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6369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480080201.5

    申请日:2014-06-27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一边抑制短路耐量的降低,一边降低导通电阻。本发明具有SiC外延层(2)、阱区域(3)、源极区域(4)、沟道电阻调整区域(6)、栅极电极(7)、层间绝缘膜(9)、源极电极(10)、以及漏极电极(12)。沟道电阻调整区域(6)是在阱区域(3)的表层被源极区域(4)和SiC外延层(2)夹着而形成的。沟道电阻调整区域(6)是,在与由源极区域(4)和SiC外延层(2)夹着沟道电阻调整区域(6)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间断地形成第1杂质区域的区域。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2394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10217654.4

    申请日:2015-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切换时产生的电场集中缓和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具备:第一导电型的碳化硅半导体层;场绝缘膜,其形成于碳化硅半导体层的表面上;肖特基电极,其在碳化硅半导体层的表面上形成为比场绝缘膜靠内周侧,并且形成为攀升至场绝缘膜;表面电极,其将肖特基电极覆盖,越过肖特基电极的外周端而在场绝缘膜上延伸;以及第二导电型的终端阱区域,其在碳化硅半导体层内的上部形成为与肖特基电极的一部分相接,在碳化硅半导体层内比表面电极的外周端向外周侧延伸,表面电极的外周端存在于比终端阱区域的外周端向内侧大于或等于15μm处。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81783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10191318.8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少的离子注入次数实现足够的耐压的碳化硅半导体装置。本发明包括:碳化硅漂移层(1),形成于碳化硅衬底(10)上;P型区域(2),形成于碳化硅漂移层(1)表层;肖特基电极(3),与P型区域(2)的形成部位对应地形成于碳化硅漂移层(1)上。而且P型区域(2)通过排列多个作为P型杂质的分布的重复单位的单位单元(20)而形成。另外各单位单元(20)至少具有P型杂质以第一浓度分布的第一分布区域(20A)和P型杂质以比第一浓度高的第二浓度分布的第二分布区域(20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