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总成及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1036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55205.0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排气总成及车辆。其中排气总成包括与发动机不同的气缸一一对应连通且依次连接的歧管前段、歧管中段和歧管后段,歧管中段具有相互隔离的前段取气通道和后段取气通道,以及设置于歧管后段的EGR阀和连通前段取气通道和EGR阀的连接管,歧管前段的尾气能经由前段取气通道和连接管进入EGR阀,歧管后段的尾气能经由后段取气通道进入EGR阀。本发明的EGR阀设置于歧管后段,距离发动机的气缸距离更远,有利于降低进入EGR阀的废气的温度,提高EGR阀的使用寿命;连接管使歧管后段的尾气能经由后段取气通道进入EGR阀,有利于简化排气总成的结构,减少应力集中,提高空间利用率。

    一种高效EGR引入混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7842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87292.3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EGR引入混合系统。其控制逻辑为:整车工况输入ECU,ECU调整进气节气门和EGR阀开度,文丘里管传感器和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向ECU发送数据,计算EGR混合模型,ECU信号输入执行器,上滑块上下运动,调整预热器喉口通道。当需要高废气流引入时,通过减少预热器喉口通道,加强文丘里吸入效应,同时空气气流进一步加速撞击废气气流,保证混合均匀性。当需要低废气流引入时,通过增加预热器喉口通道,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性能。该方法通过对混合器智能控制,实现EGR引入混合系统智能控制,实现进气阻力、EGR率及EGR混合均匀性的兼顾,有效提高机器热效率。同时功能模块化,接口简捷,互换性高,适配不同机器。

    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56237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212335.4

    申请日:2022-03-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及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以及隔板,气缸盖本体内设有冷却水套,底板上设有与冷却水套连通的喷油器安装孔,以及环绕喷油器安装孔的外周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进气口和两个排气口,两个进气口之间形成进进鼻梁区,两个排气口之间形成排排鼻梁区;隔板设置于气缸盖本体内并与底板相对且间隔设置,隔板上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包括对应于进进鼻梁区的第一通道,以及对应于排排鼻梁区的第二通道,沿第一方向,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面积,第一方向为上层水套指向下层水套的方向。本申请针对性地提高了流经排排鼻梁区的冷却水流量,加快了对排排鼻梁区的冷却速度。

    排气歧管及动力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3912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719875.7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排气歧管,包括管路、多个进气法兰、至少一出气法兰及至少一支架。管路包括相向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有多个进气口;多个进气法兰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进气口;管路上设有至少一出气口,出气法兰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出气口;每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一出气法兰,另一端连接于与出气口相邻的进气口上设置的进气法兰。上述排气歧管,通过设置连接于进气法兰与出气法兰之间的支架,使排气歧管的刚度提高,进气法兰与出气法兰不易发生变形,从而防止漏气。

    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2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64595.0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器,包括壳体、上层电热翅片、下层电热翅片、接线柱和紧固螺栓,上层电热翅片和下层电热翅片交错布置,且之间有间隙,上层、下层电热翅片有扰流结构,安装在壳体内,接线柱安装在壳体上,接线柱一端与电热翅片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加热电路,固定螺栓安装在与接线柱相对一侧的壳体上用于连接上层、下层电热翅片的另一端,固定螺栓采用导电板连接。进气加热器安装在进气总管的混合器和进气歧管之间,靠近进气歧管,再循环的废气和新鲜空气经混合器初步混合后,沿管路继续混合,经过带高效扰流功能的进气加热器,从而实现第二次混合,进一步提升混合气的混合均匀性,并可有效缩短混合气混合管路长度,简化进气总管的布置。

    气缸盖底板水侧卸载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3106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51943.6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缸盖底板水侧卸载槽结构,属于中重型柴油机技术领域。包括气缸盖底板、气缸盖底板水侧、排气道口、进气道口、排排鼻梁区、进、排鼻梁区及进进鼻梁区,气缸盖上设置有排气道口及进气道口,气缸盖底板气侧与气缸盖底板组成排排鼻梁区,进排鼻梁区及进进鼻梁区,特征是:所述进进鼻梁区和进、排鼻梁区的水套采用卸载槽结构,在气缸盖底板水侧设为平底槽下沉结构,所述平底槽下沉结构底面为水平形式,与缸盖底面相平行;所述排排鼻梁区水套采用圆弧形槽下沉结构。本发明解决了高爆压气缸盖的可靠性难题,有效提高缸盖鼻梁区的散热效果,提高缸盖的可靠性,且具有结构简单,运用方便的优点。

    车辆排气歧管及汽车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51772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174735.0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排气歧管及汽车,车辆排气歧管包括内管体以及外管体,内管体内设有排气通道;外管体套设于内管体外,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空隙层,空隙层与排气通道互不连通,外管体上设有分别与排气通道连通的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外管体上还设有分别与空隙层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本申请的车辆排气歧管可以通过内管体内的排气通道来进行废气的排出,同时,通过入液口向空隙层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在空隙层内流动时能够与排气通道内的废气发生热交换,冷却液吸收废气中的热量后由出液口排出,可用于对其他部件进行加热暖机,有效地利用了废气中的热量,提高了整体的热效率。

    排气歧管及动力系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3912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719875.7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排气歧管,包括管路、多个进气法兰、至少一出气法兰及至少一支架。管路包括相向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有多个进气口;多个进气法兰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进气口;管路上设有至少一出气口,出气法兰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出气口;每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一出气法兰,另一端连接于与出气口相邻的进气口上设置的进气法兰。上述排气歧管,通过设置连接于进气法兰与出气法兰之间的支架,使排气歧管的刚度提高,进气法兰与出气法兰不易发生变形,从而防止漏气。

    一种排气总成及车辆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1036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455205.0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排气总成及车辆。其中排气总成包括与发动机不同的气缸一一对应连通且依次连接的歧管前段、歧管中段和歧管后段,歧管中段具有相互隔离的前段取气通道和后段取气通道,以及设置于歧管后段的EGR阀和连通前段取气通道和EGR阀的连接管,歧管前段的尾气能经由前段取气通道和连接管进入EGR阀,歧管后段的尾气能经由后段取气通道进入EGR阀。本发明的EGR阀设置于歧管后段,距离发动机的气缸距离更远,有利于降低进入EGR阀的废气的温度,提高EGR阀的使用寿命;连接管使歧管后段的尾气能经由后段取气通道进入EGR阀,有利于简化排气总成的结构,减少应力集中,提高空间利用率。

    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5623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12335.4

    申请日:2022-03-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及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以及隔板,气缸盖本体内设有冷却水套,底板上设有与冷却水套连通的喷油器安装孔,以及环绕喷油器安装孔的外周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进气口和两个排气口,两个进气口之间形成进进鼻梁区,两个排气口之间形成排排鼻梁区;隔板设置于气缸盖本体内并与底板相对且间隔设置,隔板上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包括对应于进进鼻梁区的第一通道,以及对应于排排鼻梁区的第二通道,沿第一方向,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面积,第一方向为上层水套指向下层水套的方向。本申请针对性地提高了流经排排鼻梁区的冷却水流量,加快了对排排鼻梁区的冷却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