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7317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1468312.6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明澈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上海大学
IPC: C08F222/20 , C08F2/50 , B33Y70/0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光子3D打印光敏树脂组合物,涉及双光子3D打印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含羟基基团的光固化树脂预聚物5‑20份;UV丙烯酸酯单体35‑50份;长链亲水性交联单体33‑67份;光引发剂2‑5份。本发明提供的双光子3D打印光敏树脂组合物,通过含羟基基团的光固化树脂预聚物、UV丙烯酸酯单体以及长链亲水性交联单体的协同作用,在光引发剂的引发下,能够迅速固化,在保证双光子3D打印成型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打印产品的柔韧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适用于双光子3D打印的光敏材料难以兼顾成型性和柔韧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1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468312.6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明澈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上海大学
IPC: C08F222/20 , C08F2/50 , B33Y70/0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光子3D打印光敏树脂组合物,涉及双光子3D打印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含羟基基团的光固化树脂预聚物5‑20份;UV丙烯酸酯单体35‑50份;长链亲水性交联单体33‑67份;光引发剂2‑5份。本发明提供的双光子3D打印光敏树脂组合物,通过含羟基基团的光固化树脂预聚物、UV丙烯酸酯单体以及长链亲水性交联单体的协同作用,在光引发剂的引发下,能够迅速固化,在保证双光子3D打印成型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打印产品的柔韧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适用于双光子3D打印的光敏材料难以兼顾成型性和柔韧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9053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1041204.1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A61K9/00 , A61K9/14 , A61K31/4188 , A61K31/555 , A61K31/704 , A61K33/243 , A61K38/14 , A61K47/30 , A61P35/00 , A61B1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大肿瘤消融范围的方法。使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治疗肿瘤组织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当肿瘤组织靶区穿刺入针状电极后,在电压脉冲作用下,电击针中心区域的细胞膜表面可形成不可逆纳米孔,诱发细胞凋亡。但是,处于肿瘤组织边缘区域的部分肿瘤细胞只能形成可逆纳米孔,不能发生细胞凋亡。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大肿瘤消融范围的方法,将IER技术与导电纳米粒子药物靶向技术相结合,降低了组织靶区内的电场阈值,在电脉冲和抗肿瘤药物的双重作用下,有效保证了靶区中心及其边缘区域的肿瘤组织细胞全部凋亡,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90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41204.1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A61K9/00 , A61K9/14 , A61K31/4188 , A61K31/555 , A61K31/704 , A61K33/243 , A61K38/14 , A61K47/30 , A61P35/00 , A61B1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大肿瘤消融范围的方法。使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治疗肿瘤组织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当肿瘤组织靶区穿刺入针状电极后,在电压脉冲作用下,电击针中心区域的细胞膜表面可形成不可逆纳米孔,诱发细胞凋亡。但是,处于肿瘤组织边缘区域的部分肿瘤细胞只能形成可逆纳米孔,不能发生细胞凋亡。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大肿瘤消融范围的方法,将IER技术与导电纳米粒子药物靶向技术相结合,降低了组织靶区内的电场阈值,在电脉冲和抗肿瘤药物的双重作用下,有效保证了靶区中心及其边缘区域的肿瘤组织细胞全部凋亡,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539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422905.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可降解3D打印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环缩醛基可降解生物材料中引入丙烯酸酯端基,未反应的丙烯酸酯基在体内容易与蛋白质上的氨基及巯基进行迈尔克加成反应,从而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及毒性,同时交联的丙烯酸酯基团在体内依然有可能降解产生酸性基团,导致局部酸性环境刺激周围组织并加速材料水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可降解3D打印多孔支架,以环缩醛聚合单体、PEGDAC为聚合单体,与含巯基的交联剂交联固化形成软骨组织修复的多孔支架,所制备的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够更好的应对软骨组织修复过程中人体活动对多孔支架造成的挤压,有利于人体软骨组织更好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092280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1217661.9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9D7/62 , C09D17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机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及其在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由光引发剂、聚乙二醇、马来酸酐反应制得,解决了作为白色颜料的纳米氧化锌在聚酯涂料中易团聚、沉降的问题,本发明所制备的改性纳米氧化锌分子结构上含有光引发活性的基团,可以直接作为光固化涂料的光引发剂使用,相比普通的光引发剂,具有较低的比表面能,光引发效果也有所提高;改性纳米氧化锌分子结构上分子量较大的烷基,使得纳米氧化锌表面由亲水疏油性能变为亲油疏水,增强了纳米氧化锌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无机材料纳米氧化锌与聚酯基体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了光固化涂层的表面附着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55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136010.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明澈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IPC: C08F283/00 , C08F283/10 , C08F2/48 , B33Y70/10 , C08F222/20 , C08F222/14 , A61L31/06 , A61L31/02 , A61L3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材料及用于血管斑块清除的微纳机器人,涉及微纳机器人技术领域;3D打印材料包括亚油酸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与光敏树脂;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光敏树脂包括如下组分:环氧(甲基)丙烯酸酯5‑10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10‑15份;活性稀释剂20‑30份;光引发剂0.1‑1份。本发明以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与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光敏树脂的主体树脂,使得该材料不仅能够用于3D打印成型,还能够保证制备的光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血管斑块清除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在体系中引入亚油酸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能够避免磁性纳米粒子在打印过程中发生沉降,从而能够保证打印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64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01560.2
申请日:2023-03-03
IPC: G01L1/18 , B29C64/106 ,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10/00 , B33Y50/00 , B33Y50/02 , G01L9/06 ,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电阻式微纳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柔性电阻式微纳力传感器包括柔性导电敏感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导电敏感单元两端的第一导电极板以及第二导电极板;所述第一导电极板与所述第二导电极板相互独立;所述柔性导电敏感单元由导电光敏聚合材料采用双光子飞秒激光直写技术3D打印得到。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电阻式微纳力传感器,通过利用双光子飞秒激光直写技术结合导电光敏聚合材料来制备体积小、精度高的柔性导电敏感单元,在保证传感器灵敏度、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微米级尺度下微纳力传感器的制造,使得该传感器在医用导管、介入式器械、机械臂控制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2280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17661.9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09D7/62 , C09D17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机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及其在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由光引发剂、聚乙二醇、马来酸酐反应制得,解决了作为白色颜料的纳米氧化锌在聚酯涂料中易团聚、沉降的问题,本发明所制备的改性纳米氧化锌分子结构上含有光引发活性的基团,可以直接作为光固化涂料的光引发剂使用,相比普通的光引发剂,具有较低的比表面能,光引发效果也有所提高;改性纳米氧化锌分子结构上分子量较大的烷基,使得纳米氧化锌表面由亲水疏油性能变为亲油疏水,增强了纳米氧化锌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无机材料纳米氧化锌与聚酯基体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了光固化涂层的表面附着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53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17667.6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3D打印树脂单体。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3D打印树脂单体,这种可降解3D打印树脂单体分子结构上含有丙烯酸双键和丰富的酸酐基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PLA、ABS、PLGA、蜡树脂等作为PDMS微流控芯片的阳模,去除阳模的溶剂为酸性、碱性或有机溶液,且阳模去除时间较长,本法所制备的3D打印树脂单体聚合之后可采用DLP光固化3D打印制作PDMS微流控芯片的阳模,实现3D打印复杂三维微通道结构,待PDMS微流控芯片固化成型后,在不破坏PDMS微流控芯片微通道的情况下,作为阳模的3D打印树脂可在温水中快速自行水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