,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管内高压流体测温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416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67196.8

    申请日:2018-1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02 G01K13/02 G01K2013/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内高压流体测温装置,内螺纹支座上钻有可用于穿过铠装热电偶的通孔,铠装热电偶螺钉中心钻有细孔,铠装热电偶螺钉固定密封连接在内螺母支座内,铠装热电偶经内螺纹支座的通孔从铠装热电偶螺钉的下部插入细孔1.5-2.5mm深,其导线从细孔顶部引出,铠装热电偶、导线与铠装热电偶螺钉的细孔之间的缝隙内填充耐高压绝缘胶将铠装热电偶、导线与细孔粘合为一个整体;内螺母支座插入实验测试管段上的孔内,并通过焊接方式与实验测试管段固定连接,并使铠装热电偶感温端部直接与高压液体接触。本发明可用于管内高压流体的测温,特别适用于小管径、薄壁管内的高压流体的测温。经过实验测试验证,高压流体的不泄漏,测温准确。

    一种带有毛细管送风末端的分区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167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605112.8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一种带有毛细管送风末端的分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新风风口以及多个毛细管辐射吊顶,分别安装在室内内区;多个毛细管式换热器,分别安装在室内外区;冷水机组,用于提供冷量或热量进行降温或升温处理;除湿机组,用于将来自室外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新风处理机组,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与除湿机组连通,出风端与多个新风风口以及多个毛细管式换热器分别连通;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高温冷水机组、辅助冷水机组、新风处理机组以及多个毛细管式换热器进行动作,其中,冷水机组包括高温冷水子机组以及辅助冷子水机组,高温冷水子机组,与多个毛细管辐射吊顶连通形成闭合回路,辅助冷子水机组,与多个毛细管式换热器连通形成闭合回路。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及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21648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323460.8

    申请日:2014-0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露点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其包括:冷却腔体,在冷却腔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风口;设置在冷却腔体内的冷却机芯,其包含若干个纵向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包含由隔板分隔并彼此连通的竖直的湿通道和干通道,每个湿通道在其所在的换热单元的出口端处与冷却腔体连通,相邻的任两个换热单元通过水平通道连通,以将冷却机芯构造成“弓”字形空气通道;供水及布水装置,包含布水器、在湿通道内靠近隔板设置的水膜以及位于水膜下的集水槽,布水器和集水槽之间连接有循环水管。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节约能源,可同时获得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所需要的高温冷水以及少量冷风。

    一种节能型双温饮水机的冷、热水供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49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04631.X

    申请日:2008-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9/003 F25B2309/06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双温饮水机供应冷热水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节能型双温饮水机的冷、热水供应方法是将跨临界CO2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热胆或气体冷却器、膨胀阀、冷胆或蒸发器通过管道串联形成一个循环环路,其中热胆和气体冷却器并联,冷胆和蒸发器并联。本发明将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引入饮水机,形成一个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饮水机,可把冷水中的热量转移到热水中,从而同时供给冷水和热水,发挥二氧化碳热泵系统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

    一种多水箱太阳能-热泵复合热水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61021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36750.9

    申请日:2008-04-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多水箱太阳能-热泵复合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中设有2~5个并联的蓄热水箱,每个蓄热水箱供水或者回水主管上设有电磁阀,进水或者出水支管上也设有电磁阀,各个蓄热水箱的底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热水连接管从蓄热水箱的底部进入,上部出来,并把各个蓄热水箱串联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供回水管在靠近冷水进水一端与并联蓄热水箱的供回水主管相接,热泵的供回水管在另一端与并联蓄热水箱的供回水主管相接。系统设有热泵充热、太阳能充热、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充热;根据天气情况自由选择加热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和低谷电,具有控制灵活、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干湿通道结合的单元式蒸发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22260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760364.4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通道结合的单元式蒸发冷却装置,包括静压风箱、干湿通道箱和分流箱,所述静压风箱上部通过外接管道与风机相连接,下部与干湿通道箱相连接,使室外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到静压风箱内,再进入到干湿通道箱中,干湿通道箱下部与分流箱相连接,使空气在分流箱中实现分流;分流箱底部设有集水槽。本发明的主要原理是把湿填料用在直接、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中,以达到空气温度降低的目的。本发明可以应用在干燥地区或者其它地区过渡季节单独使用,也可以应用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中。

    一种半导体液冷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97734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27291.4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件散热领域,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主要由半导体制冷装置、小型水泵、液冷板、液冷散热器以及水管等构成。其主要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冷却大功率电子元件,并通过液体冷却装置来冷却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热端,以满足大功率电子设备冷却的需求。

    太阳能蒸发冷却及毛细辐射的制冷、供热和热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67329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237378.9

    申请日:2013-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2 Y02B10/20 Y02B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蒸发冷却及毛细辐射的制冷、供热和热水系统,蒸发冷却系统中的循环水箱通过循环水泵与淋水器连接,循环水箱进、出水口分别与第一集水器出水口和第一分水器进水口连接,第一集水器进水口分别与位于蒸发冷却系统中的空气冷却器出水口和第二集水器出水口连接,第一分水器出水口分别连接空气冷却器进水口和第二分水器进水口,第二分水器出水口和第二集水器进水口分别与房间内的毛细管辐射末端进、出水端连接;新风除湿机与房间相连通,毛细管重力循环柜设置在房间内,新风除湿机和毛细管重力循环柜分别与第二分水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能源,满足冬夏季的空调新风需求、全年的生活热水需求以及过渡季节的新风需求。

    用于温湿独立控制系统的降温除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159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64224.9

    申请日:2014-02-25

    Abstract: 用于温湿独立控制系统的降温除湿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的风道循环将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和转轮除湿装置二者组合起来,利用蒸发冷却装置对新风进行预冷,再通过转轮除湿装置进行深度除湿,最后再通过蒸发冷却装置降温,多次循环后获得能够完全除去室内湿负荷和温度稍低于室温的空气,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本方法同时利用再生空气对转轮除湿装置提供热能,达到能源再利用的效果。本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以除湿为主的送风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