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40248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141897.X
申请日:2014-04-10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 Y02P80/1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垂直式连接烟道、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对流换热余热锅炉、给水加热器及蒸汽蓄热器等;燃烧沉降室内的烟气流经垂直式连接烟道后,经过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将烟气温度及流速进行初步整合,再依次进入对流换热余热锅炉、给水加热器降温及除尘器除尘后排至大气。原水经过给水加热器升温后进入除氧器内除氧,然后流经对流换热余热锅炉和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并产生饱和蒸汽送入蒸汽蓄热器内,经蒸汽蓄热器缓冲后再进入过热器内过热输出稳定过热蒸汽。本发明通过设置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及蒸汽蓄热器两种削峰平谷措施,将电炉产生的波动不稳定的烟气余热,通过蓄热式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输出平稳有效的过热蒸汽。
-
公开(公告)号:CN103940248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41897.X
申请日:2014-04-10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 Y02P80/1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垂直式连接烟道、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对流换热余热锅炉、给水加热器及蒸汽蓄热器等;燃烧沉降室内的烟气流经垂直式连接烟道后,经过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将烟气温度及流速进行初步整合,再依次进入对流换热余热锅炉、给水加热器降温及除尘器除尘后排至大气。原水经过给水加热器升温后进入除氧器内除氧,然后流经对流换热余热锅炉和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并产生饱和蒸汽送入蒸汽蓄热器内,经蒸汽蓄热器缓冲后再进入过热器内过热输出稳定过热蒸汽。本发明通过设置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及蒸汽蓄热器两种削峰平谷措施,将电炉产生的波动不稳定的烟气余热,通过蓄热式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输出平稳有效的过热蒸汽。
-
公开(公告)号:CN105928374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90047.5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F27D17/004 , F01K11/02 , F01K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烧结多热源低温余热ORC发电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低温冷却废气进入至热媒换热器,通过热媒换热器与第一流体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第一流体介质进入到蒸发器和预热器中,将蒸发器和预热器内的有机工质加热,第一流体介质循环流回至热媒换热器;加热蒸发后的有机工质进入透平发电机内膨胀,带动透平发电机发电;呈蒸汽状的有机工质进入到回热器中,将回热器接收的来自冷凝器的液态状的有机工质进行加热,呈蒸汽状的有机工质被冷却;冷却后的有机工质进入至冷凝器被冷凝成液态状的有机工质,液态状的有机工质经过回热器加热之后,循环流回至预热器和蒸发器中。本发明实现低温余热资源发电利用,最大限度提高烧结余热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61793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181614.4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炉烟气全温段余热逐级回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余热逐级回收系统,包括烟气子系统和汽水子系统,烟气子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电炉、汽化烟道、低压给水换热器、设有储热装置的沉降室、蒸发器、省煤器、低温省煤器、除尘装置和排烟装置;汽水子系统包括水泵、除氧器、锅炉给水泵和汽包,水泵与低压给水换热器连接,低压给水换热器与除氧器连接,除氧器、锅炉给水泵、低温省煤器、省煤器与汽包依次连接,汽包分别与蒸发器、汽化烟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余热逐级回收系统通过在电炉与燃烧沉降室之间设置汽化烟道,从而有效的回收了电炉与燃烧沉降室之间的高温烟气的部分热量,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及能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61793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181614.4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炉烟气全温段余热逐级回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余热逐级回收系统,包括烟气子系统和汽水子系统,烟气子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电炉、汽化烟道、低压给水换热器、设有储热装置的沉降室、蒸发器、省煤器、低温省煤器、除尘装置和排烟装置;汽水子系统包括水泵、除氧器、锅炉给水泵和汽包,水泵与低压给水换热器连接,低压给水换热器与除氧器连接,除氧器、锅炉给水泵、低温省煤器、省煤器与汽包依次连接,汽包分别与蒸发器、汽化烟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余热逐级回收系统通过在电炉与燃烧沉降室之间设置汽化烟道,从而有效的回收了电炉与燃烧沉降室之间的高温烟气的部分热量,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及能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7301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90010.2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 F27D17/004 , F01K25/08 , F22D1/003 , F24H1/00 , F27D2017/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余热资源逐级回收与梯级利用的系统,包括:冷却子系统和余热资源梯级利用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包括:环冷机、余热烟罩、高压过热器、余热锅炉、低压过热器、热媒换热器;余热烟罩设置在高温冷却段,余热烟罩的出气口分别连接余热锅炉和热风利用装置,余热烟罩内设有高压过热器,且高压过热器的输出端与中压蒸汽利用装置相连;余热锅炉的出气口分别连接至热风利用装置和/或环冷机,余热锅炉内设有低压过热器,低压过热器的输出端与低压蒸汽利用装置相连;热媒换热器设置在低温冷却段,热媒换热器的烟气出口连接至热风利用装置,热媒换热器中的热媒输送管道与热媒利用装置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205561575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391039.5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7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烧结余热资源逐级回收与梯级利用的系统,包括:冷却子系统和余热资源梯级利用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包括:环冷机、余热烟罩、高压过热器、余热锅炉、低压过热器、热媒换热器;余热烟罩设置在高温冷却段,余热烟罩的出气口分别连接余热锅炉和热风利用装置,余热烟罩内设有高压过热器,且高压过热器的输出端与中压蒸汽利用装置相连;余热锅炉的出气口分别连接至热风利用装置和/或环冷机,余热锅炉内设有低压过热器,低压过热器的输出端与低压蒸汽利用装置相连;热媒换热器设置在低温冷却段,热媒换热器的烟气出口连接至热风利用装置,热媒换热器中的热媒输送管道与热媒利用装置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203785472U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20166177.4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蓄热式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蓄热式水冷沉降室、余热锅炉以及给水组件;蓄热式水冷沉降室包括:若干蜂窝陶瓷蓄热体墙、膜式水冷壁以及第一汽包;余热锅炉包括:高温蒸发器、过热器,低温蒸发器以及第二汽包;给水组件包括:给水泵、蓄热器;蓄热器缓冲和存储第一汽包和第二汽包的饱和蒸汽并送入过热器中过热,从而产生稳定的过热蒸汽。
-
公开(公告)号:CN203848696U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20171400.4
申请日:2014-04-10
Applicant: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7D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沉降室余热储放装置,包括水冷烟道、蓄热式格子墙、汽包和除氧器。水冷烟道包括上集箱和设置在上集箱前后侧的两组水冷膜式壁,水冷膜式壁由多根钢管并排焊接组成;两组水冷膜式壁的上端均与上集箱相连通,下端分别连通一下集箱;上集箱和下集箱均与汽包相连,形成一冷却水循环。下集箱下侧并排设置有若干锥形灰斗,锥形灰斗与水冷膜式壁、上集箱形成一封闭的烟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冷烟道内设置蓄热式格子墙,将电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波动不稳定的高温段烟气余热回收储存,在出钢期间烟气温度下降时释放,不仅增加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而且有利于减少电炉余热回收蒸汽波动幅度,便于蒸汽系统稳定运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