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2826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83106.7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能动式有机物工质喷射制冷方法,利用重力把储液罐中的液体有机物工质加入蒸发器;蒸发器中工质受热蒸发,当工质温度和压力到一定值时自力式压控阀自动打开,喷射器工作;工质冷凝后,分为两路,一路流入储液罐,另一路进入制冷蒸发器进行制冷循环,产生约12℃的冷媒水;当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完全蒸发时,压控阀组工作,储液罐工质流入蒸发器,将一定质量的工质密闭于蒸发器中,在再一次进行上述工作。本发明该系统以60~200℃的低温热能为热源,以地下水、河(海)水或空气为冷源,选取有机物作为工质,利用重力传输液体工质即可。
-
公开(公告)号:CN1164496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440864.4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跟踪精准控制的舰船燃机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装置为功率驱动器,包括控制单元和功率单元。方法包括:获取转速控制信号、加速度控制信号、排气温度控制信号,通过最小值选择器得到燃料需求信号,基于燃料需求信号对燃料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获取第一开口角控制量、第二开口角控制量,通过最小值选择器得到开度控制信号,基于开度控制信号对进口导叶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遗传算法寻优确定BPNN网络的初始控制参数,再通过BPNN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不断通过自学习整定PID的参数,使用PID控制器实现燃气轮机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跟踪速度与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27271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496376.1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13/006 , F01K7/16 , F01K11/02 , F01K13/02 , F01K25/00 , F01K25/08 , F05D222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能动式低温热能有机物工质发电方法,利用第一蒸发器及第二内的有机物工质受热蒸发,当有机物工质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蒸发器出口的自力式压控阀在工作压力触发下打开,有机物工质蒸汽进入透平,推动透平做功,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做功后的低压低温乏气进入冷凝器冷凝,通过第一蒸发器、二轮流输出工作蒸汽,连续带动透平做功,输出电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性能可靠、依靠工质在密闭空间受热蒸发实现压力的升高进行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16449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40864.4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跟踪精准控制的舰船燃机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装置为功率驱动器,包括控制单元和功率单元。方法包括:获取转速控制信号、加速度控制信号、排气温度控制信号,通过最小值选择器得到燃料需求信号,基于燃料需求信号对燃料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获取第一开口角控制量、第二开口角控制量,通过最小值选择器得到开度控制信号,基于开度控制信号对进口导叶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遗传算法寻优确定BPNN网络的初始控制参数,再通过BPNN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不断通过自学习整定PID的参数,使用PID控制器实现燃气轮机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跟踪速度与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49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55062.0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C01B3/32 , G16C10/00 , G16C20/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甲醇重整制氢运行参数调整方法、调节方法,运行参数调整方法包括:建立甲醇重整制氢热力学模型;基于所述安全高效甲醇重整制氢热力学模型,对温度、水碳比和压力进行单独调整或多种协同调整,分析甲醇重整制氢的产物变化;按照预设置的产物或产率要求,设置甲醇重整制氢运行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重整制氢在动力系统应用中产氢率低、碳沉积等问题,建立了甲醇重整器热力学模型,研究了运行参数、组分变化对重整制氢的影响规律,综合比较获得重整最优的影响参数范围,进而设置甲醇重整制氢运行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61901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29601.0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用户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包括:构建电价激励型用户需求响应机制;建立基于用户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确定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的优化求解问题,其目标函数为最小化能源购买成本,优化调度约束条件中的不等式约束中包括基本电费中的申报用电量约束;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式对目标函数和优化调度约束条件中的非线性约束条件进行线性化处理;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求解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的优化求解问题;判断求解结果是否最优,若是,则按照求解结果运行,若否,则改变配置参数,重新进行求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实现削峰填谷、增加风光消纳量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528262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483106.7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能动式有机物工质喷射制冷方法,利用重力把储液罐中的液体有机物工质加入蒸发器;蒸发器中工质受热蒸发,当工质温度和压力到一定值时自力式压控阀自动打开,喷射器工作;工质冷凝后,分为两路,一路流入储液罐,另一路进入制冷蒸发器进行制冷循环,产生约12℃的冷媒水;当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完全蒸发时,压控阀组工作,储液罐工质流入蒸发器,将一定质量的工质密闭于蒸发器中,在再一次进行上述工作。本发明该系统以60~200℃的低温热能为热源,以地下水、河(海)水或空气为冷源,选取有机物作为工质,利用重力传输液体工质即可。
-
公开(公告)号:CN116466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40869.7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工况下舰船燃气轮机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于舰船燃气轮机的发电机组,舰船燃气轮机的发电机组包括燃料控制系统和IGV进口导叶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转速控制信号、加速度控制信号、排气温度控制信号;基于转速控制信号、加速度控制信号和排气温度控制信号,通过最小值选择器得到燃料需求信号;获取动力涡轮的实际排气温度,基于动力涡轮的实际排气温度和设定排气温度得到开口角控制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BPNN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不断通过自学习整定PID的参数,实现控制参数的实时调节,通过神经网络的不断训练,实现对燃气轮机状态参数的实时跟踪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6207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355593.2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8/0606 , H01M8/0662 , H01M8/12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氨分解功能的氨燃料船用SOFC发电装置,包括液氨储罐、催化燃烧氨裂解器、SOFC电池模块;其中催化燃烧氨裂解器包括相互呈套管结构设置的催化氨分解反应管与SOFC尾气催化燃烧反应管;催化氨分解反应管用于氨分解产氢气反应,其进料端与液氨储罐相连接,出料端与SOFC电池模块阳极入口相连接;SOFC尾气催化燃烧反应管用于进行氢气与氧气的催化燃烧反应,并将反应热通过套管结构传递至催化氨分解反应管,其进料端与SOFC电池模块的阳极出口、阴极出口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发电装置高效紧凑、性能可靠、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小型化、实用化,可在船体有空间限制的情况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39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80356.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8/0606 , H01M8/0662 , H01M8/22 , H01M8/04014 , H01M8/04701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船用氨燃料SOFC发电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液氨储罐;催化燃烧裂解一体器,其包括催化氨分解器、以及围绕所述催化氨分解器设置的SOFC尾气催化燃烧器,所述催化氨分解器与SOFC尾气催化燃烧器形成两者的换热空间;引射器;SOFC电池模块,其包括阳极进气口、阳极尾气出口、阴极进气口、阴极尾气出口;空气进气组件;以及混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少发电系统空间占用,降低发电系统部件间热损耗,提升系统效率等,整个发电系统高效紧凑、性能可靠、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小型化、实用化,可在船体有空间限制的情况下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