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88273C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02136610.1
申请日:2002-08-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高温气体渗氮等温淬火工艺属于钢铁化学热处理领域。钢铁高温气体渗氮时,选择适当的温度、时间、氮势和冷却方法,在只含氮无碳的介质进行渗氮,表面形成ε-Fe2-3N化合物层,次表层为高氮奥氏体。奥氏体渗氮结束后将工件直接于180~300℃等温。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能获得高的硬度,心部好的塑性和韧性。可进一步减少热处理畸变,畸变程度与铁素体氮碳共渗相当。用此工艺来代替奥氏体氮碳共渗,可以根除产生氢氰酸的根源,用来代替铁素体氮碳共渗,不仅根除氢氰酸的污染,还能提高有效硬化层的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266464C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310108452.3
申请日:2003-11-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控制气氛炉用可装卸的取样和取气装置,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进出水管、取气样管、取试样管、水冷套、耐火纤维制品块和长方形垫板,长方形垫板焊于水冷套上,水冷套前端与耐火纤维制品块粘合,取试样管和取气样管贯穿于水冷套和耐火纤维制品块中,并在两端伸出,取试样管、取气样管、进出水管与水冷套密焊。本发明装置可在炉子上合理安置一个或多个取试样和取气样口使用,及时了解炉内或炉子各区段的碳势或氮势,为调节和控制提供依据,确保加工件的质量,同时给操作带来极大方便,也能减少炉体散热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250749C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02136430.3
申请日:2002-08-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1D1/55
Abstract: 中高淬透性钢末端淬火装置及淬透性测定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装置主要包括:喷水口、端淬试样、下托盘、外筒、内筒、上托盘、塞子、钢盖、垫圈、支架、上螺钉、下螺钉,在外筒内部设置内筒,内筒上部设置垫圈,整个套筒通过上下托盘固定于支架上,塞子上部与钢盖结合在一起成盖子,上下托盘通过上螺钉和下螺钉固定于支架上。测定方法如下:将端淬试样放入电炉中加热至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快速移至端淬装置内筒中并关闭盖子,开启喷水开关进行喷水冷却;经足够长时间冷却,将试样取出;从试样侧面磨出两相互平行的平面,测定试样硬度;根据硬度数据,建立冷却速度与硬度定量关系曲线。本发明可获得相当宽的冷却速度范围,方法简单、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718766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27340.4
申请日:2005-06-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1D1/34
Abstract: 一种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的实现密封状态转移工件的井式加热炉炉盖。本发明中,井式加热炉上部设有炉盖外密封罩,炉盖外密封罩的内部设置两半对开式平移炉盖,在炉盖外密封罩的上部设置下密封槽,炉盖外密封罩的侧面设置炉盖开合动力机构,炉体密封圈设置在井式加热炉的上部和两半对开式平移炉盖的内侧,炉内吊钩与工件吊钩搭合,炉体之间密封罩与密封罩上下运动驱动机构连接,炉体之间密封罩内侧设置上密封刀口,其外侧设置保护气体注入孔,其下方与下密封刀口连接,上密封槽设置于立式加热炉下部,密封罩通过上密封刀口插入上密封槽、通过下密封刀口插入下密封槽。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对长轴筒类工件的处理,可明显减少工件转移过程中的氧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542159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200310108453.8
申请日:2003-11-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3C8/24
Abstract: 一种渗氮炉上采用可卸换环形进氨管促使气氛均匀的装置。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环形进氨管和进氨管座组件,可卸换的环形进氨管设置于井式炉炉盖直下方,呈水平平衡设置,环形进氨管下方外偏45°均匀开有小孔,环形进氨管上焊的进氨直管经炉盖上预留的孔口,与炉盖板上的进氨管座组件为压紧螺母式或发兰式结构连接。本发明进氨直管采用压紧螺母式或发兰式结构的方法安装,能防止炉气泄漏,而且卸换方便;采用环形进氨管和弧形进氨管,使其在炉子运行中不易变形,并能保证每次更换的进氨管延长使用寿命;渗氮炉上采用可卸换环形进氨管能促使渗氮炉内气氛均匀,从而能保证渗氮工件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
-
公开(公告)号:CN1401795A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申请号:CN02137258.6
申请日:2002-09-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连续式分级或等温淬火冷却设备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主要包括:浸液淬火槽、热工件落入筒、红外测温仪、喷冷传输带、喷嘴、等温炉传输带及等温炉,热工件落入筒插入浸液淬火槽溶液中,热工件落入筒上口对准加热炉下料口,下口对准快冷传输带上平面水平运动的初始端位置,喷嘴设置在喷冷传输带四周,喷冷传输带上平面水平运动的初始端设在浸液淬火槽快速提升传输带上运动平面末端的下方,末端设在等温炉传输带上平面水平运动初始端的上方,等温炉传输带的大部分设置在等温炉加热室内,红外测温仪设在快速提升传输带上运动平面末端上方和喷冷传输带上平面水平运动区间的上方。本发明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生产安全和淬火件尺寸不受限制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398992A
公开(公告)日:2003-02-26
申请号:CN02136713.2
申请日:2002-08-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1D1/20
Abstract: 一种清洁的等温淬火或分级淬火的方法属于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方法如下:先将工件加热到奥氏体状态,按照淬火冷却技术通常遵循的原则,根据工件大小及钢的淬透性,选择淬火冷却介质,工件表面的温度冷却到等温淬火或分级淬火温度时,随即转入等温阶段或分级停留阶段;在等温阶段或分级停留阶段用调节喷雾-气冷方法控制工件表面温度,调节到每时刻从工件表面被带走的热量与从工件内部传到工件表面的热量相等,将表面温度控制在等温淬火或分级淬火工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本发明不仅能保持现有的等温淬火或分级淬火的优点,而且克服硝盐浴(槽)的环境污染和爆炸的隐患,消灭等温油浴(槽)的环境污染和火灾的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5555C
公开(公告)日:2002-05-29
申请号:CN99124182.7
申请日:1999-12-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6
Abstract: 本发明渗氮废气排放与残余氨回收的装置,主要由缓冲器第一级吸收器、氨水贮存槽、第二级吸收器和废液中和槽构成,缓冲器通过管道与第一级吸收器相联,第一级吸收器又通过管道与第二级吸收器相联,第一级吸收器的一侧所设的溢流槽与氨水贮存槽相通,第二级吸收器通过管道可由开关控制与外界相通,第二级吸收器底部可由开关控制与废液中和槽相通。本发明渗氮废气排放与残余氨回收的方法采用二级吸收法。
-
公开(公告)号:CN1258556A
公开(公告)日:2000-07-05
申请号:CN99124182.7
申请日:1999-12-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6
Abstract: 本发明渗氮废气排放与残余氨回收的装置,主要由缓冲器第一级吸收器、氨水贮存槽、第二级吸收器和废液中和槽构成,缓冲器通过管道与第一级吸收器相联,第一级吸收器又通过管道与第二级吸收器相联,第一级吸收器的一侧所设的溢流槽与氨水贮存槽相通,第二级吸收器通过管道可由开关控制与外界相通,第二级吸收器底部可由开关控制与废液中和槽相通。本发明渗氮废气排放与残余氨回收的方法采用二级吸收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