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层叠状剪切土箱边界效应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73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98112.6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向层叠状剪切土箱边界效应优化方法及系统,优化方法包括建立多向叠层状剪切土箱的有限元模型;在剪切土箱的有限元模型的底部施加双向载荷,并选取多个目标测点进行计算,以提取目标测点处的加速度时程数据;对比同一深度处各目标测点在双向上的加速度响应差异以对剪切土箱的边界效应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剪切土箱的边界效应进行优化。上述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多向层叠状剪切土箱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提取目标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差异以对剪切土箱的边界效应定量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边界效应进行优化,实现了剪切土箱边界效应优化并减少了边界效应对试验台试验结果的影响,更好地模拟实际水平向无限地基条件。

    一种多级摩擦阻尼器及减震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86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06826.1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摩擦阻尼器及减震方法。多级摩擦阻尼器,包括:主缸、副缸和减震组件;所述主缸和副缸连接,所述主缸内具有第一腔室,所述副缸内具有第二腔室,所述主缸的内壁横截面沿着轴向变化;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活塞和滑块,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一阻尼孔,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二阻尼孔,所述活塞周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且滑块和凹槽槽底设置有预压弹簧,所述预压弹簧能够推动滑块远离活塞移动,并使第二阻尼孔露出所述凹槽。通过本发明,当不同地震输入下,匹配不同阻尼器出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安全,实现结构多级响应控制,而且结构简单、可靠。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层间隔震核电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94435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111315402.7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地震和冲击安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结构,包括核岛下部结构、核岛上部结构、层间隔震层、核设备。隔震支座的上表面与核岛上部结构下表面采用滚轮连接,当飞行器撞击在核岛下部结构时,依靠原设计核岛下部自身抵抗飞行器撞击。当飞行器撞击在核岛上部结构时,通过冲击传感器感应,打开防撞击隔震减振层的制动系统,应用飞机的冲击能使核岛上部结构沿着滚轮轨道圆形旋转,将飞行器的冲击能转化为旋转动能。通过摩擦片将旋转动能转换成摩擦热能,将飞行器撞击能转化为转换为摩擦热能,减小了飞行器撞击对核岛结构破坏,从而保证在飞行器撞击下核岛结构的安全。

    一种多级摩擦阻尼器及减震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0556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21847.2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振动和抗震、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摩擦阻尼器及隔振方法。多级摩擦阻尼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一摩擦板、内摩擦板、第二摩擦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摩擦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侧,且第一摩擦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摩擦材料;所述内摩擦板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摩擦板连接,所述第二摩擦板设置在所述内摩擦板第二端的两侧,且第二摩擦板与内摩擦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摩擦材料,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摩擦板连接。本发明的多级摩擦阻尼器面对不同地震等级的输入下,匹配不同阻尼器出力,进一步提升建筑安全,实现结构多级响应控制。

    一种金属直立锁边屋面板固定支座及金属直立锁边屋面板

    公开(公告)号:CN219327239U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23486386.0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直立锁边屋面板固定支座及金属直立锁边屋面板,属于建筑物屋面板抗风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基座,固定基座滑动连接有支撑咬合片,支撑咬合片包括弧状面板咬合部、竖向支撑板、第一水平支撑板和第二水平支撑板,弧状面板咬合部设置于竖向支撑板顶部,弧状面板咬合部与竖向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等腰梯形过渡板;竖向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面板支撑片;第一水平支撑板的另一侧与竖向支撑板的底部连接,第二水平支撑板的另一侧与竖向支撑板的底部连接。能够有效限制小耳边向上的位移,保证金属屋面板在固定支座上自由伸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金属直立锁边屋面板抗风性差,安全性存在隐患”的问题。

    一种基于SLAM和波束管理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15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443965.7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杨杰 阙杭 金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LAM和波束管理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其中基站和用户先采用全范围波束扫描对当前时刻最佳波束方向进行估计。用户利用波束扫描阶段获取的角度信息和惯性测量单元输出的加速度测量执行SLAM算法,获取用户和环境特征的位置,完成当前时刻用户定位和无线电地图构建。下一时刻,用户利用惯性测量单元预测用户粗糙位置,根据前一时刻构建的无线电地图生成先验波束角度搜索范围,形成自适应搜索码本进行波束追踪。最后设计切换模块使得系统在全范围波束扫描和小范围波束追踪模块间切换,保证通信和感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种基于SLAM和波束管理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1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3965.7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杨杰 阙杭 金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LAM和波束管理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其中基站和用户先采用全范围波束扫描对当前时刻最佳波束方向进行估计。用户利用波束扫描阶段获取的角度信息和惯性测量单元输出的加速度测量执行SLAM算法,获取用户和环境特征的位置,完成当前时刻用户定位和无线电地图构建。下一时刻,用户利用惯性测量单元预测用户粗糙位置,根据前一时刻构建的无线电地图生成先验波束角度搜索范围,形成自适应搜索码本进行波束追踪。最后设计切换模块使得系统在全范围波束扫描和小范围波束追踪模块间切换,保证通信和感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