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及增强动力电池结构刚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1638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811612575.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及增强动力电池结构刚度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动力电池的结构形式,以确定动力电池结构刚度最薄弱的第一方向;确定动力电池的安装形式,以确定能够增强第一方向的结构刚度的第二方向;确定模组的结构形式,以确定模组结构刚度最大的第三方向;步骤S2,摆放模组,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同向;步骤S3,将多个所述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一排;步骤S4,将相邻所述模组相连。本发明所提供增强动力电池结构刚度的方法,通过对模组的合理排布,来提高动力电池的结构刚度,不会过多地增加动力电池壳体的结构复杂性和重量,可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使用成本。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及增强动力电池结构刚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163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11612575.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及增强动力电池结构刚度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动力电池的结构形式,以确定动力电池结构刚度最薄弱的第一方向;确定动力电池的安装形式,以确定能够增强第一方向的结构刚度的第二方向;确定模组的结构形式,以确定模组结构刚度最大的第三方向;步骤S2,摆放模组,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同向;步骤S3,将多个所述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一排;步骤S4,将相邻所述模组相连。本发明所提供增强动力电池结构刚度的方法,通过对模组的合理排布,来提高动力电池的结构刚度,不会过多地增加动力电池壳体的结构复杂性和重量,可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使用成本。

    一种软铜排、动力电池的软铜排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5434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810871078.9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铜排、动力电池的软铜排的设计方法及装置,属于动力电池领域,软铜排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凸起部,在恶劣工况下,凸起部受力拉直,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不进行力的传递,提高了软铜排的疲劳寿命和接触电阻的稳定性。软铜排的设计方法及装置,通过分析与软铜排两端连接的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之间的最大间距,进而确定软铜排的总长度,避开了对软铜排进行建模以考察应力的方法,提高了动力电池的设计效率。

    一种软铜排、动力电池的软铜排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5434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810871078.9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铜排、动力电池的软铜排的设计方法及装置,属于动力电池领域,软铜排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凸起部,在恶劣工况下,凸起部受力拉直,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不进行力的传递,提高了软铜排的疲劳寿命和接触电阻的稳定性。软铜排的设计方法及装置,通过分析与软铜排两端连接的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之间的最大间距,进而确定软铜排的总长度,避开了对软铜排进行建模以考察应力的方法,提高了动力电池的设计效率。

    动力电池热管理试验台架

    公开(公告)号:CN207008032U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20745834.4

    申请日:2017-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测试台架。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试验台架,包括框架本体和设置在框架本体内的压缩机、冷凝器、散热风扇组件、储液罐、电池冷却器和水泵,所述冷凝器竖直安装在框架本体的后端面上,所述散热风扇组件安装在冷凝器,待试验的电池包放置在框架本体外;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出口顺次串联水泵和电池包构成回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媒进出口顺次串联压缩机、冷凝器和储液罐构成回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置各个散热循环的部件集成到一框架本体中,实现了对电池包的离线模拟试验,整个试验台架体积小,连接方便,能够保障新能源车辆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和研发成本。

    混合动力电池冷却承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834297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665946.9

    申请日:2017-06-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电池承载结构。一种混合动力电池冷却承载结构,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沿与底板的外沿之间一定间距作为焊接面,所述侧板的底面设置有一翻边,所述翻边与焊接面相配合,所述底板内开设有冷却流道,底板一侧边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冷却流道相连通的冷却液进出接口。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包内部的水冷系统与电池箱体底座集成为一体,直接减少一套独立冷却结构产品费用,并降低人工装配费用,底板底部外露的区域作为焊接面和侧板的翻边相配合,满足底部承载和侧板冲撞强度的要求,进而减轻了整体总重量,满足了电池能量密度指标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