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415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10200574.1

    申请日:2018-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使各电磁阀的作动时间相互间隔,避免了多个电磁阀同时作动导致噪音叠加的风险;使电磁阀进行开阀作动时其前后压差小于开阀压力值,规避了在前后压差较大时开阀产生气动噪音的风险、减小了电磁阀的开阀噪音;使压缩机的启动、降低转速、停止、恢复转速各动作均与电磁阀的作动时间相互间隔,减小了压缩机的运行噪音;使各电磁阀的作动频次以及电子膨胀阀的动作频次减少,减小了电磁阀作动噪音和电子膨胀阀的动作噪音;使压缩机噪音易识别的敏感工况时,转速降至低速或中速,降低了压缩机的运行噪音。本发明公开的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NVH性能,进而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空气净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2016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1050376.3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辆的空气净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中,当距离与当前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等级不同的预设目的地的距离还有预设数值时,就开始进行与预设目的地的空气质量相对应净化操作,即能够提前净化车内空气。当到达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时,由于已经提前进行了与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的空气质量相对应的净化操作,进而能够避免车内人员吸入污染物。

    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管理方法、热泵管理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1795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0967971.9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管理方法、热泵管理系统及汽车,判断为充电状态时,运行非制热化霜策略;若判断整车未在充电,热泵系统按需求正常运行,同时运行延迟化霜策略,判断乘客舱是否有制热需求,系统进入制热主动化霜策略运行,若需要进行非主动化霜时,则进入制热被动化霜策略运行。通过这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管理方法能够延迟热泵系统车外换热器结霜时间,保证热泵系统的长时运行,并且可根据车辆电量,是否充电等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化霜模式,达到满足乘客舒适性的前提下经济的解决换热器结霜问题,进而能够避免车外换热器结霜后导致热泵效率低下、影响压缩机安全运行的问题。

    一种汽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5415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810200574.1

    申请日:2018-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使各电磁阀的作动时间相互间隔,避免了多个电磁阀同时作动导致噪音叠加的风险;使电磁阀进行开阀作动时其前后压差小于开阀压力值,规避了在前后压差较大时开阀产生气动噪音的风险、减小了电磁阀的开阀噪音;使压缩机的启动、降低转速、停止、恢复转速各动作均与电磁阀的作动时间相互间隔,减小了压缩机的运行噪音;使各电磁阀的作动频次以及电子膨胀阀的动作频次减少,减小了电磁阀作动噪音和电子膨胀阀的动作噪音;使压缩机噪音易识别的敏感工况时,转速降至低速或中速,降低了压缩机的运行噪音。本发明公开的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NVH性能,进而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管理策略、热泵管理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179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7971.9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管理策略、热泵管理系统及汽车,判断为充电状态时,运行非制热化霜策略;若判断整车未在充电,热泵系统按需求正常运行,同时运行延迟化霜策略,判断乘客舱是否有制热需求,系统进入制热主动化霜策略运行,若需要进行非主动化霜时,则进入制热被动化霜策略运行。通过这种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管理策略能够延迟热泵系统车外换热器结霜时间,保证热泵系统的长时运行,并且可根据车辆电量,是否充电等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化霜模式,达到满足乘客舒适性的前提下经济的解决换热器结霜问题,进而能够避免车外换热器结霜后导致热泵效率低下、影响压缩机安全运行的问题。

    车辆、车辆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507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011230411.1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该车辆空调系统中增设将第二舱的气体引流至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调温模块上游进气区域的连通管道,这样第二舱中流出的气体可以进一步流经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调温模块与调温模块内部的制冷剂进行换热,进入第一舱内部,显然,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第二舱室的气体为经过空调箱加热后的气体,其温度必然高于外界环境温度,这样只需经调温模块吸收少量热量即能满足第一舱使用需求,进而可以利用空调箱加热的部分热量,达到节能高效的作用;同样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第二舱流出的气体温度必然比外界气体温度低,同样能够进一步利用空调箱冷量,实现空调系统整体节能高效作用。

    车用热泵系统的空调箱及其通风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078929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810864722.X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热泵系统的空调箱及其通风策略,从而降低了制冷与制热时的风阻差异,提高了出风口温度的线性度,在保证各工况出风温度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热损失、消除了各换热芯体之间的影响。本发明包括车外换热器、车内冷凝器、车内蒸发器、制热件、进风箱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混风区和出风口,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进风箱和所述出风部的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将两者与所述出风部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设置且均与所述进风箱连通,所述车内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三个分通道,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制热件分别设于其中两个所述分通道内。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17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092726.9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制冷剂制冷回路、电池热管理回路和电机热管理回路,制冷剂制冷回路与电池热管理回路之间设有电池冷却器,电池热管理回路与电机热管理回路的电机冷却液主路之间设置有热电换热装置,在电池需要热管理时,可通过控制热电换热装置的状态,使得电池热管理回路中的热量传递至电机冷却液主路,实现电池冷却;或将电机冷却液主路的热量传递至电池热管理回路,实现电池冷却加热。该过程中,有效利用了电机产生的废热对电池进行加热,以及通过热电换热装置可有效地将电池热管理回路中的热量传递至电机冷却液主路中,然后通过散热主路散发至环境中,可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冷却和加热效率。

    车用热泵系统的空调箱及其通风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078929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864722.X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热泵系统的空调箱及其通风策略,从而降低了制冷与制热时的风阻差异,提高了出风口温度的线性度,在保证各工况出风温度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热损失、消除了各换热芯体之间的影响。本发明包括车外换热器、车内冷凝器、车内蒸发器、制热件、进风箱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混风区和出风口,还包括用于连通所述进风箱和所述出风部的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将两者与所述出风部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设置且均与所述进风箱连通,所述车内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三个分通道,所述车内冷凝器和所述制热件分别设于其中两个所述分通道内。

    车辆、车辆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5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30411.1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该车辆空调系统中增设将第二舱的气体引流至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调温模块上游进气区域的连通管道,这样第二舱中流出的气体可以进一步流经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调温模块与调温模块内部的制冷剂进行换热,进入第一舱内部,显然,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第二舱室的气体为经过空调箱加热后的气体,其温度必然高于外界环境温度,这样只需经调温模块吸收少量热量即能满足第一舱使用需求,进而可以利用空调箱加热的部分热量,达到节能高效的作用;同样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第二舱流出的气体温度必然比外界气体温度低,同样能够进一步利用空调箱冷量,实现空调系统整体节能高效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