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645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56688.6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进气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进气结构应用于气缸盖,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具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孔,位于缸盖本体;第一进气道,在第一壁面连接缸盖本体,连通进气孔,第一进气道连接缸盖本体的一端的内壁顶部与第二壁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进气道连接缸盖本体的一端的内壁底部与第二壁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本申请使气体以一定的角度进入缸内,利于形成滚流,实现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燃烧室内以滚流方式混合,获得较高的可燃气体混合物均匀性。另外,滚流在压缩行程末端形成若干小湍动能,在排放、爆振、提升氢发动机热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有效降低爆振、早燃、回火风险。

    氨气发动机、车辆及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2306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26183.X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气发动机、车辆及控制方法。氨气发动机包括气缸、输气装置、滚流结构及点火装置。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沿缸体的轴线方向活动安装于缸体内,且与缸体的第一端之间界定出主燃烧室。输气装置设于缸体,输气装置包括与主燃烧室相连通的进气结构与排气结构。滚流结构设于主燃烧室内,滚流结构用于在活塞朝向缸体的第一端活动时,使得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产生滚流,从而使得氨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如此让混合气体更加容易被点燃。点火装置设于气缸上,点火装置包括与主燃烧室相连通且用于喷射火焰的喷射孔,使得喷射的火焰能够深入混合气体内,从而让火焰与混合气体充分接触,更好地引燃混合气体。

    一种可调节EGR混合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2222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87921.2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EGR混合系统。其控制逻辑为:整车工况输入ECU,ECU调整进气节气门、EGR阀和混合器开度,文丘里管传感器和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向ECU发送数据,计算EGR混合模型,ECU信号输入执行器,EGR废气导管转动,调节连通截面。当需要高废气流引入时,通过增加连通截面面积,减少流动阻力。当需要低废气流引入时,减少连通截面面积,增加废气涡流效应,提高废气流速,保证混合能力。该方法通过对混合器智能控制,实现EGR混合系统智能控制调节,实现进气阻力、EGR率及EGR混合均匀性的兼顾,有效提高机器热效率。同时功能模块化,接口简捷,互换性高,适配不同机器。

    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22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31671.0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该双滚流进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和两个氢气进气管,缸盖本体上设置有与发动机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活塞缸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进排气道路;进排气道路包括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排气道,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第二进气道的的出气口和排气道的进气口均与对应的发动机机体上的活塞缸相对,第一进气道的进气口和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相互独立设置;两个氢气进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插入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由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相互独立设置,进而其中一个发生回火时,回火不会扩散至所有进气道,进而可以提升氢气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一种预燃室结构、燃烧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9348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86540.7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燃室结构、燃烧发动机及汽车。该预燃室结构用于燃烧发动机,具体包括:气缸盖,用以与气缸本体限定出燃烧室;设于气缸盖内部的容积空间,并与燃烧室相连通;设于气缸盖内部的水套,水套内部充入冷却液,用以冷却容积空间;固定在气缸盖上火花塞,火花塞的喷嘴伸入容积空间内,用以点燃容积空间的可燃混合气体。通过本发明,能避免分体式的预燃室结构使密封性变差,彻底解决密封问题;同时兼具冷却效果,并使预燃室在一定容积下的热效率得到提升。

    一种球形混合装置及进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76046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70650.2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混合装置及进气系统,其属于发动机进气混合技术领域,球形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壳体、混合组件及驱动件,混合壳体呈球形,且所述混合壳体具有空气入口、废气入口、天然气入口及混合气出口,天然气入口及混合气出口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下方;混合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混合壳体内的混合片,所述混合片上设有多个气孔;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混合片,并用于驱动所述混合片在所述混合壳体中转动。本发明提供的球形混合装置及进气系统能够提高天然气、空气与废气混合的均匀性,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

    一种球形混合装置及进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7604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270650.2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混合装置及进气系统,其属于发动机进气混合技术领域,球形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壳体、混合组件及驱动件,混合壳体呈球形,且所述混合壳体具有空气入口、废气入口、天然气入口及混合气出口,天然气入口及混合气出口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下方;混合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混合壳体内的混合片,所述混合片上设有多个气孔;驱动件驱动连接于所述混合片,并用于驱动所述混合片在所述混合壳体中转动。本发明提供的球形混合装置及进气系统能够提高天然气、空气与废气混合的均匀性,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

    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腔结构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4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22125.0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腔结构及冷却方法,该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腔结构包括燃烧室和导流板,燃烧室设置有喷油器孔,燃烧室设置有两个进气口和两个排气口,两个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水道,第一水道与第一水腔连通设置,相邻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水道,第二水道与第一水道连通设置,且第二水道与第二水腔连通设置,导流板设置于燃烧室,冷却液通过进水口进入第一水腔,然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导向排气侧后沿排气口的圆周方向流向第一水道,冷却液的水流呈“V”字型,最后流经第二水道并进入第二水腔,强化了第一水道的冷却液流量,提高冷却液的流速,增强气缸盖的冷却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气缸盖的温度。

    缸盖试验芯盒及发动机试验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28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95668.4

    申请日:2022-10-21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缸盖试验芯盒及发动机试验系统,缸盖试验芯盒内部设有试验气道,缸盖试验芯盒包括芯盒主体及座圈。芯盒主体设有与试验气道相连通的进气孔道与出气孔道,芯盒主体于出气孔道处设有与出气孔道相连通的安装槽。座圈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内,座圈具有导流通道。在本申请中,安装槽相对现有的试验芯盒更大,而座圈上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实际对应的是缸盖的出气口处的结构。因此当需要试验缸盖不同的出气口结构对试验气道进气性能的影响时可以更换不同的座圈,从而使得导流通道对应所需要缸盖的出气口处的结构。如此使得试验更加方便,试验成本同样更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