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79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780015168.1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 株式会社IHI
IPC: C04B41/89
Abstract: 本公开的耐环境涂布构件(100)具备:SiC长纤维增强陶瓷基材(1);和,设置于其一面的耐环境涂布层(2)。耐环境涂布层(2)具有:层叠于SiC长纤维增强陶瓷基材(1)的SiAlON结合层(21);层叠于SiAlON结合层(21)的富铝红柱石层(22);层叠于富铝红柱石层(22)的反应抑制层(23);和,层叠于反应抑制层(23)的组成从稀土二硅酸盐向稀土单硅酸盐过渡的倾斜层(24)。另外,反应抑制层(23)为氧化铝层、石榴石层和稀土(单)硅酸盐层中的至少1层,多层的情况下,从富铝红柱石层(22)侧向倾斜层(24)侧依次层叠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197177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80091722.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一般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IPC: H01J37/09
Abstract: 作为校正带电粒子束用的电磁透镜所具有的正的球面像差的装置,已知组合圆孔电极和圆环电极而得的球面像差校正装置。在该球面像差校正装置中,在向圆孔电极和圆环电极之间施加了电压时,由于圆孔电极产生的凸透镜效果,带电粒子束装置的焦点发生变化。因此,在具备产生带电粒子束的带电粒子束源(101)、具有圆环形状的带电粒子束光圈(120)、向带电粒子束光圈施加电压的带电粒子束光圈电源(108)的带电粒子束装置中,带电粒子束光圈电源向带电粒子束光圈施加极性与带电粒子束的电荷相反的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15662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80076068.4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IHI , 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 , 一般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Abstract: 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耐高温水蒸气氧化性的被覆增强纤维具备:增强纤维;覆盖上述增强纤维且包含稀土硅酸盐的被覆层;介于上述被覆层与上述增强纤维的界面的剥离层;以及覆盖上述增强纤维、上述剥离层和上述被覆层的追加被膜层。
-
公开(公告)号:CN10860368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80239.1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是太阳能集热管(1)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集热管(1)在能够供热介质在内部流通的管(2)的外侧表面上至少设置有红外线反射层(3)、太阳光-热转换层(4)和防反射层(5)。该太阳能集热管(1)的特征在于,红外线反射层(3)为分散有硅、氮化硅或它们的混合物(6)的Ag层(7)。此外,该太阳能集热管(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Ag和硅作为靶,在含有氮气的气体的存在下进行溅射,从而形成分散有硅、氮化硅或它们的混合物(6)的Ag层(7)即红外线反射层(3)。
-
公开(公告)号:CN10720893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580075287.7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IPC: F24J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太阳能集热管、太阳光‑热转换装置以及太阳能发电装置。本发明的太阳能集热管(1)具有:管(3),其能供热介质(2)在内部流通;红外线反射层(4),其形成于管(3)的外侧表面上;太阳光‑热转换层(5),其形成于红外线反射层(4)上并含有硅化锰;以及防反射层(6),其形成于太阳光‑热转换层(5)上。太阳光‑热转换层(5)所使用的硅化锰优选为半导体。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集热管(1),能够将太阳光高效地转换为热。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651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89103.5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一般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N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4075 , C30B7/06 , C30B29/22 , G01N27/41 , G01N33/0037 , Y02A50/245 ,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氮氧化物响应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适合于直接检测NOx的NOx响应性元件。一种氮氧化物响应性元件,其具备:氧离子传导性层、与所述氧离子传导性层接触且暴露于NOx的、具有包含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氮氧化物分解催化相的第一电极层、和隔着所述氧离子传导性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的第二电极层,在所述氮氧化物分解催化相的氮氧化物暴露面具有氮氧化物的吸附稳定化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64710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495422.6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 FCO动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32 , H01M8/0263 , H01M8/0276 , H01M8/0282 , H01M8/0286 , H01M8/2404 , H01M8/2425 , H01M8/2485 , H01M2008/1293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的堆结构体、层叠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层叠型SOFC的堆结构不取决于单电池的机械强度,整体上能够确保SOFC的机械强度。其使用的堆结构体具备:层叠的多个单电池,包括夹着固体电解质相对配置的包含燃料极的燃料极层和包含空气极的空气极层;隔板,夹在层叠的上述单电池之间并使单电池之间分离;以及包含非多孔质部的密封部,该非多孔质部位于燃料极层和上述空气极层的各层内,至少热膨胀收缩特性与隔板或者固体电解质相等,与燃料极的周缘部或者空气极的周缘部一体化,并且与相邻的上述隔板以及固体电解质一体化,能够使分别向燃料极和空气极供给的燃料气体和空气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02099954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80110757.3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 FCO控股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32 , H01M8/0263 , H01M8/0276 , H01M8/0282 , H01M8/0286 , H01M8/2404 , H01M8/2425 , H01M8/2485 , H01M2008/1293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堆结构的层叠型SOFC,该堆结构不取决于单电池的机械强度,整体上能够确保SOFC的机械强度。其使用如下的堆结构体,具备:层叠的多个单电池,包括夹着固体电解质相对配置的包含燃料极的燃料极层和包含空气极的空气极层;隔板,夹在层叠的上述单电池之间并使单电池之间分离;以及包含非多孔质部的密封部,该非多孔质部位于燃料极层和上述空气极层的各层内,至少热膨胀收缩特性与隔板或者固体电解质相等,与燃料极的周缘部或者空气极的周缘部一体化,并且与相邻的上述隔板以及固体电解质一体化,能够使分别向燃料极和空气极供给的燃料气体和空气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01238081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80029022.4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东和株式会社 ,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33/56 , B29C33/60 , C04B35/50 , C04B35/505 , C04B35/645 , C04B2235/3213 , C04B2235/3225 , C04B2235/3227
Abstract: 树脂成形模(1)的模表面(6)由低粘附性材料(3)构成,所述低粘附性材料(3)由Y2O3和其他氧化物La2O3所生成的固溶体La-Y2O3形成。La2O3含有比Y3+具有更大离子半径的La,且比Y2O3具有更强碱性。在低粘附性材料(3)中,相对于Y2O3和La2O3的整体,La2O3具有规定的比率。由此,在低粘附性材料(3)中,由于离子半径的原因使单位面积上的位点数比Y2O3少,由于碱性的原因使与碱性物质之间的结合力比Y2O3小,由于比率的原因而确保保形性。因此,利用具有比Y2O3低的粘附性和优异的保形性的低粘附性材料(3)构成模表面(6)。可以得到对碱性物质的粘附性比Y2O3低且具有优异的保形性的低粘附性材料和具有优异的脱模性及保形性的树脂成形模。
-
公开(公告)号:CN1956213A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610136555.4
申请日:200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财团法人日本精细陶瓷中心
Abstract: 一种在SiC衬底上具有由(0001)-面梯层和(11-2n)-面台阶[n≥0]构成的阶梯表面结构的半导体材料,使用该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器件以及制造该半导体材料的方法,其中在SiC晶体的外延生长之前,在SiC衬底上形成富-碳表面,富-碳表面满足比率R=(I284.5/I282.8)>0.2。其中当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器(XPS)测量时,I282.8(ISiC)是在与化学计量SiC有关的结合能(282.8eV左右)下具有峰值的C1s信号的积分强度,以及I284.5(IC)是在与石墨、SiCx(x>1)或SiyCH1-y(y<1)有关的结合能(284.5eV左右)下具有峰值的C1s信号的积分强度。
-
-
-
-
-
-
-
-
-