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16415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917292.5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水耐磨聚苯硫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5‑15份碳纤维、5‑15份氧化铝纤维、5‑15份石英纤维混合,得到混杂纤维;将75‑100份聚苯硫醚、5‑30份聚四氟乙烯、1‑2份纳米粒子填料、0‑3份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从主喂料口加入至挤出机中,将混杂纤维从副喂料口加入至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共混、挤出、水拉、拉条切粒后,即得到聚苯硫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聚苯硫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水、耐摩擦、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可有效拓展混杂纤维基复合物的使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4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917292.5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水耐磨聚苯硫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5‑15份碳纤维、5‑15份氧化铝纤维、5‑15份石英纤维混合,得到混杂纤维;将75‑100份聚苯硫醚、5‑30份聚四氟乙烯、1‑2份纳米粒子填料、0‑3份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从主喂料口加入至挤出机中,将混杂纤维从副喂料口加入至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共混、挤出、水拉、拉条切粒后,即得到聚苯硫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聚苯硫醚/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水、耐摩擦、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可有效拓展混杂纤维基复合物的使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0306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58299.7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F15B11/16 , G01N3/12 , F15B21/00 , F15B20/00 , F15B21/041 , F15B21/0423 , F15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式回转液压加载系统和被动加载方法,属于加载试验领域,泵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输入口管路相连;第二单向阀的输出口与连通的第一加载油缸的下油腔油口和第二加载油缸的上油腔油口分别管路相连,第一加载油缸的下油腔油口和第二加载油缸的上油腔油口还与第三单向阀的输入口相连;第四单向阀的输出口与连通的第一加载油缸的上油腔油口和第二加载油缸的下油腔油口分别管路相连,第一加载油缸的上油腔油口和第二加载油缸的下油腔油口,还与第五单向阀的输入口相连;加载油缸的活塞杆与回转臂的两端分别相连,回转臂中心通过回转轴与待试验的设备相连。本发明用于模拟设备负载,对设备实现全面考核。
-
公开(公告)号:CN10959197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10001983.3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B63B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收式减摇鳍装置收放及止动机构,收放机构中至少具有一个收放油缸,收放油缸通过转轴铰接在油缸安装座,收放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通过油缸耳环和转动销一连接回转盘的悬臂机构,由收放油缸驱动回转盘旋转,使回转盘转到放鳍位置或收鳍位置;所述止动机构中至少具有一个止动板,止动板通过止动板转动销铰接在止动机构底座内,止动板后部上端通过止动油缸转动销与止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止动油缸通过止动油缸铰座连接在止动机构底座上,由止动油缸驱动止动板翻转,用于止动回转盘旋转或收放油缸的动作。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相对于目前的收放止动机构,重量减少35%;通过设计不同收放油缸行程,可以改变装置的收放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45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67401.4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F15B13/02 , F15B1/02 , F15B21/0423 , F15B21/041 , F15B21/00 , B63B39/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船舶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收放式减摇鳍液压系统和控制方法,非收放式减摇鳍液压系统包括锁紧机构、鳍柄、转鳍油缸组和控制阀组,控制阀组分别与锁紧机构和两个转鳍油缸的油腔连接;当控制阀组向两个转鳍油缸施加大小方向相同的推力,两个转鳍油缸作用在鳍柄的转矩相同方向相反,鳍柄复零,控制阀组控制锁紧机构的伸缩销伸入鳍柄的销孔锁紧鳍柄;当控制阀组向两个转鳍油缸交替施加方向不同的力,此时鳍柄回转运动。本申请的非收放式减摇鳍液压系统不仅能够控制转鳍油缸带动鳍柄回转,还能够精准控制作用在鳍柄两端的转矩达到平衡,确保复零后的鳍柄可以通过锁紧机构的伸缩销实现对鳍的锁紧到位或解除锁紧到位。
-
公开(公告)号:CN10553976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75424.3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B63B3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艇减摇鳍装置鳍组件,主要解决简化连接结构提高可靠性、改善传统鳍工艺、减轻重量和安装便捷等技术难点,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鳍组件采用法兰连接结构形式,鳍轴下法兰和鳍体上法兰依靠沿鳍弦长方向布置的键和连接螺栓组固连,法兰结构完全沉入鳍内部。鳍采用轻质玻璃纤维材料结合其独特的成型工艺制作,鳍轴采用高强度、焊接性好的不锈钢材料,小型化的法兰结构和玻璃纤维成型工艺相互融合,使其在上述各技术难度取得较大突破,这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较好地适应150吨以下游艇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35197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310592453.7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船用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扭矩的无源减摇鳍执行机构加载台架,包括扭矩加载机构;扭矩加载机构包括弹簧限位组件和扭转组件,弹簧限位组件具有两个,扭转组件与两个弹簧限位组件相连、且位于两个弹簧限位组件之间;扭转组件具有鳍轴安装结构,鳍轴往复回转带动扭转组件压缩两个弹簧限位组件,两个弹簧限位组件用以产生负载力矩作用在执行机构的鳍轴上;本申请可以模拟减摇鳍装置鳍在工作时水流产生的流体力矩,无需电控箱和加载液压动力源,可以实现无源加载,通过配置不同长度的齿条,实现大加载角度,通过改变弹簧的型号和长度,以及调整调节螺栓在两个轴杆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加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351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92453.7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船用零部件试验台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调扭矩的无源减摇鳍执行机构加载台架,包括扭矩加载机构;扭矩加载机构包括弹簧限位组件和扭转组件,弹簧限位组件具有两个,扭转组件与两个弹簧限位组件相连、且位于两个弹簧限位组件之间;扭转组件具有鳍轴安装结构,鳍轴往复回转带动扭转组件压缩两个弹簧限位组件,两个弹簧限位组件用以产生负载力矩作用在执行机构的鳍轴上;本申请可以模拟减摇鳍装置鳍在工作时水流产生的流体力矩,无需电控箱和加载液压动力源,可以实现无源加载,通过配置不同长度的齿条,实现大加载角度,通过改变弹簧的型号和长度,以及调整调节螺栓在两个轴杆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加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9197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01983.3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IPC: B63B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收式减摇鳍装置收放及止动机构,收放机构中至少具有一个收放油缸,收放油缸通过转轴铰接在油缸安装座,收放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通过油缸耳环和转动销一连接回转盘的悬臂机构,由收放油缸驱动回转盘旋转,使回转盘转到放鳍位置或收鳍位置;所述止动机构中至少具有一个止动板,止动板通过止动板转动销铰接在止动机构底座内,止动板后部上端通过止动油缸转动销与止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止动油缸通过止动油缸铰座连接在止动机构底座上,由止动油缸驱动止动板翻转,用于止动回转盘旋转或收放油缸的动作。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相对于目前的收放止动机构,重量减少35%;通过设计不同收放油缸行程,可以改变装置的收放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021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17499.4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上海衡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MAGNUS原理的船舶航行姿态控制装置和方法,步骤1,采用切片理论构建双体船纵向运动模型;步骤2,将双体船纵向运动模型转换成状态空间形式;步骤3,将航姿仪获取的船舶姿态信号输入双体船纵向运动模型,获取支撑转子转速,实现抵抗波浪。本发明提出的基于MAGNUS效应的船舶纵向姿态控制装置,该装置不仅能解决船舶纵向运动问题,同时增强了船体结构刚性。同时,前后姿态控制系统与双体船形成了框架结构,大幅增强双体船的结构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