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79567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199411.7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nventor: 邹伟国
IPC: C02F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轻质填料生物滤池冲洗排泥方法,具体在轻质滤料生物滤池设置空气室,通过空气室内充气和放气对滤池滤料进行冲洗,空气室上部密闭,室气室充气管和排气管与空气室顶部相连,室气向下开孔口与滤池底部相连,反冲洗时,通过充气管向空气室缓慢充入空气,当空气室内空气充满后,打开排气管(阀),空气室内空气在水压作用下迅速排除到室外,滤池内水压力作用下由空气室孔口迅速补充至空气室内,造成生物滤池水下降,在滤池水位下降过程中,利用滤池上部的出水达到对滤池中部滤料冲洗的目的,滤层中污泥在水流作用下通过孔口进入空气室,在空气室下部设置排泥管,通过排泥管排除滤料冲洗下来的污泥。
-
公开(公告)号:CN201249097Y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20059618.5
申请日:2008-06-1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多段复合脱臭装置。本装置由洗涤区、生物降解区和生物吸附区组合成一体构成。生物降解区至少包括2个生物降解段:一级和二级生物降解区。各个单元区分别设有吸附系统(填料层)、喷淋系统、循环液存储和控制系统、pH控制系统。本装置可同时高效净化亲水性和憎水性以及碱性和酸性恶臭气体成分。生物降解的填料采用颗粒泡沫塑料,不易因微生物降解作用而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影响气流流动,工作寿命长。整个设备内部采用一体化、集约化设计,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脱臭设备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运行稳定、设备阻力低、能耗低、运行费用小、操作与管理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565998A
公开(公告)日:2005-01-19
申请号:CN03129319.0
申请日:2003-06-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双污泥系统分别控制积磷菌和硝化菌生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相结合的活性污泥法,促进积磷菌、反硝化菌在其中生长,后阶段采用生物膜法,促进硝化菌在其中生长。其特征在于:前阶段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构筑物组成,控制活性污泥系中内污泥负荷大于0.2kgBOD/kgMLSS.d以上,采用较高污泥负荷,在好氧池内较短污泥泥龄,污泥泥龄为2~10d,使其适合积磷菌、反硝化菌在其中生长,不适合硝化菌生长,好氧达不到硝化状态,沉淀池污泥部分回流到厌氧池,富含磷剩余污泥排出;后阶段采用生物膜法进行硝化,适合硝化菌生长,污水顺序流至前阶段和后阶段,后阶段生物膜法对沉淀池出水进行硝化,后阶段出水部分回流至前阶段缺氧池。
-
公开(公告)号:CN1255341C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03129319.0
申请日:2003-06-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双污泥系统分别控制积磷菌和硝化菌生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相结合的活性污泥法,促进积磷菌、反硝化菌在其中生长,后阶段采用生物膜法,促进硝化菌在其中生长。其特征在于:前阶段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构筑物组成,控制活性污泥系统中好氧池内污泥负荷大于0.2kgBOD/kgMLSS,d以上,采用较高污泥负荷,在好氧池内较短污泥泥龄,污泥泥龄为2~10d,使其适合积磷菌、反硝化菌在其中生长,不适合硝化菌生长,好氧达不到硝化状态,沉淀池污泥部分回流到厌氧池,富含磷剩余污泥排出;后阶段采用生物膜法进行硝化,适合硝化菌生长,污水顺序流至前阶段和后阶段,后阶段生物膜法对沉淀池出水进行硝化,后阶段出水部分回流至前阶段缺氧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39325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011098278.9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污泥焚烧炉炉膛温度控制的方法,该方法中焚烧炉炉膛控制调节对象包括脱水污泥、干化污泥、浓缩污泥、入炉风温、辅助燃料量,优先调节脱水污泥和半干污泥入炉比例来调节焚烧炉炉膛温度,若炉膛温度仍超过报警上限值,则通过开启浓缩污泥泵,提高入炉平均含水率,以降低焚烧炉炉膛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24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58235.7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式强化脱氮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将低碳氮比污水依次流经吸附区和沉淀区,吸附区内加入无氨氮吸附剂,并对无氨氮吸附剂进行搅拌,形成含氨氮吸附剂,含氨氮吸附剂随水流动至沉淀区内,含氨氮吸附剂沉淀至底部,并输送至解析池,解析池对含氨氮吸附剂进行解析,形成无氨氮吸附剂,并将无氨氮吸附剂输送至吸附区内;经沉淀区流出高碳氮比污水进入生物脱氮段。本发明通过在生物脱氮段之前设置吸附脱氮段,增大了进入生物脱氮段的碳氮比,其中,吸附脱氮段通过设置循环使用的吸附剂,进行持续的吸附脱氮,在不投加外部碳源的基础上,可强化传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效率,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525551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21211.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裂解气化方法,通过污泥裂解气化装置对污泥进行处理;该装置包含外壳、设置在外壳顶部的污泥进料口、在外壳内部从污泥进料口向下依次设置的干燥室、热解室、氧化室以及灰渣室;干燥室上部设有裂解气导出管;氧化室和灰渣室之间设置有炉栅;炉栅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炉栅设置有若干斜圆柱状孔洞。灰渣室侧壁设置有排渣口和气化介质导入管。外壳呈直立桶状。污泥进料口设有进料阀;污泥进料口呈漏斗状,并与进料阀之间密切吻合形成密封。本发明提供的污泥裂解气化方法,用来处理污泥,具有气化效率高、源头避免污染物产生等特点,无需外加能源即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20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92496.4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生化反应池中低浓度溶解氧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涉及污水处理领域。针对现有的溶氧仪在低浓度下测量误差大;控制系统仪表较多,设备成本及维护负担大的问题。系统:电连接的监测单元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曝气设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其送风口通过供风管路与生化反应池连通;设于供风管路上的气体流量计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监测单元包括溶解氧测定仪、液位计和温度计。方法:一,预设目标低浓度溶解氧值和溶解氧调整值;二,增大供风量使浓度在正常测量范围;三,计算当前时刻的理论需氧量;四,计算目标低浓度溶解氧下的供风量;五,供风;六,在溶解氧浓度调整值允许误差范围内则继续供风,否则返回重新调整供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168461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610117611.X
申请日:2006-10-26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斯美市政工程研发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利用生物膜过滤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方法,在曝气池内设置以不锈钢或滤布作为过滤网的生物膜过滤器替代传统的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其特征在于:生物膜过滤器不锈钢或滤布滤网平均孔径为10~200μm,在滤网上形成生物膜可截留活性污泥,单位滤网水通量可达到100l/h.m2以上,最高过滤阻力可控制在0.5m以下,曝气池污泥可达到常规的2~3倍以上,生物膜过滤器过滤后出水中的磷再经絮凝和沉淀进一步处理达到脱氮除磷要求,生物过滤器运行一段时间后阻力增大,水通量降低,此时采用反向冲空气和反冲洗水泵冲洗后,即可恢复生物膜过滤器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25551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510721211.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裂解气化方法,通过污泥裂解气化装置对污泥进行处理;该装置包含外壳、设置在外壳顶部的污泥进料口、在外壳内部从污泥进料口向下依次设置的干燥室、热解室、氧化室以及灰渣室;干燥室上部设有裂解气导出管;氧化室和灰渣室之间设置有炉栅;炉栅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炉栅设置有若干斜圆柱状孔洞。灰渣室侧壁设置有排渣口和气化介质导入管。外壳呈直立桶状。污泥进料口设有进料阀;污泥进料口呈漏斗状,并与进料阀之间密切吻合形成密封。本发明提供的污泥裂解气化方法,用来处理污泥,具有气化效率高、源头避免污染物产生等特点,无需外加能源即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