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的拖钩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3988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007421.0

    申请日:2017-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拖钩装置,包括:提拉轴,所述提拉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压杆,所述压杆的上部与所述提拉轴可转动连接,转动角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提拉轴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绑带的连接件;基座,所述基座套设在提拉轴上,且与所述提拉轴可滑动连接;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在所述提拉轴上,且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压杆之间,所述支撑座包括倾斜面,所述压杆可移动贴合在所述倾斜面上,所述倾斜面用于支撑所述压杆;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提拉轴与所述基座的相对滑动。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拖钩装置,与车体可拆卸连接,可重复利用;拆装速度快,操作便捷;固定效果好,稳定性好,不会损伤汽车,进一步降低海运成本。

    可拆卸的拖钩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398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7421.0

    申请日:2017-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D1/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拖钩装置,包括:提拉轴,所述提拉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压杆,所述压杆的上部与所述提拉轴可转动连接,转动角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提拉轴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绑带的连接件;基座,所述基座套设在提拉轴上,且与所述提拉轴可滑动连接;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在所述提拉轴上,且设置在所述基座和所述压杆之间,所述支撑座包括倾斜面,所述压杆可移动贴合在所述倾斜面上,所述倾斜面用于支撑所述压杆;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提拉轴与所述基座的相对滑动。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拖钩装置,与车体可拆卸连接,可重复利用;拆装速度快,操作便捷;固定效果好,稳定性好,不会损伤汽车,进一步降低海运成本。

    膨胀胶块和车身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354381U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21622008.9

    申请日:2020-08-06

    Inventor: 汪黎 周枫 陆龙海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膨胀胶块,包括骨架和发泡层,所述发泡层设置在所述骨架上,并且通过所述骨架与车身连接,还包括发泡导向件,所述发泡导向件设置在所述骨架上,所述发泡导向件用于限制所述发泡层的至少一个发泡方向。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身,包括D柱,还包括所述的膨胀胶块,所述膨胀胶块安装到所述D柱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发泡导向件,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发泡层的局部位置的发泡方向和效果,更稳健地满足白车身气密性的要求,可以用在局部造型形状与空间要求苛刻的地方,能很好地满足制造工艺与质量。

    一种机动车辆的铰链柱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61478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20502776.9

    申请日:2014-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的铰链柱,包括与机动车辆前纵梁连接的铰链柱本体,所述铰链柱本体上还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机动车辆的门槛板搭接,所述延伸板焊接在所述铰链柱本体的底部形成L型铰链柱,所述铰链柱本体和所述延伸板采用屈服强度大于210MPa的高强度钢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辆的铰链柱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降低铰链柱材料厚度,实现了降低铰链柱的重量及生产成本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利用率,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铰链柱的加工成本。

    一种用于支撑汽车门防撞梁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161058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20551849.3

    申请日:2014-09-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汽车门防撞梁的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身侧围内板和车身门槛内板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面及与所述支撑面连接的固定壁,所述支撑面与设置在车门上的防撞梁相对设置,所述支撑面的一端通过结构胶粘接在所述车身侧围内板上,所述固定壁与所述车身门槛内板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支撑汽车门防撞梁的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在车身侧围内板和车身门槛内板上固定用于支撑车门防撞梁的支撑架,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的侧碰性能,避免防撞梁向车内侵入量过大而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

    一种车身后地板总成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96478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340625.8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后地板总成,包括车身后地板和后纵梁,其中:后纵梁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侧表面;车身后地板包括底面和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位于底面的两侧,且底面低于第一翻边,第一翻边与后纵梁的侧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翻边与后纵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后地板总成通过将车身后地板的第一翻边与后纵梁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同时设置第一翻边与后纵梁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在满足后纵梁离地间隙的要求下,增加了行李箱的容积,如果在同一行李箱容积的设计要求和同样车高条件下,可以使后排乘员的布置相对现有技术靠后,从而增加了后排乘员的空间,提高了乘车舒适性。

    一种汽车中通道总成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44849U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20066458.2

    申请日:2014-02-14

    Inventor: 陈利燕 周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中通道总成,包括中通道本体,所述汽车中通道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焊接在所述中通道本体上,并且与所述中通道本体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体。由于加强件增大了中通道总成的截面高度和面积,提高了中通道强度,同时封闭腔体在汽车正面碰撞的时候,对碰撞载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一种漏水阀、落水槽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04296611U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20706843.9

    申请日:2014-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水阀、落水槽及汽车。所述漏水阀是由五面壁一体形成的六面体结构,其中第一面壁与第四面壁相对设置,第二面壁与第三面壁相对设置,第五面壁形成所述漏水阀的底面,与第五面壁相对的是无壁面;第一面壁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形成第一漏水孔的部分边缘落在第一面壁与第五面壁的交线上;第一漏水孔中设置有第一阀门盖,第一阀门盖的形状与第一漏水孔的形状一致,第一阀门盖的其中一条边与第一面壁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所述落水槽和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漏水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漏水阀、落水槽及汽车的制造和维护成本低、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利于大批量生产、使用寿命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