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缓速器的一维和三维联合仿真方法及液力缓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79473.3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的一维和三维联合仿真方法及液力缓速器,该方法采用Amesim软件建立电磁比例阀、气源和油腔的一维模型;确定控制电流与电磁比例阀控制气压及缓速器进口流量的对应关系;建立缓速器本体的几何模型,基于几何模型抽取流道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STAR‑CCM+软件对缓速器本体的工作腔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三维仿真模型;对一维模型和三维仿真模型进行边界耦合构建联合仿真模型;基于联合仿真模型对液力缓速器的制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维度间耦合关系的建立,可准确记录动态充液过程中液力缓速器制动特性的时变过程,为液压系统的匹配和流动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指导。

    一种减少液力缓速器空载损失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96358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70482.1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液力缓速器空载损失的结构,属于辅助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减少液力缓速器空载损失的结构的转子轴的外周壁上设有滚针轴承,转子穿设在转子轴上且滚针轴承沿周向方向能够抵接在转子的安装臂上,定子套设在安装臂上,转子轴的输出端设有容纳腔,推拉组件位于容纳腔内,转子轴的连接部上设有多个配合孔,连接部上套设有弹性卡箍,推拉组件能够推动多个滚动体沿径向方向往外移动以使得多个滚动体突出转子轴的外周壁,转子具有工作位置和空载位置,当转子的安装臂抵接在滚针轴承上时,转子处于空载位置;当转子的安装臂抵接在多个滚动体上时,转子处于工作位置。该结构能够减少液力缓速器在空载状态下的功率损失,且效果良好。

    一种液力缓速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36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38089.1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缓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液力缓速器包括壳体、转子轴、定子、转子和扰流器,壳体内具有空腔,转子轴转动穿设于空腔内且伸出空腔的一端具有驱动齿轮,转子轴位于空腔的端部具有外花键齿轮。定子固定设置于壳体上并套装于转子轴上,定子的叶片端密封伸入空腔内。转子位于空腔内并与外花键齿轮啮合传动,转子转动地套装于定子上,转子的叶片端与定子的叶片端固定间隙配合并围成工作腔。扰流器可伸缩地设置于定子与转子的固定间隙内,扰流器在液力缓速器退出工作后伸入工作腔内或者在液力缓速器进入工作时退出工作腔。使得液力缓速器缩短了进入工作和退出工作的响应时间,并通过扰流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

    液力缓速器及车辆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1502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168785.3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及车辆,液力缓速器包括壳体,具有一工作腔;变速箱输出轴,轴向穿设于所述壳体内;转子,设置于工作腔内并与变速箱输出轴联接;定子,固定于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工作腔内;以及扰流结构,安装于壳体上且并相对壳体可伸缩地设置于工作腔内;其中,扰流片在液力缓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移出工作腔,且在液力缓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回位工作腔内;位于工作腔内的所述扰流片阻挡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且所述扰流片在径向上仅覆盖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两者远离中心点的外缘。本申请中液力缓速器有利于降低非工作状态由于转子搅动空气而产生的空载制动力矩,达到降低液力缓速器空载损耗。

    一种液力缓速器转子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27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64222.X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缓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转子,其包括转子盘和多个叶片,转子盘包括盘体和连接于盘体的中轴;多个叶片绕着中轴圆周均布设置,叶片包括固定片部和转动片部,固定片部固定连接于盘体,且沿着盘体的径向延伸,转动片部转动设置于盘体,叶片具有工作状态和减损状态,在工作状态下,转动片部与固定片部相抵靠且共平面,在减损状态下,转动片部与固定片部呈夹角。在工作状态下,固定片部和转动片部形成展开的叶片,此时压力油对叶片的作用面积达到最大,对叶片产生较大的制动力矩;在空载时,将叶片调节为减损状态,转动片部与固定片部呈夹角,形成弯折的叶片,减小了压力油对叶片的作用面积,从而起到了减少空载损失的作用。

    一种缓速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21456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85754.7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速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缓速器当前使用状态;其中,所述当前使用状态包括启用和禁用;若所述当前使用状态为启用,当检测到缓速器退出信号时,获取预设距离的坡路信息;根据所述坡路信息判断是否符合缓速器禁用条件;若符合,则将缓速器与变速器的联通断开。本技术方案,能够消除缓速器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空载损失,从而避免空载能量损耗,提高车辆使用经济性。

    一种液力缓速器和汽车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07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222146.5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和汽车。一种液力缓速器,包括中壳体,中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中壳体内部设置有油池;中壳体还包括工作流道、缓冲流道和排气阀,工作流道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油池连通;缓冲流道至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气路、第二气路、第二储气室、第三气路和第三储气室,第一气路与进气口连通;排气阀被配置为能连通第三储气室和大气或断开第三储气室和大气。通过本发明,提升液力缓速器响应速度的同时,弱化对液力缓速器内部流道和油池的高压冲击,提升液力缓速器寿命;并在关闭液力缓速器时,提升残余气体排放至大气的速度,缩短液力缓速器的关断时间。

    液力缓速器
    8.
    发明公开
    液力缓速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5179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85404.0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力缓速器技术领域,公开液力缓速器,该液力缓速器包括壳体和密封结构,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设置有油道和排气道;密封结构设置于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油道和排气道均贯穿密封结构,密封结构面向前壳体的一侧的周部设置有前密封环,前密封环位于油道的周部和排气道的周部,前密封环与前壳体密封抵接,密封结构面向后壳体的一侧的周部设置有后密封环,后密封环位于油道的周部和排气道的周部,后密封环与后壳体密封抵接,前密封环和后密封环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发明的液力缓速器能够提高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密封效果。

    一种减少液力缓速器空载损失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963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870482.1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液力缓速器空载损失的结构,属于辅助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减少液力缓速器空载损失的结构的转子轴的外周壁上设有滚针轴承,转子穿设在转子轴上且滚针轴承沿周向方向能够抵接在转子的安装臂上,定子套设在安装臂上,转子轴的输出端设有容纳腔,推拉组件位于容纳腔内,转子轴的连接部上设有多个配合孔,连接部上套设有弹性卡箍,推拉组件能够推动多个滚动体沿径向方向往外移动以使得多个滚动体突出转子轴的外周壁,转子具有工作位置和空载位置,当转子的安装臂抵接在滚针轴承上时,转子处于空载位置;当转子的安装臂抵接在多个滚动体上时,转子处于工作位置。该结构能够减少液力缓速器在空载状态下的功率损失,且效果良好。

    缓速器油气分离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10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68650.5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缓速器油气分离装置,其包括壳体、浮球阀总成、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浮球阀总成配置为能够在油液的作用下将气体排出工作腔;第一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本体和分离件;第二分离组件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内设置有分离通道。油气能够依次流经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通过该设置,可对油气进行两级分离,第一级分离能够初步对油气中的部分油进行拦截,随后油气则流至第二分离组件进行第二级分离,第二级分离能够进一步对油气中剩余的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油能够回流至工作腔,由此可尽量避免油液被带出缓速器,进而能够减少工作腔内油液的损失,保证缓速器的工作性能,使缓速器能够在保修范围内正常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