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1166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53713.8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H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推拿设备,包括工作台、输入端结构和数据处理设备,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本发明提出了用于动物实验的推拿设备,具有能够自动对实验动物进行推拿,且能够控制推拿力度和频率的优点,通过传感器采集垂直方向的压力,以及施力的频率,同时通过处理设备显示输出时的压力和频率,通过面板可以对参数进行设置,对实验动物进行推拿时,使用控制仪器调控振动参数,能够达到调节施力的压力和频率的目的,形成按法、揉法和振法多种推拿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0217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67920.8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IPC: A61K31/343 , A61P9/00 , A61P39/02 , A61K36/537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丹酚酸B在治疗PD‑1/PD‑L1抑制剂引起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本发明结合心脏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通过PD‑1/PD‑L1抑制剂PPLI2诱导建立心脏毒性及心肌损伤模型,模拟PPLI2引起心脏毒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斑马鱼模型上,丹酚酸B能显著改善PPLI2引起的斑马鱼生存率降低、心脏功能减弱以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在心肌细胞模型上,丹酚酸B明显提高PPLI2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降低PPLI2对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以及降低心肌损伤指标脑钠肽和肌酸激酶的表达。证明了丹酚酸B对PD‑1/PD‑L1抑制剂PPLI2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和/或治疗作用,是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心脏毒性的保护和/或治疗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27981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82707.0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07D231/20 , A61K31/4152 , A61K31/4365 , A61K45/06 , A61P5/50 , A61P3/10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环己基吡唑啉酮类羧酸酯酶1抑制剂、其制备及应用,羧酸酯酶1抑制剂的结构通式如下:R1和R2分别为苯基、苄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4‑甲基苄基和2‑萘基中的任意一种。其制hCES1A的IC50达50纳摩,抑制hCES2A的IC50与抑制hCES1A的IC50比率可达252倍。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人羧酸酯酶亚型1的活性,进而提高羧酸酯类外源性前体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或作为氯吡格雷的增效剂,还可有效抑制小鼠前脂肪3T3‑L1细胞系诱导的脂肪细胞脂滴的生成。本发明的羧酸酯酶1抑制剂,原料易得,成本较为低廉,合成工艺较为简单且收率较高;抑制活性高且其选择性好,极具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086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72284.2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IPC: A61K36/90 , A61K36/896 , A61P35/04 , A61P35/00 , A61K35/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复方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党参10~30份,茯苓10~15份,白术10~15份,土茯苓10~15份,菝葜10~30份,八月札10~15份,鸡内金5~15份,陈皮3~10份。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健脾益气,扶正解毒的功效,对结直肠癌术后进行综合治疗,降低其复发转移,成本低,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能降低降低血清VEGF、P53、COX-2、survivin的表达,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72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45682.X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IPC: A61K31/7048 , A61P9/00 , A61P9/10 , A61P9/14 , C07H1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人参黄酮苷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人参黄酮苷在单独或者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治疗伴随血管生成不足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或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采用VEGF受体抑制剂诱导斑马鱼血管生成不足模型和人气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模拟疾病血管生成不足的病理状态,研究了人参黄酮苷促进血管新生的功效,结果发现人参黄酮苷促血管新生作用明显,有效率超过90%,其作用机制与VEGF受体表达和细胞凋亡相关。说明人参黄酮苷具备有效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适用于治疗血管生成不足的相关疾病。其来源广泛,毒性低,为治疗血管生成不足疾病提供了新途径,是潜在的制备血管新生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308209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53187.0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718 , A61K31/4375 , A61K31/4741 , A61K31/352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连水提物及其成分在制备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具体为黄连水提物及其成分—巴马汀、药根碱、氧化血根碱、血根碱或汉黄芩素在制备抑制DPP‑IV水解酶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黄连水提物及其成分—巴马汀、药根碱、氧化血根碱、血根碱或汉黄芩素能够显著抑制DPP‑IV水解酶,这为二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可用活性成分,极具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915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453188.5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704 , A61P3/10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虎杖水提物及其成分在制备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具体为虎杖水提物及其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或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在制备抑制DPP‑IV水解酶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虎杖水提物及其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槲皮素或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能够显著抑制DPP‑IV水解酶,这为二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可用活性成分,极具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0861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72284.2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IPC: A61K36/90 , A61K36/896 , A61P35/04 , A61P35/00 , A61K35/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复方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党参10~30份,茯苓10~15份,白术10~15份,土茯苓10~15份,菝葜10~30份,八月札10~15份,鸡内金5~15份,陈皮3~10份。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健脾益气,扶正解毒的功效,对结直肠癌术后进行综合治疗,降低其复发转移,成本低,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能降低降低血清VEGF、P53、COX?2、survivin的表达,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2439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647474.X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PD1‑PDL1inhibitor 2在PD‑1/PD‑L1阻断引起心脏毒性的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本发明结合心脏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通过PPLI2为诱导剂建立心脏毒性模型。在斑马鱼模型上,PPLI2引起斑马鱼生存率降低、心脏功能减弱、心包水肿、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指标尿钠肽(ANP、BNP、CNP)、肌酸激酶(CKMA、CKMB)、肌钙蛋白T(cTNT2)增加;在心肌细胞模型上,PPLI2引起细胞形态破坏、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毒性增加,以及心肌损伤指标尿钠肽(BNP)、肌酸激酶(CK)增加。通过以上斑马鱼和心肌细胞模型,证明了PPLI2作为PD‑1/PD‑L1特异性阻断试剂构建心脏毒副作用模型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7981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1182707.0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07D231/20 , A61K31/4152 , A61K31/4365 , A61K45/06 , A61P5/50 , A61P3/10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环己基吡唑啉酮类羧酸酯酶1抑制剂、其制备及应用,羧酸酯酶1抑制剂的结构通式如下:R1和R2分别为苯基、苄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4‑甲基苄基和2‑萘基中的任意一种。其制hCES1A的IC50达50纳摩,抑制hCES2A的IC50与抑制hCES1A的IC50比率可达252倍。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人羧酸酯酶亚型1的活性,进而提高羧酸酯类外源性前体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或作为氯吡格雷的增效剂,还可有效抑制小鼠前脂肪3T3‑L1细胞系诱导的脂肪细胞脂滴的生成。本发明的羧酸酯酶1抑制剂,原料易得,成本较为低廉,合成工艺较为简单且收率较高;抑制活性高且其选择性好,极具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