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及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95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67950.4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单片簧悬架系统及车辆,包括单片钢板弹簧总成、车架及第一缓冲装置,单片钢板弹簧总成及车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并且单片钢板弹簧总成及车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朝向靠近单片钢板弹簧总成的一侧延伸。当单片钢板弹簧总成受控朝向靠近车架的方向变形,第一缓冲部被单片钢板弹簧总成挤压、并向单片钢板弹簧总成施加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抵抗力,第一抵抗力用于抵抗单片钢板弹簧总成朝向靠近车架一侧的变形,起到缓冲作用并分担垂向载荷,提高了前单片簧悬架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保证车辆的直线行驶。

    用于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8787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08291.2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悬架。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两个第三连接支架。其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互相连接、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互相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同时连接车辆前轴、横向推力杆、纵向推力杆组、减震器、车辆稳定杆。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另一个第三连接支两两连接,实现空气弹簧、车辆前轴、纵向推力杆组、减震器的一体化连接。整体结构简单,且针对不同的连接对象设计不同的连接位置,使得连接支架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载荷性能,解决了现有的空气悬架系统的连接方式存在着空气悬架的连接结构中零部件多且当冲击载荷过大时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通用化悬架组件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243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75196.6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用化悬架组件及车辆,设于车架与减震总成之间;所述悬架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减震总成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臂,设有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支撑臂平行于每个所述纵梁设置,所述减震总成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车架之间;第二支撑臂,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垂直于所述纵梁设置;及支撑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处,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所述减震总成。本申请能够根据整车布置确定硬点,满足复制式、镜像式四气囊悬架系统该总成零件在中后桥安装通用;减震总成被安装在支撑台上,构成与支架的集成设计,降低了重量和成本,维修便利。

    单片弹簧总成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5729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21105.6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片弹簧总成及车辆,单片弹簧总成包括:单片弹簧,中部开设有第一沉孔;以及弹性定位销,与所述第一沉孔过盈配合,所述弹性定位销用于连接所述单片弹簧与车架;其中,所述弹性定位销在受径向作用力下能够产生径向弹性形变。本发明提供的单片弹簧总成及车辆,当弹性定位销与第一沉孔过盈配合时,弹性定位销受到来自第一沉孔的径向作用力而产生径向弹性形变,以与第一沉孔紧密配合,故可降低对第一沉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使得第一沉孔的加工变得容易,并且由于弹性定位销与第一沉孔之间配合稳定,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进而降低了成本。

    一种车用悬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2284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210080744.3

    申请日:2022-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用悬架系统及车辆,车用悬架系统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板簧,两个板簧与安装于车身上并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车架纵梁一一对应设置,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同侧设置的板簧与车架纵梁沿车身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板簧的卷耳的轴线与车架纵梁沿车身的高度方向的间距大于100mm,板簧靠近其端部的一侧朝向位于其上方的车架纵梁弯曲。本发明通过增加板簧与车架纵梁沿车身的高度方向的间距来增大两个板簧之间及两个车架纵梁之间的空间,从而降低发动机和冷却风扇的布置难度。同时本发明还能够使板簧的中间部位朝向远离车架纵梁的一侧产生较大的弯曲,从而避免板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反向弯曲。

    一种空气弹簧连接结构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04622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35914.2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连接结构和汽车,空气弹簧连接结构包括空气弹簧上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空气弹簧上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空气弹簧上,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所述定位柱相对所述定位孔伸出的一端环设有卡接槽;卡接件,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上支架上,所述卡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接槽配合与所述定位柱卡接。本发明无需使用扳手或者专用工具即可将空气弹簧与上支架连接,降低装配的强度,提升装配效率。

    用于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8787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108291.2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悬架。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两个第三连接支架。其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互相连接、第二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互相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同时连接车辆前轴、横向推力杆、纵向推力杆组、减震器、车辆稳定杆。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和另一个第三连接支两两连接,实现空气弹簧、车辆前轴、纵向推力杆组、减震器的一体化连接。整体结构简单,且针对不同的连接对象设计不同的连接位置,使得连接支架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载荷性能,解决了现有的空气悬架系统的连接方式存在着空气悬架的连接结构中零部件多且当冲击载荷过大时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轻量化平衡悬架系统和汽车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428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64836.8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轻量化平衡悬架系统和汽车,轻量化平衡悬架系统包括车架横梁、两个平衡悬架支架、两个钢板弹簧总成和两个桥上支架。车架横梁沿第一方向设置;两个平衡悬架支架对称连接于车架横梁的两端,两个平衡悬架支架之间连接有横拉板;两个钢板弹簧总成分别连接于两个平衡悬架支架;桥上支架均与车架横梁平行设置,且对称设置于车架横梁的两侧,每个钢板弹簧总成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桥上支架;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两个平衡悬架支架之间连接横拉板,一方面,横拉板能够起到分担车架横梁所承受的纵向载荷的作用;另一方面,横拉板能够改善力的传导路径,使平衡悬架支架与车架横梁之间的受力减小,从而提高轻量化平衡悬架系统的强度和受力能力。

    一种汽车推力杆支架和前空气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21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88238.4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推力杆支架和前空气悬架系统,属于汽车底盘空气悬架技术领域,为解决重量较重和功能较单一等技术问题而设计。汽车推力杆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对间隔设置,且三者围设形成的侧面呈门状形,底板与车架纵梁连接,第一支腿与横向圆管梁连接,第二支腿与车架前加长梁连接。该汽车推力杆支架和前空气悬架系统实现了集成多种连接功能,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从而减轻了重量。

    空气弹簧锁销结构及安装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3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7779.6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弹簧锁销结构及安装方法,空气弹簧锁销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的开口、中段的圆弧以及后段的圆形成葫芦形结构。本发明整体结构紧凑、安装与操作方便,通过独特设计的空气弹簧锁销,方便完成气囊弹簧顶板与支架之间的可靠连接,其安装方便简单,拆卸也简单,在维护或者维修过程中,可以非常简便快速地完成,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靠螺栓螺母连接的问题,无需使用扳手或者专用工具,装配强度低,装配工时短,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