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34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18685.X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围护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排桩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围护结构包含前排桩、前排桩腰梁、前排腰梁支撑牛腿、锚索、锚头、后排桩、后排桩腰梁、前排腰梁支撑牛腿、锚索、锚头。前排桩和后排桩上部由锚索结构连结,锚索结构由桩腰梁与锚头进行固定,形成一种锚拉式悬臂式围护结构。前排桩腰梁由前排腰梁支撑牛腿支撑;当前排桩采用钢管桩与钢板桩组合时,前排钢管桩与钢板桩之间由企口连接;当前排桩采用钢管桩时,前排钢管桩与钢管桩之间由企口连接。土压力主要由前排桩承受,后排桩主要为前排桩提供锚拉力,同时也承担一定土压力。本发明围护结构止水可靠、绿色环保可回收,施工效率高,造价节约,工期节省,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小,不影响后期设施施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67698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14736.6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泥土围护墙-预制桩悬臂式组合支护,在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外侧受拉区套打预制桩,利用水泥土搅拌桩与预制桩之间的粘结力形成组合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管和钢筋,增大水泥土围护墙强度;组合支护顶设置混凝土冠梁和压顶板,预制桩钢筋锚入冠梁、水泥土搅拌桩的插筋和钢管锚入压顶板,增加围护结构整体性;基坑底进行坑底加固,增大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坑底隆起变形。本发明可用于围护结构施工条件受限或坑外有需保护构(建)筑物的情况,可在不增大围护结构宽度的条件下有效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降低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工程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9330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10917.7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拉式双排钢板桩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围护结构包含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锚索、前排钢板桩腰梁、后排钢板桩腰梁。所述前排钢板桩和后排钢板桩上部由锚索结构连结,锚索结构通过钢板桩腰梁和锚头固定,形成一种锚拉式悬臂式围护结构。前排钢板桩主要承受土压力,后排钢板桩主要为前排钢板桩提供锚拉力,同时也承担一定土压力。本发明围护结构止水可靠、绿色环保可回收,施工效率高,造价节约,工期节省,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小,不影响后期设施施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2926083U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21035625.9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泥土围护墙‑预制桩悬臂式组合支护,在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外侧受拉区套打预制桩,利用水泥土搅拌桩与预制桩之间的粘结力形成组合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管和钢筋,增大水泥土围护墙强度;组合支护顶设置混凝土冠梁和压顶板,预制桩钢筋锚入冠梁、水泥土搅拌桩的插筋和钢管锚入压顶板,增加围护结构整体性;基坑底进行坑底加固,增大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坑底隆起变形。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围护结构施工条件受限或坑外有需保护构(建)筑物的情况,可在不增大围护结构宽度的条件下有效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降低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工程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22477208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243831.7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西安高铁东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19/04 , E01D101/30 , E01D101/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摩擦减震支座,属于桥梁建筑技术领域,该减震支座包括底盆,底盆上安装有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上方滑动设置有中间盖板,中间盖板上方滑动设置有上支座板;中间连接板和中间盖板之间设有第一摩擦区域,中间盖板和上支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摩擦区域,第二摩擦区域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摩擦区域的摩擦系数;中间盖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盖板限位结构,上支座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支座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摩擦区域和第一摩擦区域的配合,达到减震效果,并通过设置盖板限位结构和支座限位结构,防止梁体位移过大发生落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