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三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3971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810201985.9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发光三极管及其制备方法。该三极管是采用光刻技术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上制作出一个沟道,形成两个源和漏极,未改动的阴极作为栅极;该沟道的长度为5微米~30微米。本发明的三极管是一个具有FET特性的二极管,它克服现有的有机发光三极管中存在的光在边缘发射和在金属电极消光的缺点。此外与TFT驱动的发光电致二极管相比,本发明的三极管即具有电流变调的FET特性,同时也具有电光转换的OLED特性。

    一种新的发光三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3971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01985.9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发光三极管及其制备方法。该三极管是采用光刻技术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上制作出一个沟道,形成两个源和漏极,未改动的阴极作为栅极;该沟道的长度为5微米~30微米。本发明的三极管是一个具有FET特性的二极管,它克服现有的有机发光三极管中存在的光在边缘发射和在金属电极消光的缺点。此外与TFT驱动的发光电致二极管相比,本发明的三极管既具有电流变调的FET特性,同时也具有电光转换的OLED特性。

    一种将器件从蓝膜转移到硅片的转移印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7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14059.5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器件从蓝膜转移到硅片的转移印刷方法,属于转移印刷技术领域,技术步骤如下:薄膜固定在定位装置上,调节定位器间的距离和高度获得要求薄膜形状,要求的薄膜形状呈曲线状→将顶针安装固定在载物台上,然后依次放置蓝膜和待转印器件至顶针的上方→调节定位装置带动薄膜下降,顶针顶起而后调节定位装置使薄膜与待转印器件接触并完成提升拾取→移动载物台带着待转印器件位移至接收衬底正上方,然后降低定位器高度使待转印器件与接收衬底接触。通过改变了转印时薄膜的形态,该薄膜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粘附力用于器件的拾取,实现了器件从蓝膜到光滑接收衬底上的转印过程。将器件打印在粘附力非常小的衬底上,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基于渐变折射率波导和二维倒锥形波导集成的模斑转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76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405474.5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渐变折射率波导和二维倒锥形波导集成的模斑转换器,包括硅衬底、渐变折射率波导、二氧化硅衬底、二维倒锥形波导以及包层,所述二氧化硅衬底、二维倒锥形波导、包层依次位于二氧化硅衬底上方一侧,渐变折射率波导位于硅衬底上方另一侧并与二维倒锥形波导贴合;所述渐变折射率波导相对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二维倒锥形波导的长轴两端设置有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的输入端口贴合;入射光从第一输入端口入射,经由渐变折射率波导进行聚束后从第一输出端口输出,然后经由第二输入端口入射到二维倒锥形波导中进行绝热传输,最后经由由第二输出端口输出与集成硅波导耦合。

    一种OFDM-PON上行链路帧同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4773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513868.7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OFDM-PON上行链路帧同步方法。本方法的实现步骤为:(1)未同步信号输入;(2)缓存未同步信号和选取未同步信号中的长短训练序列;(3)利用短训练序列实现粗同步;(4)利用长训练序列和粗同步完成信号实现细同步;(5)由同步校准控制实现帧同步的校准;(6)对缓存的未同步信号进行同步处理;(7)最后输出已同步信号。本发明实现将接收信号通过帧同步系统,能够准确的对接收信号进行同步,并输出帧同步标志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新颖,可作为接入网同步方案的一种参考。

    一种联合机会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8803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62972.0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邹君妮 谭冲 汪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机会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方法,其步骤:1.发送节点将数据编码打包后待发送;2.广播RTS帧,向发送节点邻居节点传输RTS帧;3.将该RTS帧通过CTS帧反馈其上游节点;4.上游发送节点计算各个下一跳节点的预期传输网络编码数据包次数(ECTX);5.选择各个下一跳节点中ECTX值最小的下一跳节点作为中继节点;6.计算中继节点网络编码增益,选择编码增益最大的编码组合进行网络编码,该网络编码增益定义为记为:将编码数据包发送,转步骤3,选择中继节点;8.完成源节点至汇聚节点间数据链路的建立。该方法利用机会网络编码有效地将多个源节点数据编码融合,主动选择网络编码机会,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

    应用于多源多汇网络的组播间网络编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8664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99631.X

    申请日:2011-04-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邹君妮 谭冲 汪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源多汇网络的组播间网络编码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网络中间节点通过比较直接存储转发数据的传输增益和进行组播间网络编码的传输增益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组播间网络编码;同时中间节点通过与其下游节点交换所收到的数据信息判断组播间网络编码是否可以解码,以及选择最佳的组播组进行组播间网络编码。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同时保证了组播间网络编码的解码性能。在网络链路带宽有限时,该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各个组播组之间的传输公平性。

    随机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8334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290819.8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邹君妮 谭冲 汪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源发送端和目标接收端间建立数据传输链路,视频传输源节点对获取的视频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视频数据中含有h个数据包,将每个数据块中的数据包进行随机网络编码生成编码数据包发送出去。目标接收节点对接收的编码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解码,再判断接收的编码数据包是否被恢复成原始数据块,发送反馈信息包给视频源节点,要求源节点根据反馈信息,调节发送编码数据包个数,实现传输链路自适应性差错控制。该方法能根据当前网络链路的条件,发送节点通过调节发送的编码包个数,现实网络的无差错传输;减少数据传输的冗余,节约网络资源,提高整个网络的传输可靠性。

    随机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8334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90819.8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邹君妮 谭冲 汪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源发送端和目标接收端间建立数据传输链路,视频传输源节点对获取的视频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视频数据中含有h个数据包,将每个数据块中的数据包进行随机网络编码生成编码数据包发送出去。目标接收节点对接收的编码数据包进行网络编码解码,再判断接收的编码数据包是否被恢复成原始数据块,发送反馈信息包给视频源节点,要求源节点根据反馈信息,调节发送编码数据包个数,实现传输链路自适应性差错控制。该方法能根据当前网络链路的条件,发送节点通过调节发送的编码包个数,现实网络的无差错传输;减少数据传输的冗余,节约网络资源,提高整个网络的传输可靠性。

    可伸缩视频流多速率组播通信的最优速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8026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910052029.3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视频流多速率组播通信的最优速率分配方法。本发明采用下述步骤实现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整体效用最大化:①本发明将多速率多径路由、中继节点的网络编码和网络化流量控制进行了联合优化,②在选择最佳组播传输路径和分配各层次视频流传输速率时,兼顾了视频编码层的码流优先级问题。一方面,为每个视频编码层寻求代价最小的传输网络;另一方面,同时满足可伸缩视频编码层间依赖性的需求,③采用一种完全分布式的速率分配算法,即采用拉格朗日对偶方法将原始凸优化问题分解为高阶和低阶两个子优化问题,既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分配,又便于分布式求解。网络编码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网络整体吞吐量,同时为接收端提供了更佳的视频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